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12-27 16:35: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关于“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和

  “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自十一五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县部署,扎实做好“城建靓镇、商贸活镇、工业强镇、基础优镇”四篇文章,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繁荣新汝溪,全镇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繁荣稳定的良好势头。

  一、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十一五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富民增收这一主题,结合汝溪工作实际,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末,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981万元;农业总产值13384万元;农业增加值8563万元;粮食产量1.6667万吨。预计2010年末,全镇生产总值52456万元,比2009年同比增长28%;农业总产值14455万元,比2009年同比增长8%;农业增加值9396万元,比2009年同比增长9.7%;粮食产量17250吨,比2009年同比增长3.5%;辣椒、养兔、奶牛、淡水养鱼、七彩山鸡等骨干、特色产业正逐步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业产业逐步壮大。十五末,我镇无移民产业,无施格兰项目,县级农业投入也甚少,全镇农业产业发展受以了很大制约,基本没有较有特色和规模的骨干产业,农业总产值仅13384万元,部分农民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从事农林牧渔的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仍有48%。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结合汝溪实际,不断理清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依托优势引项目,因地制宜壮产业,突出特色显活力,注重实效强带动”的产业发展思路,特别是借助今年开展的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着力发展有特色、见效快、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得以逐步优化。2009年末,种植优质水稻17220万亩、优质油菜0.822万亩、优质花生0.1425万亩、经果林发展0.594万亩;生猪存栏27116万头、出栏36201万头;山羊存栏0.3561万头,出栏0.3943万头;大牲畜存栏0.1912万头,出栏0.0749万头;肉兔存栏0.251万头,出栏0.386万头;渔业水面0.23万亩;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973万人,劳务收入达27321万元。2010年,预计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将达到14455万元;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1865万人,劳务收入达31485万元;辣椒、蘑菇、奶牛、肉鸡及七彩山鸡等养殖大户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以特色种养为主的骨干产业。

  2.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培育了团堡牧草专业合作社、大洪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兴兔业专业合作社、龙湾高梁专业合作社、白庙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社10个,各种行业协会3个,培植了各种农副产品加工、运销大户236户,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私营业主达32家。据初步统计,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在2010年可实现总收入达3820万元、利润368万元,带动了4850户农户增收。

  3.乡村工业异军突起。自十一五以来,我镇依托原有工业发展基础、人文资源和周边辐射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友帮科创建材、利民农机等企业落户汝溪。清溪丝绸公司攻克的微机煮茧等关键技术,通过了IS09001、2000、2002国际质量认证,获得了自营出口权;汝溪利民农具修造厂生产的2000型脱粒机获得了国家专利。汝溪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数急速增加,先后创办了养猪场、养鸡场、家俱厂、免烧砖厂等养殖和工业企业。目前,我镇已发展乡镇企业近120个,从业人员达到6000余人,个体私营企业65个,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46000万元、工业增加值1650万元、利润5000万元。

  4.农村商贸繁荣活跃。十一五以来,我镇按照打造忠县北部边贸重镇、物资集散中心的思路,着力发展和建设专业市场,完善配套功能,物质产品丰富,农村商贸繁荣,市场交易活跃,农村商贩、摊贩、商店日渐增多,各类流通大户不断涌现,物资连锁超市、专业流通企业等伴随万村千乡工程覆盖农村角落,二、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共发展各类个体工商户130万户、农村超市20余家;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650万元,比十五末增长了36%。

  5.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十一五以来,我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二三产业、劳务经济等致富产业,农民收入连年稳步攀升。2009年末,全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4390元;居民存款余额67300万元。预计2010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70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达16125元。

  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末,全镇仍有贫困群众1168户2792人,生活状况较差。2009年末,全镇仅有0.089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十一五以来共完成了163户568人异地搬迁;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五末年的23.5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末的34.6平方米,增长了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中的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降低,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电器也普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生产能力大大提升

  1.交通条件日益便捷。十五末,全镇14个村虽然通了公路,硬化里程为零,且除渝巴路较为畅通外,其余公路通行能力极差,睛不通、雨更阻,境内汝溪河流域仅有建于50年代的东方红大桥1座,过河全赖渡船摆渡,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学生上学极为不便。十一五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镇痛定思痛,决心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全镇共筹资2968.7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648.76万元、社会捐助110万元、群众自筹1200万元;新修村社公路90公里,硬化村社公路115公里,汝白、汝涂、连卫等县道29.6公里全部硬化结束,基本实现村村通畅、社社通达目标,镇三级车站正在建设之中;新建并竣工团堡香炉大桥1座,汝溪二桥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全镇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水利设施日趋完善。十一五以来,先后对马耳坝水库、万胜水库等大中型水库3座除险加固;整修山坪塘254口;投资1248万元,整治汝溪河堤2.8千米,已整治400米;修建农村人饮水池365口4860立方米,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分别投资698万元、1600万元、4100万元的场镇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

  3.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以来,全镇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九亭村、三河村、老林村、长安村等村国土整治,共改造中低产田土2000余亩、修建耕作便道70余公里、人行便道50余公里、整修渠堰80余公里、整治山坪塘65口。总投资439.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76万元),完成安全、溪沟、南垭村农村电网改造,解决1454户农户用电难问题。修建沼气池300余口,250余农户实行了灶、厕、厨的配套改造。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新风蔚然形成

  1.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我镇共投资330余万元,先后对南垭村小、老林村小、七树村小、马河村小等进行新建,修建教育教学用房4000平方米;汝溪中心小学校与汝溪镇中学场地置换工作已获县政府同意,正积极稳妥推进;九亭学校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15所,共有高中、初中、小学生近7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升高升学率达到了90%以上。10个村(居)委会建有农家书屋,1个村建有万村书库,藏书1.3万余册;7个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设施,农村居民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与我镇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14个村全部能收看到卫星广播电视,手机信号覆盖率达100%。

  2.医疗卫生条件明显好转。几年来,共投资近600万元,新建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楼1幢1500平方米,有病床50张,医护人员103人,添置了彩超、B超、照光照片等先进设备,并被县政府命名为忠县第三人民医院;投资10万元,对镇计生服务站进行了改造,Σ添置了医疗设备;各村均建有1-2个卫生院或医疗点,现有乡村医生30余人;重庆医科大学今年免费为我镇培训乡村医生95人次。2009年全镇共有3.8万余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截止11月10日,报帐金额达316.76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70.4%,病床使用率52.19%。

  3.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几年来,全镇农村五保户和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共有城乡低保户2608人,累计发放低只资金204.8292万元;今年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3689人,参保率达71.8%;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3.8万余人,参合率达到90%以上;现有农村福利院1个,集中供养五保28人;各类救灾救济资金发放及时、准确;认真落实了“两免一补”、种粮直补、汽摩下乡、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就业再就业、土地确权登记等工作,进一步保障了农民权益。

  4.农村文明新风蔚然形成。积极开展了“红歌大家唱”活动和政策宣传,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全国“文明村镇”、市级卫生城镇创建成果得以巩固和深化,各项工作先后获得市、县级表彰奖励10余项。农村生育新风、文明乡风、道德清风蔚然形成。农民精神面貌有了较改变,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提高,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封建思想正在悄然改变,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计划生育等新风正悄然形成,政策内生育率稳定在85%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奖励扶助对象达到143人。通过持续开展“三五”、“四五”、“五五”普法,农村居民法律意识也普遍提高。

  (四)乡村面貌日渐改观,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1.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九亭、长安2个康居生态示范点及相关功能设施配套完善。引进了重庆豪磊置业有限公司对刘家湾小区进☼行综合开发,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新增建筑面积4.53万m2。狮子堡小区、谭家嘴香滨小区开发正加紧推进。加强了场镇管理,脏、乱、差现象有所好转。几年来,共新增场镇建筑面积17.9216万m2,新增场镇人口3000人,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46.8%。农村80%左右的农户翻盖了房屋,住进了砖混、砖木结构的新房。沼气、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也进入了农户家中,清洁、整洁的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2.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了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村民自治水平正在明显提高。完善了党领导下的基层组织体系,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认真开展了“百千万”、三项制度、大下访、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深入我镇开展“三进三同&£rdquo;活动,效果较好;加强了社会治安治理,协助设立交巡警平台1个,大力开展“平安汝溪”、“和谐汝溪”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城乡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基层党建全面深化,干部队伍素质增强

  三进三同、三项制度、创先争优、创建全国基层党建示范县等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我镇通过召开党员会议、职工会议、村社干部会议等方式,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详细讲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地参与、关心和支持党建相关工作。同时,我镇还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了镇属单位和村级干部会议、请销假、辞职、辞退、村财镇代管制度等制度和村级干部辞职辞退管理办法。对在镇单位和村级各项工作实行了目标量化责任管理,对机关干部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将党建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机关干部上班和节假日值班分别实行了签到制度,落实了周前会制。切实加强“三万”行动工作的督促落实,认真落实了“三万”人员的考勤制度、领导帮带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按照规定及时落实相关待遇,努力发挥“三万”人员作用。认真开展党建组工网络舆论宣传,精选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共22名组成网宣网评骨干队伍,加强党建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工作。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开展广播宣传620余次,召开各种会议宣传340余次,办宣传专栏98期,发放宣传资料31000余份,开展场镇宣传45场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开展各类党建组工网宣网评627篇(条)(完成任务的130.12%),组织部分领导干部到华西村参观学习,组织村级干部58人到市委党校开展了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培训,组织164名党代表、58名人大代表、231名组级干部、1398名党员或村民代表、156名党务工作者、48名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分类集中培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镇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班子作用发挥不好、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在2009年充实调整村级干部27名基础上,2010年又及时调整了村级干部18名,其中村级党组织书记5名,村委负责人5名,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新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2名,发展新党员19名。十一五期间,镇党委已投入党建经费350余万元,其中: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86万元,村级阵地建设投入230余万元。2010年,镇党委已投入党建经费41万元,其中: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18万元,村级阵地建设投入18万元(含支援涂井乡长溪村阵地建设改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教育管理仍须加强。部分干部职工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力争一流的思想,有的工作配合不够,作风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活力;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存在消极懈怠思想。

  2.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虽然通过近几年建设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但交通、饮水等方面仍较落后。

  3.场镇管理有待加强。场镇脏、乱、差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不够理想,有待加强。

  4.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因多种原因,近几年群众诉求增多,有的虽经镇、县级部门多次解决,但群众仍觉未达理想,三番五次上访或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问题,维护稳定压力较大。

  这些问题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三、今后工作打算

  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新要求决定新成就。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我镇将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努力开创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新局面,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劳务经济,实施扶贫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把汝溪建设成为忠州秦淮河、休闲度假胜地、北部经济高地。

  (二)发展思路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基层党建示范县创建两项工作,突出忠州秦淮河、休闲度假胜地、北部经济高地三大建设目标,做强蜜蜂、奶牛、养兔、土鸡(含山鸡)养殖四大产业,实施森林、平安、宜居、健康、畅通五大汝溪建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文明程度、场镇管理水平、基层组织建设六个提高。

  (三)奋斗目标

  1.2011年奋斗目标

  农业总产值实现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58元;转移劳动力2.2万人,劳务收入突破3.512万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580万吨,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16%,农村水利化程度达到60%;财政收入达到170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4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分别达80%、98%以上,政策内生育率稳定在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2.十二五末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展望

  全镇GDP达到93600万元左右,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农业总产值20237万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财政收入4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00元;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二元结构加快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换;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45%;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得到普遍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社会文明和谐;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人民生活富裕幸福。

  (四)主要任务

  1.稳定一产,打造特色农业新亮点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打造特色农业、培植新增长点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稳粮确保增收。我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农业占据了全镇“半壁江山”。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土地用途,严禁非法占用、征用基本农田,守住农民赖以生存的底线;采取置换、宅基地复耕等形式,增加土地面积;采用租赁、转包等形式,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防止和减少土地摞荒,合理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要大力实行和推广良种、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科学防治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提倡科学种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增加农业比较效益。确保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6万吨左右。

  ----发展特色农业。突出抓好蜜蜂、奶牛、养兔、土鸡养殖四大产业,力争用3-5时间,实现蜜蜂养殖1万桶、奶牛存栏5000头、种兔存栏30万只、土鸡存栏50万只,培养各类养殖大户1500户;逐步引导农户或招引客商对农村土地进行规模利用,发展林业或农业特色种植,每年稳定发展水稻、花生、大豆、油菜等优质粮油3万亩,着力培养农村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一线一区、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2.抓好二产,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一是做大骨干产业。努力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扶持壮大清溪丝厂企业,做大丝绸、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骨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按照市县“一园多区”的要求,超前谋划建设汝溪轻纺工业园(县工业园区E区),引进企业落户,形成集群效应。到2011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增加值1.35亿元、创税700万元。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并通过政府招商、社会招商、团体招商等形式,强力推介汝溪资源和项目,力争引进2-3家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汝溪;切实抓好“归雁”经济,引导和鼓励外出创业成功的汝溪籍人士返乡创业,力争到2011年新增15人以上返乡创业。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出台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

  3.发展劳务,促进劳务经济新增长

  利用各种平台,畅通劳务转移渠道,拓宽劳务输出空间。通过扶贫“雨露人才计划”、“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劳务品牌,增强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借助劳务中介组织、大型劳务招聘会等平台,推进劳动力的组织化批量输出;发挥好汝溪籍在外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劳动力的自由输出。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建立农村老人、小孩的照顾、上学托管机制等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安心转移和创业兴业;要依托县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等组织,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要完善激励措施,强化服务管理,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拓展劳务开发深度,提高劳务开发质量。力争每年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达到1.6万人,劳务收入达到2亿元。

  4.加强基建,推进生产条件新改善

  一是抓好交通建设。交通畅,百业旺。交通一直是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动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配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切实抓好三河、白庙等村道路硬化工作,新修、整治村社道路,提高通行能力。力争到2011年,全镇公路硬化里达到150公里,新修人行便道50公里;新修村社道路15公里,整治120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建成汝溪二桥,形成四通八达、通行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抓好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市、县关于中小型河流治理政策,力争及早启动二、三期河堤整治,力争在2015年以前完成汝溪场镇两岸2.8公里河堤整治。同时完善河堤两岸绿化、靓化、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汝溪河形象和品位。结合河堤整治、污染治理,在汝溪河上创意开展游艇(船)、农家乐、赛龙舟、垂钓等水上娱乐休闲项目,形成特色,吸引城区及周边地区游客前来游玩,把汝溪河打造成忠州“秦淮河”,带活场镇开发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完成场镇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力争用3-5的时间,使全镇70%以上的农户都能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并逐步实现安全用水,整镇推进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争取上级投入彻底根治场镇饮水难问题;全面整治病险水库和山坪塘,维修灌溉渠堰,建设汝溪河堤防工程,水利化程度达到60%以上。

  5.突出开发,焕新农村社会新面貌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不断加大场镇开发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一是抓好城镇开发。根据汝溪镇场镇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搞好汝溪场镇综合开发,建成滨河特色生态小城镇。突出抓好刘家湾小区、狮子堡文卫商贸小区开发建设(围校工程),逐步开展旧城改造,力争启动谭家嘴新区建设和镇行政中心迁建,统筹规划安排汝涂路沿线开发建设,力争每年新增场镇建面4万M2,新增场镇人口500人以上。到十二五末,场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场镇人口达到2.7万人左右;全镇建成康居示范点5个以上,居民新村5个以上,并配套完善相关功能设施,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二是建好二个副中心。根据场镇开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高山移民等政策,逐步开展梯度转移,鼓励九亭、白庙片区农户到场镇居家兴业,不断扩大场镇规模;同时,加大对九亭、白庙场镇人畜饮水改造、街道硬化、绿化亮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场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把九亭、白庙建成汝溪场镇的副中心。三是抓好城镇管理。继续深化场镇综合整治活动,重拳整治场镇环境,不断规范场镇秩序,彻底根治汝溪、九亭、白庙场脏、乱、差现象;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及早启动新车站建设;合理规划二三产业布局,打造特色边贸市场。

  6.保障稳定,实现社会事业新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积极争取、支持镇中心小学校搬迁和各村小学校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每年力争保持在80%、98%以上。完成镇中心级卫生院附属楼修建并投入使用,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增添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能够就近看病治疗,减轻群众负担。大力推进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工程,搞好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力争做到基本实现全覆盖;切实抓好农村和城镇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不错不漏。搞好农村五保、民政救灾救济、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种粮、农机、良种、中小学生“两免一补”等各项惠农政策。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制度,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抓好计生优质服务、计生指导站的建设,争创县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进一步抓好老年、共青团、妇女、关工委等工作。二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平安汝溪”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责任追究制,突出抓好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学校安全、森林防火、食品卫生安全等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各村、部门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落实信访问题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搞好信访和矛盾纠纷突出问题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实行“就地排查、就地解决、就地稳定”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强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加大普法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创造一个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

  7.突破党建,实现组织建设新飞跃

  要全面完成十二五工作目标任务,必须以四项建设为保障,加强领导,优化环境,致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五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把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到理论武装与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机结合,学与思、知与行相统一,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认识,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以镇、村、组干部为主要对象,加大新一轮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和骨干力量,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落实“五个汝溪”、加快汝溪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强化执行力,提高创新力,增强凝聚力。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坚定、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培养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长期在基层努力工作、不事张扬的干部;培养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同时,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确保干部队伍的连续性。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促进干部队伍的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开展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集全党之智,全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以规范活动内容、活动档案和活动阵地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以此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开展。认真抓好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优化组织设置,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和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培训和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继续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按照“五好五带头”的要求,认真抓好党建示范点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组织形式、活动载体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鼓励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重实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不断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检验工作、考核干部,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干部任前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镇村组作风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工作,加大工作问责力度,把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展现新的社会风貌。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