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要抓住源头,首要的是更新发展观念
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焦点,必然要触及到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必然要在体制方面寻求突破,但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要解决的总是观念问题。面对我国全新的发展形势,面临“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机ฑ遇、新实践,我认为,要实现株洲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克服各种思想障碍,不断增强实事求是、创业争先两种精神。
一是眼睛朝下、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放思想必须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实际地头脑发热、胡思乱想。因此,要克服唯书唯上、官贵民贱、高高在上以及凭想当然、老经验办事的思想,进一步树立实践出真知、群众是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眼睛向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缜密的而不是片面的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和最可靠的信息;同时要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谋,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事情,注意倾听智囊机构、专家学者、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不同意见乃至反对意见。掌握实情,找准规律,才能科学决策,才能找准症结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目标向上、创业争先的精神。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要突破思想障碍,树立一个全新的判断是与非、得与失的标准。只有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才能扫清认识上的障碍。因此,要切实增强科学理念,敢于打破定势。克服对发展、对民生、对长远、对统筹不够重视等各种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抬高标杆。克服自我满足、不求进取、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的思想,成绩面前找不足,赞扬声中求批评,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要切实增强创业精神,敢于“叫板”争先。克服“怕、懒、难”思想,进一步坚定做好株洲事情的信心和勇气,围绕“保二争一”目标,奋力拼搏,实现跨越发展;要切实炼就“容过”胸怀,敢于面对失误。克服认为“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的不良思想,要在思想认识尤其是在制度保障上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解除探险者的后顾之忧,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株洲是一座老工业基地,能耗水平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原煤、电力、成品油三种能源消费量特别大;目前每万元产值的“三废”排放量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许多企业环保压力较大,尤其是清水塘地区的化工和冶炼企业因环保历史欠帐太多,要达到清洁生产难度不少。因此,我们要在不断增强实事求是、创业争先精神的基础上,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讲,是要树立三种观念。
1.树立生态成本观。增长不等于发展,速度不等于效益。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决不能只注重速度的“快”,而要更加注重效益的“好”,更加注重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因此,我们抓项目、谋发展,都要充分考虑资源消耗成本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学会算资源账、算生态账、算长远账。那种只追求GDP的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的观念,必须坚决摒弃。企业要做大,但污染绝对不能做大,项目诚可贵,环境价更高。要严格项目准入,坚决做到五个“一律不批”:凡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老污染治理不达标又上新项目的一律不批,不具备治污能力、没有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项目,坚决依法停建、停产、关闭,决不能再犯把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经济优惠政策的低级错误,决不能要“有污染”的GDP和财政收入。
2.树立环境优先观。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方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比较成熟的前提下,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取决于搞多少“优惠政策”,而是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整治和改善软、硬两个环境,坚持局部发展自觉服从“环境友好”这个主题,凡是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事情要多干、干好,凡是不符合环境改善要求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舍得投入,凡是不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要舍得放弃。要舍得牺牲眼前的利益,舍得淘汰落后的产能,要舍得在科技开发上加大投入,舍得在环境建设上加大投入。坚决把环境建设特别是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硬任务、硬指标,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多渠道争取环保项目资金,实行城市建设资金向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倾斜,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努力创造“环境效益”,把ส株洲塑造成宜居城市和创业者的乐园。
ก3.树立民本政绩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核心所在。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执政为民”作为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一把尺子,真正把心思放在民生上,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青山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要突出注重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不能光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了多少,更要看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多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更要看就业人数增加了多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多少,更要看统筹协调工作做得如何,广大农民朋友的满意度是多少。为此,我们必须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上尽力而为,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做民众之所盼,在劳动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方面,多办好事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