中建三局之歌 歌词

时间:2024-12-27 03:38: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为《三国志演义》。三国,指东汉末年的魏国、蜀国、吴国。演义则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它由史话本发展而来,是根据史传,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又是一个英雄辈出、“武勇智术、瑰伟动人”的时代。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隋唐时代传播益盛,到宋代更是喧腾众口、深入民间。元代刊行的《全相三国志平活》,为《三国演义》的创作奠定了基础。罗贯中在吸取前代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写出了这部“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长篇小说。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太原人。他由元入明,是著名的通俗小说家。有关罗贯中生平的史料极少,据传他“有志图王”,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多才多艺,但主要成就是在小说方面。除《三国演义》外,他还写过《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相传他还参与过《水浒传》的写作。《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自汉末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其间共九十六年。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激起了黄巾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先是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击败曹操,从此天下三分。此后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三分天下归于西晋。由于成书过程的复杂性等原因,《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概而言之,小说表现了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分裂的思想;反映了老百姓拥护仁君、反对暴君的愿望;此外还宣扬了“忠义”观念。《三国演义》真实地描写了战乱和分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通过这种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便成为它的一个主要思想。《三国演义》在描写魏、蜀、吴三个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的时候,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同情、褒扬刘备的蜀汉集团,批判、贬抑曹魏集团。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在他看来,刘备是汉室宗亲,理所当然要继承大统,当然要歌颂;而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篡夺了刘汉政权,必须反对。这种把天下看成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的观念,无疑是错误和落后的。《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还有着更深刻、更重要的原因。小说中的刘备宽仁爱民、知人善任、待上以诚、讲求义气,这一形象实际上成了封建时代贤明君王的化身。曹操则和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虽也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但更多表现的则是他的奸诈残忍。这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暴君。这样,《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普遍愿望。《三国演义》调和忠义、宣扬忠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所体现的义气,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种“义”,表现了广大人民扶危救困、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它又常以个人恩怨为行为准则,因而具有两面性。像关羽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实际是认敌为友,把个人恩怨放在整体利益之上,并不足取。《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善于描写战争是它的独特成就。全书写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战争。作者不但深悉统治集团的政治矛盾和利害冲突,重视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在战争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也通晓军事艺术,熟知奇谋异策,因而能够用他的生花妙笔,把战争场景写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毫无雷同之处。第四十二回到第五十回的赤壁之战,最为精彩。在八回书里,作者不仅巧妙地组织了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于盗书等引人入胜的情节,错综复杂地表现了交战双方的斗争和周瑜、孔明之间的内部矛盾,而且在紧张的斗争中,还用抒情的笔调巧插闲曲,点染了孔明草船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情节,从而使一场大战显得更加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此外如官渡之战等战役,都写得十分出色。总之,《三国演义》描绘战争的高超艺术,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相当杰出的。《三国演义》通过记叙惊心动魄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家喻户晓的就有几十个,而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形象最为出色。几百年来,权诈百出、才足欺世的曹操成了奸雄的代表,而诸葛亮则成了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独立支撑局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关羽也是《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温酒斩华雄,诛额良、文丑等情节都表现了他的神武。小说更多地渲染的是他的“义重如山”,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使关羽成了“义”的化身。《三国演义》的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小说前前后后写了近百年的历史,全书有四百多个人物,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作者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组织得井井有条。在语言上,《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用的是半文半白的语言,形成了简洁、明快而又通俗的语言特点。《三国演义》问世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后来的农民起义中,被剥夺了文化的农民常常从这部小说中学习军事政治斗争的策略。太平天国曾把它作为学习军事的教科书。至于桃园结义所体现的“忠义”,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以至“结义”的形式被许多人竟相效仿。《三国演义》的文学影响也是巨大的。作为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在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坛结束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不过是说书人底本的时代。它的出现,还开创了长篇历史演义的先河。另外《三国演义》中许多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被众多文人和民间艺人用作进行再创作的题材,为后世的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养料。今天,《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列入文学名著的行列,而且还被译成多种文字,行销许多国家,并被推崇为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中年歌词晚年
下一篇:中开头的歌词

TAG标签:中建歌词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