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传读后感
李自成传读后感
办案之余,重拾那本放在案头的《李自成》,每次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慨……冥冥中,崇祯似乎就是在昨夜于煤山寿皇亭自缢而死的……两行清泪凝固在他那憔悴而苍白的脸上,也瞬间凝固在我的心中……
初冬已过,寒意阵阵,恰似一股股伤春悲秋的寒流侵袭着我的心灵,思绪似乎又飘回到了那个久远而又激荡的年代。是的,公元1644的三月,感觉更像是万物凋零、清冷萧杀的深秋时节:漫天黄叶纷飞,山间孤鹜悲鸣……我仿佛看到了那天李自成进京时的浩荡神威,更看到了京城内大顺军打砸夺抢、烧杀淫掠的惨象。
李自成成功了,可他却又是失败的,他沉迷于他的帝业,他醉心于他的王朝,他深居不出,他轻信谗言,他的骄兵悍将们更是迷恋于淫逸奢靡、腐化堕落的生活,这一切注定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随着李自成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悲❅情谢幕,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李家王朝顷刻间也灰飞烟灭了;他的最忠诚、最有才干的追随者──李信(后名岩),注定是这场跌宕起伏的悲剧中的殉难者。
加速大顺王朝灭亡的另一个催化剂则是驻守辽东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当时的局面更像是三足鼎立:一边是关外满鞑子的步步进逼;一边是大明王朝的覆亡、李自成大顺军的进京——当此情势,正在吴三桂孤军难支,踌躇再三,欲联李共抗满清,共赴国难之际,(当然,这一方面是其欲保全家小,可谓私情;而另一方面则是其ง民族心使然,可谓为公,总而言之,乃家国情结缘故,但无论其主观意向如何,对李自成及其大顺军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一个天赐良机,但可惜的是,李自成他没有珍惜,他忽视了这个致命的环节,他更是小看了盘踞东北的虎狼之师)演绎古今的“红颜”再起“祸水”:一向持重峻厉、不近女色的李自成竟与大顺军先锋大将刘宗敏为争夺吴三桂的宠姬──才貌倾城的陈圆圆而争风吃醋,贻误军国大事。
多尔衮是善于把握时机的,他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于是在此关键时刻,他一手握大棒,一手持橄榄枝,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对吴三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这位精明一世,冲动一时的边陲大将,在所谓的“权衡利弊”之后,率领跟他出生入死、誓死效忠的关宁铁骑,投向了清人的怀抱,此时,时局的天平已开始向清军倾斜了。
可我总认为,纵观全局,最不值的还是要数吴三桂。当时的他,年轻有为,称得上一代英才、人中俊杰,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正是他大显身手、留名青史的时候,但他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为了一己之私利、个人之恩怨、儿女之私情,“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叛了他的大明王朝,背叛了他的父老乡亲。尽管,最后他夺回了他的爱姬;他借助清人的力量击垮了大顺军,他似乎如愿了,但后人同情的是李自成及其义军,鄙弃的却是他吴三桂!
相对于大顺王朝而言,这一切真可谓坐失良机,令人叹惜。他们没能稳住守卫国门的关宁铁骑,反而使其为敌所用,而此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业已暴露无遗——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毕竟,小农意识的大顺军的领导层缺乏远大的战略目光,尤其是刘宗敏、李过等一干义军的高级将领,在陷入奢华的贵族式的生活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腐化堕落成性,难以自拔了。此后,尽管李自成发觉山海关及吴三桂的重要,并发兵亲征,但为时已晚,此时的吴三桂早已与多尔衮合谋一处,准备合力扼杀大顺军于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是一个转折点,历史的天平彻底向满洲八旗倾斜了。
更为令人痛惜的是:在败退西安的途中,李自成竟误信丞相牛金星之谗言,一刀错杀对大顺朝忠心耿耿、并为大顺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军事统领李岩。义军中本无多少才华横溢、文武兼备的军政大员,李岩一死,对大顺军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对于李自成而言,可谓断其臂膀矣。
然大明江山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番景象却又是极其悲壮惨烈✍的,为抵抗大顺军入京而殉国死难者实不在少数,诸如:京营总兵官李守荣、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使李邦华、兵部尚书张缙彦、兵科给事中吴麟征、监察御使陈良谟、兵部主事金铉……在此之前,为抵御清兵入侵,前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右参政、全国兵马总督卢象升业已先后血洒高阳、战死巨鹿!真是:“士民欲为朝廷战,殉于宗社事徨徨”!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南宋末年苦撑危局的扶世三大臣:誓死不屈之文天祥、英勇血战之张世杰、负帝蹈海之陆秀夫,此三人尽皆赤胆忠心,其精神光照日月、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大明王朝在此危急存亡之秋,竟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慷慨捐躯之士,足见其民族精神之强盛,真是可歌可泣啊!
我一直在想:明末义军不能阻止清人入关,并在同清人一系列的战役中渐趋败亡,尽管对此我们不能全归责于李自成,但他至少应该能做到坚持严肃军纪、广施仁德;坚持体察民情、礼贤下士;坚持顾全大局、不计私利、明辨是非忠奸、知晓善恶良莠,倘若如此,大顺王朝断不至于兴亡盛衰弹指间……但历史终究不容假设,李自成最终亦没能ช改写中华历史、扭转浩浩乾坤。历史依然是如此公正、如此刚直,尽管有时似乎显得过于冷峻、甚至近乎残酷……
之后,各地部分义军残部、明军余部、朝野上下忠贞刚烈之士又将抗清斗争持续了数年。
这是一段腥风血雨的历史,这又是一段极其悲壮惨烈的历史,她令后继之士壮怀激烈、热血沸腾,她又令世人为之仰天长叹、扼腕痛惜、泪湿衣襟……
这是一段何等感人至深的英雄血泪史啊!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做人做事,抑或是我们办案执法,都要审时度势、冷静思考、纵观全局、统筹规划,自觉从事实证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即使在享受凯歌高奏、鲜花美酒的时候,也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否则美好的一切瞬间就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如同昙花一现般消失得了无踪迹,而留下的却是深深的遗憾、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