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坛发言稿:教学比赛与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4-12-26 01:08: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教学论坛发言稿:教学比赛与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王广杰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教学比赛与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首先谈教学比赛。

我是2004年毕业后进入二附中工作,到今天已是工作的第12个年头了。回想起来,这十余年来参与了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比赛很多次。平均下来差不多快每年一次了。

关于比赛,我感受最深的两点就是:首先,它考验的是个人的毅力和自信。 因为每次比赛都要经过长时间的修改打磨、试讲调整,常常是弄得筋疲力尽,但是能坚持到最后,一般就没问题。其次,这背后所展现的又是团队的合作与支持。每场比赛其实都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背后都有很多的人在为我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帮助。让我记忆尤深的还是2013年那次参加第四届"圣陶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因为是代表北京市,市里、区里、学校都很重视,所以压力特别大。教案经过反复修改,试讲经过反复调整,这其间从语文组全体老师到学校的各层领导,再到西城区以及北京市的教研员都在后面给我提ผ供着巨大的支持和帮助。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十分感动。

比赛收获也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学科知识的深入领会。对于后者的体会尤为深刻。而且我渐渐地认识到,比赛比到最后所比的决不是外在的形式技巧,而一定是你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入领会程度。

下面我就来重点谈一谈有关学科知识重要性的问题。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特别庞杂,时间关系今天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点来谈。我重点谈一下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

这些年来我的阅读教学感悟是:语文阅读课的核心是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的关键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细品语言,深挖情感。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要充分地调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找到一个深入解读的切入口。

我说一个有关教学的隐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大家都很熟悉这篇文章。故事很简单,讲述的就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一天缘溪而行,林尽水源,结果发现一山。并继而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体验,才调动起了他想进去看一看的"冲动".而进去后最终又有了一番"豁然开朗"的全新体验。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一个桃花源的美丽世界。

换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正是一个有关教学的绝妙隐喻。

语文阅读课中,学生们面对的一篇篇文章恰类似于那一座座山,我们教学的关键便是,想尽一切办法,当然更多是充分调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让学生能够站到"山之小口"处,真切地体验到"仿佛若有光"的境界。这种真切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很可贵,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便体验到了文学的曼妙之处,也就会继而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冲动,因而也就会进一步地去就全篇展开深入阅读,并最终收获到"豁然开朗"的文学体验。

举一个课例,2013年全国大赛的《琵琶行》。

这首诗歌很长,整首诗加序七百多字,我们当时通过不断聚焦,最终选取了一个切入点,即"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如裂帛"三个字。我们以此三个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站在这个"山之小口"处,让他们体验到了"仿佛若有光"的境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拎出了整首诗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而且顺势揭示出了普天之下人所共有的ツ生命沦落之恨这一大的情感主旨。

再举一个课例。前段时间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

老舍这篇文章的语言很平淡。一般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忽略其平淡语言细节背后浓厚的文学意味。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强调关注细节的阅读意识,于是有同学就发现了"足以招来蝴蝶"这样一个很容易被人所忽视的细节,并且做了独到且深入的解读:

作者提到墙上的"草花儿""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这让我瞬间无比感动:这是专属于老北京市民的荡漾在身边的浪漫情怀,当一个人会去牵念一只蝴蝶是否会如约而至时,他的内心是不可能没有温暖、没有爱的。的确,这种浪漫情怀对于生活并不意味着饱暖,但,正如老舍所言:"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写草花不状其形貌,而是写"足以招来蝴蝶",与汪曾祺《故乡人》中那只"钢蓝色的蜻蜓"神似,细节中体现出对生活的高品质的热爱。

――高二9班 王天翼

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尝试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方面做这样两方面的探索:

一是引领学生打开思路,让他们进入纯粹的文学境地,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

二是引导学生独立创作,让他们通过写作展现一个十七八岁高中生应有的思想与情怀。

为了巩固ย阅读和写作的成果,我们也及时地将学生的作品汇集成册或正式出版。

其中关于《在高中与鲁迅相遇》那本书背后还有着一些感人的故事,不妨和大家稍作分享。这是2014届我和学生们的习作,当时我们开了一个多月的鲁迅专题学习课。当时我把书稿寄给北京大学钱理群先生,钱先生是当今研究鲁迅最德高望重的专家,没想到钱先生很快给我回信了,他说他读学生的作品读得热泪盈眶,并且还给我们写了整整15页近一万字的序言。这序言让我读得也是热泪盈眶。ฉ这对我和学生们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去年回高一,新接手带文科实验班。没有什么经验,于是我就想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鼓励文科学生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方面能多一些积累,因此从高一起便开始着手办班刊,希望能够将班刊作为一个平台鼓励大家多读多写。到目前为止已出《绵瓞》《兰襟》《阅岁》等。班刊中的许多文章读起来都是让我感动的。我相信,这一定会成为他们的一份美好的无可替代的青春成长记忆。

总之,刚才主要谈的两个方面内容中,教学比赛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机会, 学科知识的积累又为自己教学的深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还有着许多的更加广泛的知识需要我继续不断地努力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组老师学习,向在座的各位学习!

谢谢大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