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辅导提纲

时间:2024-12-25 14:59: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辅导提纲

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辅导提纲

根据局党委工作安排,今天,我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给大家上一堂理论辅导课。着重讲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第二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第一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最早出现科学发展观概念,是在20xx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当时的基本内涵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最新提炼和昭示。

究竟为什么要提出并实践科学发展观呢?

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关键阶段。

20xx年,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20xx年1900美元,而按照经济学规律,1000—3000美元,属于后工业化向现代化过渡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临界点”,也是“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例证,发展顺利的如新加坡等,而不顺利的如拉美阿根迁、乌拉圭、墨西哥、巴西等国。巴西20xx年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82%,但贫困人口却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34%。一边是现代化,一边却产生了那么多穷人;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拉美陷阱”。)

二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

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长期依赖的是“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

(例证,20xx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我们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标准煤消耗大约占世界15%左右,钢材消耗达到世界的30%,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4%。每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7.2倍、德国的5.6倍、美国的3.5倍、印度的1.2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地区差异的矛盾:西部12个省市gdp占全国18%,而东部5省市超50%(沪、浙、苏、粤、闽);城镇平均可支配收入最多的省份是最少省份的2.3倍,而财产性收入的倍数则达到27.7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矛盾: 1984年为1.7/1,20xx年达3.28/1。

贫富差距的矛盾:从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看,20xx年为0.47,07年达0.48,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例证,基尼系数超过0.48,意味着80%的城乡居民占全民的收入比重下降到50%。中国成为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最快的地区之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咨询公司巨擘波士顿咨询公司《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甚至报告我国0.4%的家庭(150万户)拥有70%的国民财富。)

三是从社会进步的要求来看,人的全方位需求与现实状况的矛盾日益尖锐。

过去要着重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现在更缺乏的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伦理道德,包括民主、人权,等等。

例证,生态环境:水资源频频告急、土地资源亮起了红灯、环境污染屡屡出现。太湖蓝藻事件后,李源潮说,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多年来在全国创造了很多“第一”,倒数第一的不多,其中有一项就是太湖的水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中国七大水系中,26%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已“丧失基本的生态功能”。)

这些问题都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得到解决。世界上若干国家的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就在这个背景ฐ下应运而生。

第二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但后来,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又经历了严重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使中华民族初步走上了复兴之路。

(例证1,统计表明,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9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30多倍,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进出口总额为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一。直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居世界第三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三分之一。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5.7倍。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世行数据,20xx年至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排名世界第二,日本10%列第三;而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7%,与美国持平。)

(例证2,07年西方国家网上流传的号称最震惊世界的一本书《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讲述了一个美国教授与记者妻子尝试一年不用中国产品的日记式记实性文章,由于不使用中国产品,妻子因为买不到表带,改掉了带手表的长期习惯,丈夫因此一个夏天只能穿不同的两只旧沙滩鞋,最后结论:“没有中国你可以活下去,但你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会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以后的10年我们再也没有勇气再尝试了”。)

当前,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而且,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的那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以人为本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执政原则。

(例证,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儒家鼻祖孔子说“仁者,人也”。历代哲人认为“民为贵”、“民为邦本”、“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近代以来,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等。)

——以人为本应当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或者说是“以☠绝大多数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之“人”,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不仅拥有经济财富,更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强调民主和法治,尊重和保障人权;强调平等、公平、正义,不分社会等级,消除人格差异,等等。

——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待世界,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宽容,和谐,自由,幸福指数的提出,等等。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

首先,协调发展是平衡和不平衡辩证关系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协调也是追求战略上的积极平衡,但又以承认不平衡、运用不平衡为前提。如同人走路,总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矛盾中前进的。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中的严重失衡问题、失调问题,使各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

其次,协调发展不否认差别。市场经济是在差别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而只有存在比较差别,才能产生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效率。

第三,协调发展必须把差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差别过头,就会形成“马太效应”。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如果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不可能有很大发展。按照“箍桶理论”,发展的成果最终也取决于发展系统中最薄弱的那一环节。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别、贫富差别。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的理论内含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支撑科学的理论。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例证,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94年,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成为我国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20xx年1月1日起,取消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全面取消“农业税”后,9亿农民每年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于扩大内需,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就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是坚持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是创新和谐世界理念,彰显和平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入党的旗帜,并写进党章,在党的指导理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的第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发现,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理想,科学理论也是如此。所以说,毛是革命的理论,邓是建设的理论,江是执政的理论,胡是发展的理论,一脉相承,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在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地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必须也必然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贯性要求。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首先表现为形成了科学的发展理念。这就是:以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

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推进“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又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上。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党和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方针政策。

3、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理论根源上说,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就在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集中表现对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科学发展观——理论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实践纲领。)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还表现在十七大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统一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