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玮《莫高窟》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4-12-27 17:21: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我本次参加包河区青年教师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比赛的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的《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清晰的将文章分为三大块。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莫高窟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4自然段)分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读中品,品中学”是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既了解、感知敦煌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更能从中掌握阅读的方法、习作的手法,提高合作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我将40分钟的教学分为四步走:闯关测试(疏通难点词句)——线路安排(通读课文,疏通文章结构,编写段落提纲)——领游、自游主要景点(精学二、三自然段)——拓展、小结、为下节课铺垫。

一节课下来,收获多多,以下是我本次教学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1.情境构建,引发学生积极性。

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敦煌,历史悠久却远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如何设立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是能否打响第一炮的关键。我以问题切入课文,“说道‘明珠’你能想到什么?猜猜‘莫高窟’名字的由来。”以莫高窟两日游为线索过渡,老师扮演“导游”,学生扮演“游客”。借助多媒体适时插放有关视频与图片。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2. “读中品,品中学”,通过方法的掌握,师生交流中自主学习。

本课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特别是二、三两自然段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合作自学,将品发展到学、仿、创新。我将第二自然段“彩塑”(领游)部分ร作为教授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段的写作特点:(1)总——分——总的结构。

(2)习作手法:排比句,分写的部分详略得当。将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给ย学生交流自学,当然放手不等于不管不问,教师在此时是幕后的指引者,通过自学前的三个指引性的问题

(1.本段用怎样的结构介绍了莫高窟壁画的哪些特点?

2.运用了哪些习作手法描写壁画的宏伟瑰丽?

3.本段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给学生自学的方向,辅助学生自学。学生的智慧是惊人的,本次授课的屯小五一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自学能力也很好,短短的六七分钟热烈的组内交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令老师惊叹这一颗颗小太阳的能量!

3.让出舞台,放手想象,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莫高窟》一文讲述的是建在漫天黄沙的西北边疆的宏伟历史古迹,教室里真正去过那得人少之甚少,怎样将它的美,它的宏伟通过读、学完全体会出来呢?仅仅是文字、图片、视频我觉得还不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让学生达成共鸣就一定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课文中大量的排比句,详略得当的描写在孩子的心中已有了大致的框架,如果能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脑海中的画面感会更立体更丰满。所以我将课文内容拓展,“你还能想到哪些彩♥塑形象呢?做做动作模仿一下。可能还有哪些飞天形象呢?”一个接一个精彩的想象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放入方法,丰富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教授者的预期目标。

当然,一堂课下来还有很多遗憾值得我去反思、改进。课件中的两段视频因为电脑系统版本的不同而在课件演示中未能正常播放,对情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教学第二块中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这一部分落实的不够细致,原本想在第二课时做详细讲解,细细想来此处如果一并处理效果也许更好。同时,课堂中老师的话尽量简练、点评要准确到位,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好,还需多多磨练。

最后要感谢各位评委和屯溪路小学五一班的同学们,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得到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努力在教学水平上不断提高自己。谢谢!

《莫高窟》教后记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文章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三方面为学生作了介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并且在讲到藏经洞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放了一段莫高窟被帝国主义⌛破坏的录像。这样就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历史,激起了他们悲愤的心情。并且进行适当地引导,更能让他们懂得努力学习,振兴国家的重要性。这样,就完成了“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课文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训练。比如: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壁画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练习说话。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将文章的结构反复强调。不足之处是每一段的结构交待得不够清楚。

对于课文中的过渡句进行了重点讲解,告诉他们什么是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一个小练习,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次教学结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有些学生课前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在练习说话的环节中,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对于课文背诵,在课堂上没有能设计出一些好的环节来进行检测。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总结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ฎ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另外,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挂图,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学生的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学生的想象不够深入,老师就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第一处是彩塑神态的想象,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孙悟空”“有猪八戒”等,此时教师没能很好的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上,而是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没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第二处是飞天的想象。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表达的都很美,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说了一句话,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点拨,说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别人的,变成一段话就更好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学生,相信他们会越说越多,越说越美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