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评话--廉石
廉政评话--廉石
莲因洁而尊,官因廉而正,有句警世格言这样说到:政治上清醒坚定,不摇不摆;管理上清清楚楚,不错不乱;经济上清清白白☑,不贪不沾;人格上堂堂正正,不奢不攀。这是对当今官员清正为官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由此便联想到古代一位县令清正廉洁的故事,本人给这个故事取名为《廉石》。
在座的各位,想必都晓得我们**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喜欢画“石竹图”送人,可就不一定有多少人晓得他为什么这样做。
这话还要从清代兴化的一位县令说起,这位县令姓严名清叫严清。严清严大老爷一上任就对兴化百姓承诺:“兴化一方天,严清留清名。”意思就是告诉大家,我严大老爷在任期间一定会秉公办事,廉洁为民。大老爷不仅说得响亮,而且履行得也很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严县令三年任期已满。当地百姓不得哪一个不夸他是“案案清事事公”的好清官。大老爷也十分自豪。是啊,不容易呀,能得到百姓的这种评价,不晓得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用现代人的话说,叫做“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啊!为了答谢地方官员和当地百姓,严县令命人在县衙安排了十桌酒席,以表示自己信守诺言,清清白白来,白白清清去。哪个晓得桌子刚摆好还没有开席呢,堂下来了一位少年后生❤,左手拿着拜贴♥,右手拎了一条大青鱼,见到老爷单膝落地一躬到底:“大老爷,我家爹爹叫我送大老爷一条鱼。”咦,乖乖,胆子不小,居然当堂送礼,要在往日,严县令肯定是一声哼:“嗯,来呀,给我把这个送礼的拖下去重责二十。”然而大老爷今天一听有人给他送鱼却十分开心。做啥?因为鱼是个好东西呀,鱼是个吉祥之物。常言道:积善人家庆有余(鱼),我刚卸任临行之时百姓给我送鱼,就预示着兴化百姓日后的生活连年有余啊。虽说三年来,我连百姓的芝麻屑子,都没有拿过,但今天这个礼,我要破例收一回呢。严大老爷把个鱼望望,“乖乖,这条鱼崭呢,浑身清膄膄乌索索,直接是一身青到底,美中不足的是尾巴上不晓得怎么沾上了点灰泥。” 大老爷再把拜贴一望,不望则已,一望倒吸一口凉气。啊呀,不好,不好! 差一点晚节不保。原来拜贴上写了一行打油诗:“父不送行子送行;头上清来尾不清。”落款某某某。大老爷看后,恍然大悟,再把个鱼望望,心头话,我的老朋友啊,难为你用心良苦啊,我说的呢,好端端的一条大青鱼,尾巴上怎么沾了点灰泥的呢,原来暗示我严清为官开头清清白白、清清楚楚,关门落栓收尾的时候不清不楚、糊里糊涂噢。不是吗?我今天大搞宴请的举动,不就是头清尾不清的具体体现吗?虽说这些银子是我平时公务上省下来的,可它毕竟还是百姓的钱啊,于是他立即命人撤去宴席,辞退宾客,打点行装,告别父老,开船启航。
哪个晓得严县令,来时一把扇,去时两袖风,身边无长物,更无人随从。船小身轻压不住浪头,大老爷就叫船家在河边搬了块石头压在船头上,自己呢就坐在后舱,经过两天两夜,严清平安到家。付船资时他再三关照船家,别忘了把那块石头带回兴化,并赋诗一首交给船家一并带回。诗中写道:“头轻(清)尾不轻(清),石头压船身。千里还青石,寄望后来人。”
几天过后,兴化的父老乡亲看到了被船家带回放在码头的那块石头,和严大人유写的诗句,一个个忍不住掉下了热泪。
第二年春天,那块石头旁边又离奇地长出了一支青竹,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个个都来看石竹。 ☻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块石头叫做“廉石”,把石头旁边的竹子就叫做“忆青”。
说到这块,有人要问了:来哟,你说的这些呀,与郑板桥喜欢画“石竹图”有什么关系唦?别忙,我自有交代,那天,大堂上送鱼的后生就是郑板桥郑老夫子的公子,那条大青鱼就是他叫他家儿子送去的。严清千里还青石,令郑老夫子十分感动。于是他泼墨挥毫,画了那块石头和旁边的竹子,取名“石竹图”;而且一发不可止,但凡有人造访,他都以此相赠。他如此做法,一是怀念严清严大老爷;二是表达对严县令的歉意。这正是:
清浊善恶一念间,
严清千里送石还。
板桥奋笔“石竹图”,
清官美名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