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党课心得体会
ϡ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17年6月13日至17日在济南召开。大会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下是范文网整理的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党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党课心得体会(1)
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勾画了今后五年山东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大发展大变革的宏伟蓝图,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新提法、新亮点。其中,有关“文化山东”、“文化高峰”、“文化小康”的论述,更是令人心潮澎湃,激发起9900多万山东儿女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
文化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感染、促进、催化作用,区别于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其独特魅力和雄浑力量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文化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在文化上实现了小康,才能自豪地回答说,我们真正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建设文化小康,是考量执政者政治智慧和政治担当的试金石。
建设文化小康,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要求全神贯注、拿捏有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而这些要求就像“钉钉子”,需要力量和巧劲,还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不偏不虚,日有所进,终可功成。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弘扬时代精神风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无一不需要埋头苦干、久久为功,都需要用“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地坚持下去。
建设文化小康,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担当精神。在有的地方,文化建设一度成为政ฃ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代名词,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真正的文化小康,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必须集中民智民力,必须整合全社会力量,更要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努力建设道德文化首善之区。这些无不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博大的胸襟。
建设文化小康,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创新精神。个人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个人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厚植于当地的特色文化土壤,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培育先锋文化,努力传播当地好声音。文化创新的魅力,贵在特色。要善于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并与现实社会融合互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此的创新才最有特色,最有影响力和生命力。山东的文化禀赋是非常深厚而且富有特质的,山东人的崇善尚义、勤劳质朴在全国各地都有良好的口碑,我们应当自豪、自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道德文化首善之区”,正是紧密结合了山东的实际,抓住了山东文化建设的灵魂,由此发出了文化小康建设的最强音。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软实力”ღ的文化小康,其功能和作用不可忽视,意义和影响不容小觑。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敢做善成的勇气、扎实严谨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则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党课心得体会(2)
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的报告中谈到今后五年山东工作的总体要求时提出“加快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三个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省委在我省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定位,是确保山东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确保不掉队、站前队的总指引。
首先,山东要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省一直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放在改革的首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经济体量大,传统产业树大根深,方式上仍然比较粗放,我们必须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下功夫,必须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做文章,重点是以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在实践中,我省有的地方敢拼敢拉,引进了新技术,布局新产业,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也有的地方在“转换”中步伐较慢,一些本来有利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项目却不能快速上马,好的技术不能快速引进,贻误了时机;有的地方为促进好项目上马而建立的一事一议的机制也由于对形势的误♥判而畏手畏脚。因此,下一步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重点下功夫尤为重要。
创新之源在于人才,山东省是人力资源大省,但人才外流的现象也相对严重。如何进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考虑的大事要事。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省的用人机制、人才政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才的阵地是第一阵地的观念,敢于创新引进奖励机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使我省成为不同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乐土和热土。
山东发展突围,由大变强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要素。因此,要构建“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的制度体系,鼓励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实干的首要之义。对此,山东各地都在进行大胆的探索,一些地市紧扣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按照细化分类、突出重点的原则,借助于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数据云平台,创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全部融入考核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党政机关干部考核和选拔的公平性问题。群众要实惠,干部要干实,考核制度要落实,这必然要求在加大从严治党力度的同时,干部的管理与激励上也必须提质增效,从而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