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当前,教育领域里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管是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还是解决教育事业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都必须依靠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年。基础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两基”人口覆盖率从直辖之初的40.45%上升到100%,“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从直辖之初的38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和招生比例都接近1∶1,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教育发展实现重大跨越,高校布局ฆ结构调整基本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跨入了大众化阶段。成人教育稳步持续发展,全市ญ基本建立起实用型、开放型的各种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源于“优先”的真正落实;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优先”的强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XX年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的要求,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这“三个优先”既是工作的原则,也是衡量的标准。因此,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以更加强大的魄力落实“三个优先”,以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三个优先”,以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现“三个优先”,以群策群力的共识促进“三个优先”,真正使“教育优先”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树人育人。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具体、影响更深远。
因此,我们应当把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永恒追求,将“人本”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使教育活动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近几年来,重庆市坚持把素质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主题,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把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是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不断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四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着力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依然存在,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促进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健康发展。坚持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致力于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融合起来,与市场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又要处理好教育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教育内部各种关系和各种要素之间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节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确保教育事业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持续向前发展。我们所追求的ฐ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持久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立足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高度重视“发展质量”,认真研究“发展质量”,努力追求“发展质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实现“三个普及”上,全面提高重庆教育发展水平。一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40个区县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为突破口,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到2012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普及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形成充满活力、适应需要、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
四、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教ภ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近几年来,重庆市率先全面清偿了19.6亿元的“普九”
历史欠债,全部消除了442.9万平方米中小学库存危房,整体性解决近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代课教师问题等,都是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来思考、谋划的。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抓好全市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将在“五个统筹”上狠下功夫。
统筹好城乡教育发展。要紧紧围绕落实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解决“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口”这“三类人口”的教育问题,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这“三个差距”,统筹推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这“三个发展”,建立健全制度科学、统筹协调、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要着眼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不但要努力办好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还要处理好公办、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关系,按照“着力优化公办,大力发展民办,积极引进外办,鼓励支持联办”的思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力争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上有新的突破。
统筹好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教育增长并不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结构,既要讲求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继续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统筹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从“就教育论教育”、“就发展论发展”的狭隘思维中解放出来,以系统性思维、国际化眼光、现代化理念,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努力以最小的发展成本实现最好的发展质量。
统筹好各种群体的教育。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没有教育的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没有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统筹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以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围绕教育公平抓好教育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作者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