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今年上半年,武昌质监分局在武昌区政府和区食安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巩固了“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立体监管网络,武昌质监分局奋战在食品安全第一线的责任人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各责任区的责任人走街穿巷、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为赢得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创新三个机制,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监管机制。今年的食品专项整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主要是结合生产实际,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在创新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在 “两个链条”中,我们的链条从食品原料投入到生产加工、强制检验、加贴食品qs标志、出厂售后服务等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链条,纳入我们的监管行列。特别是对已获证企业,监管到位,对于未获证的小作坊完善监管。 ت做到对监管对象心中有数、监管队伍心中有数、监管重点心中有数、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现状心中有数、主要的食品安全隐患心中有数。我们抓住管理,抓监管创新模式。即在基础工作、基本状态,基本监管模式、基本网络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创新。在监管过程中,确保在所负责的区域中,不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则随时报告,或者及时处理掉,不出现大的危害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安全的问题。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监管上,丝毫没有松懈。
二是夯实基础,建立长效机制。作为质监部门,所做的工作不是阶段性的,我们建立一种模式和制度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国家法律、政府赋予我们的职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线是完善一个链条、健全两项制度、强化两个体系、构建一个网络的长效监管机制。对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基础上探索建设和建立好长效机制的经验。在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在创新的监管模式基础上做扎实。按照方案一步一步地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职责、明确目标。
三是加强领导,认真实施责任追究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到了质量振兴,而且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并且一再对媒体和社会讲“用的安心,吃的放心”。在食品安全上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国务院明确了“政府负责总责、一把手负全责、企业负首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我局一把手以对食品安全工作负全责的观念,主要工作亲自抓。责任制以企业为主,我们在监管方面杜绝了不作为、乱作为。
二.积极配合区政府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活动
武昌质监分局把此项工作作为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和部署,成立专职工作领导小组,紧紧结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种类的分布现状,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要求组织落实。
武昌质监分局围绕推进市场准入、小企业小作坊的整治、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等三大创建目标,细化目标和任务,采取定人定时定责的方式落实清查、查处、巡查、抽查、帮促、建档、分类、宣传、回访等9项具体举措,要求分阶段完成9个100%量化目标,即辖区内所有街道和社区得到100%清查、无证生产行为得到100%查处;巡查频次增加100%、抽查覆盖率100%、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100%、规模企业领取生产许可证100%、对小企业、小作坊实行b、c、d分类整治,分别到达b类"质量承诺+限期改造+溯源管理+限定销售+添加剂登记备案"到位率100%、c类转b类转化率100%、d类取缔率100%。
创建活动中,武昌质监分局明确提出做到"两个结合",即结合去年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延续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创建成效;结合今年区政府部署新一轮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合理安排好时间、人、财、物,做到专项整治和创建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要求要做到重心下移,突出社区一级为重点,充分发挥社区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取得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大力开展"打盲点、扫盲区",确保区政府交办的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三.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深化后处理工作
武昌质监分局在今年上半年组织企业加入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网系统,在食品生产监管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批目录入网率96%。该系统建立了企业动态电子质量档案,可实施分类动态监管,实现了全区监管信息共享อ,动态分析,提高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
武昌质监分局开展了食品安全绩效考评,对食品监管绩效评估,形成了食品巡查监管闭环,增强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武昌质监分局❣正在研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指数,通过建立一套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一套指标体系,从而动态反映和综合评价各责任区责任人、区域或行业食品安全状况,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上半年,武昌质监分局加大了食品监督抽查和监测力度,对所有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抽查,抽查各类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样数量较上一年有质的增长。部分企业在整改复查合格后,放松质量监管,又会出现同一项目不合格问题,甚至屡次出现。针对这一情况,武昌质监分局不断深化后处理工作,尝试对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在整改复查期间增加检验频次和检验项目,探索出一条约谈负责人、加严检验的后处理新路,提高了企业整改的有效性。具体来讲,就是在企业限期整改完成并提出复查申请后,质监部门按照7日至15日的间隔随机抽取产品进行全项目检验,合格后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面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武昌质监分局严格按照 "五个第一时间"的有关要求,即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做出判断、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送信息,迅速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向社会通报检查结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有效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不利影响,推动应急处理由 "被动应付"向 "主动预防"转变,实现应急处理常态化。取得明显效果。
四。对创建示范社区的几点建议
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首先,食品生产小作坊的“散、乱、差、脏”的现象虽有改观,但离根本扭转还有较大差距,食品生产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少数从业者的诚信意识差,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我们自身的工作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体制和机制与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的要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监管工作的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二是监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监管经费有限,监管手段不能满足要求,队伍素质还不高。我们存在着形势严峻和机制不适应的矛盾。我建议:
1.在创新监管体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体制要进一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要贯彻“统一领导、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原则,不断创新监管体制。
二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开展区域监管工作的基础是建立监管对象的动态电子档案,主要工作是落实“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违法生产,关键在于落实区域监管责任。
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体系。
2.在服务食品企业,提升自控能力
一是要积极推动食品生产小作坊改造升级计划。这项工作既是调整全区食品生产产业结构,促进全区食品生产产业上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进行监管把关的重要手段,是服务经济发展、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方法,逐步改造小作坊,加强管理,使小作坊转变为规范的生产企业,不断减少小作坊的数目,从而使食品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改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二是开展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减少无意识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切实加强获证企业的年审工作,年审是对获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年审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通过年审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确保获证企业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3.加强培训管理,提高监管队伍素质
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各地要按照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培训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对协管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培训,逐步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队伍管理。要严明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