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
关于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一
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温故知新。3年前,从新浪博客上认识了常生龙先生,天天拜读他的博文,在先生的感染下,我坚持读书、写博。目前,自己的博客点击率近20万。近日,又读了常生龙先生著的《给教师的5把钥匙》一书。这五把钥匙分别是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五把钥匙是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的钥匙,指导我们在教师岗位上如何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从中总结出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勤于读书 让读书写作成为习惯 。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该书的作者常生龙1965年出生,曾在安徽教育系统工作了17年。40岁那一年,也就是2005年,他获评特级教师殊荣。这个时候,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每周看一本书,并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从2006年到现在,他坚持了十年时间。十年来,他阅读了500多本书,写了200万字的读书笔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给教师的5把钥匙》便是其中的精华。
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时间可以利用,晚上睡前读20-30分钟,早上起床读10分钟。每分钟读300400字,一页书700到900字,每天可以读10页。每天至少读十页课外书,并有读书笔记,也可做旁批;周末五十页,写读书感悟。
写作是一种再阅读。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书评、读后感和札记。和书评、读后感相比,札记更适合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人们用来练笔。很多教师喜欢读书,但就是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写读书笔记,不妨从札记开始。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语句,就直接将其记录下来。你之所以觉得它好,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也不一定要写得很完备,两三句话,意思到了即可。这样一边记录,一边写上自己的点滴感受,一点也不累,书读完了,记录的文字也就出来了。
高效的读书方法=已有知识。书读多了,肚子里才有货。在需要表达时就不会感到囊中羞涩,也不会感到语言干瘪,缺少灵性!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和写作却会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二、躬身实践 做善于研究的教师
常生龙先生在书中说:在美国博士学位的证书上有一段拉丁文,其内容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由接受知识转向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养成做学问的习惯的过程。其实研究是教师平时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研究的对象包括三部分:课堂结构、学生特点、教学内容。
首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读和整合。课堂是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 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一直是课堂教学活动任务之一。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要不断经历从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向借题发挥的发展过程,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递进,他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持续的改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在不同层次思维递进的关键点为学生搭设好脚手架,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就是教师要做好的功课之一。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特点的研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夸美纽斯说:头脑不是等待被填满的沟壑,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点燃着火炬的引线,就是兴趣。 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会发现,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来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的研究表明,人从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有95%都被大脑的自我系统屏蔽掉了,只有5%的信息才能被感知,并推动到认知系统,引发学习的动机。什么情况下教室里传递的学习信息容易被学生感知到呢?就是在师生关系和谐、同学之间互相关爱、整个课堂营造出一种安全无忧的氛围, 大家身心愉悦的学习时候。而这样的环境和关系,就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教师信任的基础上的。
想做一件事,就把它放在心里,一点一滴求进步,一步一步去完成。期望读上一两本书、听了几节公开课就会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质的突破是不可能的。竹子从开始生长到长成十多米高,需要五年的时间。其中前四年都在地下潜伏着,每一年仅仅生长高3厘米。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竹子所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到了第五年的时候,竹笋破土而出,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静下心来夯实基础,勤于实践、多读善写。
一个始终关注自身发展、善于研究的教师。会不断地给自己创设成长的空间,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成长的空间,包括留下消化吸收的空间、留下思考的空间、留给体验学习的空间、留下自我学习和反省的空间并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关于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二
老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信每个老师都思考过这유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同一个老师随着年龄经历的变化答案也会出现变化。
最近读了船长的《送给教师的五把钥匙》后,再次想到这个问题老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船长送给广大教师五把开启职业之门的钥匙,它们分别是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掐指算来认识船长近5年,天天拜读他的博文,深知船长这本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自己多年学习的感悟、经历的总结、经验的分享和自我心态剖析的结果。他本人就是率先打开智慧教育之门的人,是广大教师的领航人。
书读完了,迟迟不敢动手写这篇读后感,因为自己觉得一篇简单的拙文不能体现船长高瞻远瞩的教育观念、不断进取的学习历程、呵护儿童的慈悲心怀、敬畏学习规律的工作方式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提笔写下这篇题为让读书引领学习,开智慧教育之门的拙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 知理念
船长认为观念决定人的行为,而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如果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教育行为的变化。对此,我深有同感,很多老师和家长曾接受过多次的培训,但结果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船票登旧船,改革的号子吹的震天响,课堂教学该咋样还咋样。船长在比较了中西教育价值观念不同后,给出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一是让家长和老师明确现在所秉持的是怎样的观念,存在什么缺陷,该吸收怎样的观念进来;二是指导他们亲身实践,让他们感受到在新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收益。最近,在助读的过程中,我们常给家长作报告,采取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我们避免了深奥的理论讲解,采取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让家长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观念的确存在缺陷,然后用正反两方面活生生的例子让他们明确认识到旧的读书理念带给孩子的伤害和新的读书理念带给孩子的潜在好处,结果,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家长非常认同我们的讲座,陪伴孩子读课外书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不在纠缠于考试分数的高低。关注教育的长远效益,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通过一以贯之的教育给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础,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关键是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明白这点。
跳出学校教育的圈子,用开放的心态做教育,探索教育、文化和心灵相互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知识本位的做法,改善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具备未来能力的一代新人。有经验的老师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无意识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与精神思想的构建。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是一种道德努力。
船长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有三种能力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是阅读能力、搜索能力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是啊,假如具备了搜索能力,孩子们就能变得独立,不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不能生活自立;假如具备了辨别真伪的能力,孩子们就会变得理智而不再盲从或者冲动,不会有很多的孩子犯下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错误。搜索能力和辨别真伪的能力都离不开阅读能力,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引领推广阅读,需要更多的人静下心来读书。读书,从小处关乎到个人的幸福,从大处说关乎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前程。
很多人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正是因为平时不读书才把自己搞得很忙碌的。
二、 重学习
好的教师都是学习的高手。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是教育效益的保障,而教育的新鲜度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授课方式和教学技巧。很难想象一个从不学习的教师能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的教师从不停止学习的脚步,随时随地走在提升自我的路上。船长自己就是这样学习的高手。在本书的自序做更好的自己、附录阅读与写作是我的生活方式太忙了,不读书以及后记里,我们可以寻找到船长虚怀若谷的求学求是的探索精神和不断成长壮大的生活轨迹。他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刚刚走上岗位不久的时候,通过坚持订阅所教学科的权威性杂志、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创设各种机会与学生接触、自费参加各种大型教学研讨活动而成为一个业务精熟的专家老师。即使在被评为特级老师成为一校之长甚至教育局长后,仍旧坚持上课、听课、读书、写作的生活方式多年如一日。作为一个教育局长,繁杂事务之多是可以想象的,但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
只有好学,教师才能具备教育规划 、重组教材、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将自己所教的学科同其他学科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做到关系第一、知识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教育第一,技术第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大咖。船长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好的教师一定是尊重教育规律、对工作充满热忱、具备人文情怀、拥有阅读习惯的人。
三、 寻真理
如果第一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着重于理念、第二把钥匙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着重于学习目的与结果的话,第三把钥匙有一颗学生的心则从正反两方面大量的例子指出了通往教育大门的有效途径。
很多时候,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爱意与信息并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甚至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我们并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考虑问题。我们总是勉强孩子做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在无意践踏了孩子的自尊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之后仍然浑然不觉。船长是个喜欢思考的有心人,无论是书中的老故事还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如鱼王的故事、郑州幼儿园的集体婚礼、博友的育儿故事、心理学家的实验、画家的漫画、自己的生活经历都能使他在经过潜心思考后绕道现象的背后看到问题的实质,提炼出真正的教育教训与经验。
在做泥人的师傅一篇中,船长把做泥人的师傅和眼下的模式化、统一化、专制化的教育联想起来,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成全,是帮助孩子发挥个性、自由发展,而不是一种批量生产,对个性的限制与抹杀。
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然而,太多的老师和家长将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强加到他们头上使其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家长和老师所做的不是孩子的手脚捆住,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走:认同孩子的特长和内在需求,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自由选择要走的路,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摔倒碰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成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适且的关怀但不能而因此切断他们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之路。
四、 守规律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学习并不例外。
以前我们总认为孩子生来犹如一张白纸,所以成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想用知识把孩子空洞洞的大脑装满。但DNA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带着远古的信息来到这个世界,天生具备着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后天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固有的被称之为前概念的知识。
孩子对某事物的前概念知识是根深蒂固的,但未必是正确的,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静等花开,借助搭桥的教学过程,帮助孩子去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认识。冲突和讨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创设相关的合适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望与动机让他们在交互中学习、及时反馈与评价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如果把课堂内的教育教学看作一道风景的话,那么教师是配景,学生才是永远的主景。然而,成为主景容易,成为一道成功的配景并不那么容易。
遵循规律以人为本,以身示范因材施教,教育之门才会徐徐打开在我们的面前。
五、好心态
在《送给教师的第五把钥匙》中,最后一把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船长说情绪是人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喜怒哀乐惊恐爱等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的发生,然而,如果充分挖掘情绪这座矿的价值,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完全可以雕琢自己的幸福的生活。
确实如船长所说:情绪会触发人的特定行为倾向。我一直认为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不是故意杀人犯罪,只是遇到某ล种情况一时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而导致了最终恶劣行为的发生。曾经有过一个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有过多次打群架的经历,他坦言说自己嗜血,幸好他后来爱上了阅读和写作,如今已修为一个理性温和的翩翩少见。
多年来,无论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我一直尝试把所有的发生都最终转变成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家庭生活和教学生涯中,也常常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和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想法: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这些发生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反应。其实,是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己和孩子们的积极情绪与心理,聊以自慰的是,这一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年冬天,母亲去世。有段时间,我无法从痛苦自责的泥沼中摆脱出来。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后,我试着转嫁痛苦,于是,每当半夜惊醒不再着急折磨自己,而是拿起书消磨时光。没想到读书不仅仅治愈了自己的心灵之痛,完成了心理的蜕变;而且开阔了视野,认识了更多朋友,萌生了助读的想法,成就了现在的自我。
记得前年船长在我的博客留言中引用了著名导演王家卫关于一代宗师的观点: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当时感到非常震撼。这次在书中再次读到对这句话详细的解读,虽然没有成为一代宗师的雄心,但愿意成为见众生的凡人。
掩书自问:现在的我在哪里?未来的路怎么走?
我只知道目前的自己拥有一颗单纯而快乐的心,为此,我很高兴。努力向船长学习,做一个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的老师: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关于给老师的五把钥匙的心得体会三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如何拯救的前提是是否需要拯救,我相信有很多教师自我实现的很好,不需要拯救。但对于一大部分教师来说,面对待遇、地位、管理等问题,还是会陷入深深的职业倦怠中,影响工作效果,也影响人生的选择和幸福。作者在《教师离职当警察引发的思考》中也表达了这样隐忧。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方面的书有很多,但是要么理论高高在上,讲正确话却无法落地。要么完全是有浓厚的个人特点,距离普通人远,经验很难借鉴和推广。翻开《给教师的5把钥匙》就欲罢不能,有很强科学性、学术性,又接近一线教师工作实际,针对性强,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很接地气,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篇幅不长,干货很多,值得细读。
教师要站得高一点
作者说,要拔高一层看教育,看了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问题的解决,很多人都从技术层面着手,岂不知,根本的问题更在于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技术层面的努力治标不治本。改变看待职业和人生的态度和方法,恰好可以让我们进入极目远眺、天高云淡的哲学人生境界。站得高看得远,站得高,就不会因眼前的小事影响情绪和判断。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站在人生的高处看淡得失。虽然教教师地位、待遇等在提高,但遇到具体问题时,因为缺少资源和利益的对等交换,所以相对来说,教师很容易感到在社会上的弱势。这些问题不是哪个人在短时间能够解决的,纠结于此也没有任何意义。站在人生的高度,涉及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比如把所有问题放到一生来看,或站在七八十岁的时候审视现在发生的事,可能就会觉得都无所谓。二是站在人生价值的维度来看,父母长寿、家庭幸福、身体健康这些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然后在想象自我实现的问题,看看如何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工作一是为谋生,二是为体现价值,老师的价值在与孩子的进步,老师每天都能看到这种进步,岂不是最幸福的事情。其次是站在教育的高度把握方向。也是两个维度,一是往前看,站在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来看问题。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哪些教育理论,开阔眼界,帮助自己摆正位置,建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这样不容易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二是横向看,看看别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都有哪些教育事件,可以帮助自己打开思路,丰富自己的教育手段,加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工作的实效。很多时候自己遇到的问题,别人早就有解决办法了,自己就可以站在别人肩膀上去丰富完善和发展,而不同再去从头开始。别人的做法也可以帮我们检验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所谓低头做事,抬头看路。三是往后看,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技术手段到教学模式,都会有哪些变化,自己可以及时在把握真理ฃ的前提下,跟上时代潮流,掌握最新动态,引领教育一方。无论是教育观念、教育技术,还是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探索,都需要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的去关注、思考和身体力行。这些事情的思考一定会让我们心中有更大的方向和任务,让我们看淡身边小事和眼前的得失。《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势》、《关注教育的长远效益》等文章都会让我们对教育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梳理更加科学和长远的教育观念和人生观念,工作和生活都会更加踏实、沉稳和坚定。
教师要学的多一点
我们都曾以为学校毕业之后就不同学习了。就算是学,也是从实践中学。事实上,人始终是未完成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学,也不是努力完成每一次的任务那么简单,一定是遇到问题、学会反思、寻找办法,用实践来验证,走了这样的程序,自己才会提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和方向,才能有大的作为。对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更多的认识。学习的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动机的激发和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些在学校期间是不会引起我们重视的,只有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从理论上寻找答案,才能按照规律办事,这样对学生就会多一些理解,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就会不断进行调整,以更符合规律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前概念》、《专家和新手的区别》、《反馈的重要性》等多篇文章让我们对这些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当然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建立这样的意识,并不断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规律,也会尊重这些规律,工作就会有更多的科学性。尊重规律的结果是要落实在教育能力的提高上。提高专业能力,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提高能力,不是一句口号,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和学习实践中,却少有更有效的办法。要么没这个主动意识,要么没时间没精力,也正因此这些,对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往往也就被动的应付和完成。作者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为我们指引了重点和方向,在《做善于研究的教师》、《要有充足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学规划力》都告诉我们应该在哪个方向多努力,优秀教师应该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回想自己刚工作时候的场景,其实自己是想不到这些问题的,能把一天的任务完成就已经很好了。这些文章,告诉了我们作为其年教师,要想提高专业能力,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有意识的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建立正确观念,如何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己的能力。掌握专业发展的科学方法。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关键要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把握好房展的方向,还要明确具体的发展路径,比如要在哪些方面提升和改建,接下来就是方法的问题。作者希望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高手,这样可以为学生点燃求知的火炬,帮助学生了解求知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进而提高工作实效。阅读和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这一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修养心灵,解决问题,提高能力。阅读可以广泛的阅读和选区重点方向阅读相结合。只是读还不会有更好的效果,要学会记读书笔记,要能够把读后的想法写下来。写作是再一次的思考和梳理过程,是读到内容内化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再阅读》、《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等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解读,给每个老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作者说,要千方百计的提升自己。千方百计,既是态度,也是途径。有人说,太忙了没时间读书。事实是因为没读书,所以才会太忙碌。只有学的多,才能尊重规律,才能科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教师要爱的真一点
没有老师不爱学生的,有的老师说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千真万确的,父母是否会爱,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常常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其实这不是真爱。如果是真爱,首先要学会换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高兴做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点多,没有业余时间做喜欢做的事,发展兴趣爱好,每天的书包重的几乎无法承受,如果是我们自己这样每天的工作,我们愿意吗?我认识的一个学生,暑假里每天都被父母安排的补课排的满满的,眼圈里都是疲劳。如果能换位,父母和老师也许就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和实践。还要♪少一点批评和抱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开车的时候夫人坐在身边唠叨没完,自己心情一下就会变的急躁。所以,多体谅孩子的感受,多鼓励他们,多包容他们。常想想,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未必如他们,那个时候我们也有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想想自己的那是的感受,现在对学生就会心慈手软很多。其次是学会放手。放手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条件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孩子的信任。我们习惯包办,好像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最好是孩子每天都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每件事都帮他做好。这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但很多事情上父母可以放手,相信孩子会做的更好。某种意义上讲,帮助他做了很多事就是剥夺了他发展这方面能力的权利。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不会做,连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得不到发展。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信的话,也许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奥妙所在。福楼拜年轻时候被父亲安排做很多事,结果都失败。后来父亲没办法管他了,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节奏发展,倒是成就了一代大家。老师也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信任可以带来温暖,融洽关系,激发更多的力量。再次是要陪伴和目送。放手不是放任,也不是放纵。有句话说,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所以龙应台那句话很好,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种目送确且的说,是一种精神的陪伴,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持。要学会倾听,不管孩子讲什么,我们都能给他们机会表达,我们耐心的倾听,不要急着发表意见,也许他们懂的比我们还多,只是他们需要表达。课堂上的时间很少,学生基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创造机会,多些耐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宣泄情绪,更能促进思考。在陪伴的时候,给与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方面未必知道如何判断,如果有了方向的问题,还是可以适时地指出。作者说,要有一颗学生的心,叶圣陶说要做小孩子,要做孙悟空,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权威,可以对学生任意指示,肆意指责,毫无顾忌的放任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话一定会适得其反。
教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群体的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关于职业倦怠的有效应对和专业发展问题,论述有很多,但却未能产生理想的效果。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紧密的结合生活实际;既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又有很多教育中的真实案例。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得到的启发能很快就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能回答自己的问题,为个人发展找打答案,指明了方向。很多文章,都需要再读再品味。
当然,和全书内容相比,作者读书和治学的经验和方法更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