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个人学习两会感想
2012个人学习两会感想
在今年两会期间, 不少朋友约我打麻将, 劝我不要整天呆在家中看电视, 说两会就是那么回事, 没有什么好看的;也许正因为基层干群都对两会不关心, 所以在两会期间, 停电、停信号之事仍然接连不断;这种事在30年前是不会发生的。
出于关心之本能, 我虽不感兴趣, 但基本上还是看完了;还上网细读了一些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 我认为今年之两会, 最大、也是最使人鼓午的变化是, 说牛话, 说私心话, 说伤民话的代表少了, 说真话, 说心理话, 为民说话的代表多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过去出伤民雷言最多的政协代表中, 今年只有极少商人还有牛劲, 还在放牛话, 还在做伤害民心和要挟政府之事, 所以民众称之为奸商;从政策走向看, 这些奸商之所以背道而驰, 也可算作是一种最后挣扎吧。
从两ด会代表的发言和所提提案情况看, 政协代表好于人大代表, 从比率上说, 政协代表说真话, 真正为民说话, 提出有价值提案的, 好于和多于人大代表;特别是那些政协代表中的老知识份子, 老干部, 他们更关心民意, 更能为国家和民族着想;这是今年两会中最大的亮点, 最鼓午民心的地方。
从代表们能说真话, 能提出较多能反映民意的提案中, 说明今年两会的代表中, 不少代表对自己的身份和职责, 有了更明确, 更深刻的理解;也说明他们平时深入基层, 深入民众中去的调查研究多了, 对民众的感情和困难也更清楚了, 所以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民意来, 这是民之幸、国之幸。
如果作为人民代表者, 整天就呆在大城市的豪华办公室中, 或由人拥族着以走马观花式, 旅游赴宴式的只是到下面的中小城市、发达地方跑一跑, 到好地方走走看看, 到富余人家坐一坐做做样子, 再听听干部汇报, 而不单枪匹马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弱者呼声和民众的意见, 还能真正了解到民意吗? ツ 这种人就算搞了所谓的‘调研’, 其所了解到的也是官意, 和少数强势群体的想法。
广大弱势民众, 是人数占绝大多数的主体, 他们平时就没有话语权, 没有渠道发表自己的意愿, 甚至连有冤都无处申, 作为代表和官员, 你不到他们中去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还算是人民代表吗? 还能说为民服务吗? 以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利益当民意, 那是强奸民意, 亵渎民权。
由于代表们的努力, 才使民生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主轴, 成为今年两会的亮点, 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也使各级官员代表感到了压力, 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该做的工作;这也使得今年中央两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关注民生, 就连总理也表示他在他剩下的三年任期中, 一定要把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心;这当然使广大弱势民众感到欣慰, 看到了希望;这也许就是今年两会中的最大收获和变化。
当然, 两会话题, 两会提案, 两会决议, 并不等于现实, 要把这些好的政策变成现实, 还要各级官员去执行落实, 所以, 效果如何还得看后头, 还需要看各级官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态度, 看他们是否能对现在两会上的表态, 看两会代表们能否继续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开两会的时间, 仅仅是八九天, 而执行起来却是长期的, 热情和善心能否坚持, 都还是个未知数;这都需要大家耐心的等着看。今年两会变化不大, 或说没有什么变的地方是:作为代表广大民众利益的人大代表中, 真正的农工代表人数还是极少数, 这与参会的官员代表和名人代表的人数相比, 差距太大了, 如果按占国民人数的比来说, 就更显不公平, 这与《人民代表大会》之内涵也不太相符。
也许有人会说, 各级官员不参会, 如何倾听到代表们的意见呢? 又如何去执行呢? 官员当然要参会, 但参会就一定要占用民众代表名额吗? 作为列席不可以吗? ‘两会’代表不也是以互相列席而互动的吗
再说从制度层面讲, 作为参政议政的代表, 是代表国家主人来向执政的公仆们提建议和意见的, 也就是说, 代表们是问政、监政的咨询者, 官员是汇报、采纳的被咨询者, 官员成为代表, 双重身份, 本末倒置, 主仆混淆, 自然两会意义和作用就会大大减小。
要知道, 两会是我们国家唯一的民众参政、议政的机会, 占国民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 ▲在这种情况下都只能有极少数代表参加, 作为政府又怎能了解到多数人的意愿呢? 又怎能作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判断呢? 两会所作出的决议又如何能代表民意呢? 各级政府又如何能做到为民执政呢?
也许中央决策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故今年两会把城乡选举比例, 修正为较公平的1﹕1, 就是这样, 从操作层面和操作过程来说, 占绝对多数的农民及农民工的代表名额, 将仍然会是少数, 不信, 走着瞧。
今年两会, 还有一个没有变化的地方是:那就是对外政策方面, 仍然没有代表提及, ☒好象国家的外交方针与国民利益无关一样, 又好象中国的国民, 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毫无兴趣一样;其实不然, 中国民众和华人华侨, 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其实是很关心的, 不信者可到网上看一看;因为外交政策的好坏, 不但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还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尊严和自身的得失。
对在近代受尽了外强欺凌的中国民众来说, 他们尤其关注自己国家的外交作为, 关注自己国家在国际上的处境和地位;政府在外交上的一个胜利, 也许就能增加国民对政府的信心和拥护, 使全国团结一致;政府在外交上的一个失败和示弱, 都会让国民感到耻辱, 感到政府的无能, 自然就会对政府失去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 执政者又如何能让国家实现和谐呢?
大家知道, 古今中外的统治者, 大多懂得用强硬外交和以强硬手段来保护本国的利益, 因为这是团结国民, 激发国民爱国、爱政热情的最佳方式;所以, 任何一个国家, 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统治者, 只要有条件和有能力, 都不会在外交上示弱, 也都会格外注重国防的建设。
过去和现在的事实都证明, 软弱的外交, 单方的求和外交, 是无法提升国家地位的, 也难于扞卫国家利益, 保护国民尊严的;清王朝至所以不断遭受外强欺凌, 最后又被人民唾弃, 其原因不是当时国家没有钱, 而是清朝皇室采取的对内强硬, 对外软弱的不明知内外政策, 才是导至外欺内反的根源所在。
清朝皇室, 不但带头花钱大兴享乐场所, 又轻视官场腐败, 把大量本应用于安民强军的钱, 都白白的浪费了, 加上不接受良言, 不关心民众疾苦, 自然民心向背, 国家也就成为一盘散沙, 使国家变得不堪一击;而对外示弱求和, 想以赔款让地保住政权的做法, 不但掏空了国库, 也使干群失去了斗志和信心, 在这种状况下, 不发生外欺内反才怪。我提出这个问题, 原因不但看不到代表们提外交政策之事, 就连两会期间的几场记者发布会, 在谈到有关外交政策时, 也都不尽人意, 不是含糊其词, 就是解释申诉, 没有一点反驳和谴责, 更没有一句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强硬之声, 作为中国国民, 看了都脸红;难道我们真的就这么落后和脆弱吗? 难道我们还不如三十年前了吗?
在这点上,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 温总理明确表示听到了民众对外交政策不满意之声音, 并大度地表达了对民众不满中国外交政策心情的理解。
;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
站内范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