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的夜市
[摘 要]东京城作为北宋都城,是当时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社会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文化昌盛,人口众多,加之打破了唐代都城封闭的坊市布局,废除了夜禁,城市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东京城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北宋东京城的夜市做一个浅析。
[关键词]《东京梦华录》;东京城;夜市
一、关于《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追忆北宋东京城市生活的著作,为后人研究当时东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孟元老,号幽兰居士,原名孟钺,自幼随父亲宦游南北。宋徽宗崇宁癸未(公元1103年),来到京师,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夹道之南。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士许多随朝廷南下,避地两浙。孟元老避地江南的数十年间,寂寞失落中也时常暗想当年东京繁华。为了让后人能了解东京当时之盛况,孟元老提笔追忆东京当年繁华,撰成《东京梦华录》。
二、北宋东京城的夜市
我国的夜市在唐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中晚唐一些诗人对此已有了一些简单的描述。如王建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平时日,犹是笙歌彻晓闻。”[1]但对夜市的具体情况并未做描述。到了宋代,在《东京梦华录》中,对夜市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东京的夜市非常繁荣,分布范围广,商品种类繁多,持续时间长,文化夜市也很盛行。
东京的夜市非常繁荣,分布也广,主要集中在御街一带。御街一带的夜市有两个中心点:一在朱雀门一带,另一个在州桥南北。以朱雀门为中心的夜۵市,位于御街的南段。这段街区大约有5里,街旁的民居店铺鳞次栉比,人烟稠密。特别是朱雀门外的果子交易,与纸画买卖,十分兴隆。“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至保康门街,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荼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5]太学也是设在这段街区,太学是北宋政府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整个北宋年间,中央政府一直对太学比较重视,至北宋末年,生员人数达到3000人,这既保障了朱雀门一带的市场购买力,也增强了御街的光彩。每到夜晚,商贩的叫卖、学子们的诵读和伎女们的谈唱混杂在一起。人们漫步在热闹的夜市中,购买心宜的物品,展现出中国城市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朱雀门夜市往北,直到州桥,这不到1里的街区,是东京城里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到了夜晚,就是令人神往的“州桥夜市”了。州桥,又叫天汉桥,位于御街与东西御道的交叉口上,汴河从桥下穿过,是东京城的中心,又是交通要塞,非常繁华。“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脯、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吸引众多食客来品尝。到了晚上,州桥上灯火明亮,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等食物,香气扑鼻,“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6]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马行街夜市。“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铺席,外余诸班直军营相对。至门约十里余,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7]夜市里有酸、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等各类小吃。
夜市里货物充盈,品种繁多,其中尤以上面介绍的小吃最为丰富多彩。夏季炎热,商家就经营如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解暑饮料;冬季寒冷,所卖的又全是热的。有野味,有北食,也有南食,并且都有专店出售,价格也很便宜。除小吃外,其日用百货也品种多样。“(东角楼街巷)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向晚,卖河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动使之类。”[8]从中可见,从衣物书画,到珍奇古玩很是齐全。东京夜市的经营方式和营业时间非常灵活,而且还考虑到人们的工作上的需要,为“上早班”、“下夜班”的人卖茶水、洗面水和点心等。“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9]“……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10]东京夜市的繁荣可见一斑。 东京夜市还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就是市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出现了繁荣的文化夜市。时至傍晚,男女老幼喜欢到酒楼茶坊欣赏音乐舞蹈。东京的酒楼茶坊四处林立,不可遍数。“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伎女数百,聚于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11]在上等的酒店,如像樊楼这样的顶级酒楼,酒客可以随意命妓歌唱。在一些下等的“脚店”,也有下等伎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歌伎们除歌唱外,还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散耍等。宋代的歌伎是以她们的伎艺✔而入乐籍,与后世**的娼妓不同,她们的歌唱既是助兴,又是一种艺术表演,供人欣赏。
另一种娱乐活动是到瓦肆勾栏看伎艺表演。瓦肆又叫“瓦子”,其主要性质是市场,又是一种综合的大型游艺场所。在瓦肆里有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的场子,叫勾栏,又叫“勾肆”。当时东京的瓦子主要集中在东角楼街,著名的瓦肆有八座,这里的桑家瓦、中瓦、里瓦,就设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另外还有旧曹门街的朱家桥瓦子,大内前汴河大街西的保康门瓦子,大内西、出梁门西去的州西瓦子,“南自汴河岸,北抵梁门大街亚其❤里瓦,约一里有余。”[12]勾栏里上演诸如杂手伎、弄虫蚁、舞旋、神鬼、讲史、说诨话等伎艺。这些伎艺或以诙谐笑谑的言语,或以低回顿挫的音调,或以紧扣心弦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从感官到心灵上的愉悦和熏陶。在继承传统的表演形式外,勾栏伎艺在宋代通俗文艺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创新。如小说、陶真、诸宫调、叫果子、影戏、乔影戏等新的表演形式,就很快被搬上了勾栏表演的舞台。除了伎艺表演外,“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的娱乐性活动。据“京瓦伎艺”条所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嘌唱弟子:张七
七、王京奴……”“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13]还有悬丝傀儡、药发傀儡、讲史、小说、舞旋、影戏等,人们留恋于此。到了节日时节,休闲娱乐更加丰富多彩,其间也不乏仕女,“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讶。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14]正月十五夜晚赏灯和中秋赏月更是全民的习俗“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15]
宋代的瓦舍是一种集多种娱乐于一身的场所,有了这样一个让观众获得身心放松的世界,东京市民的娱乐生活无疑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众多的市民留恋于此,而一些平时难得来此的市民,也会在“深冬冷月无社火看”的时节,选择在瓦市消遣时光。瓦舍的生意因此十分红火,有的瓦舍甚至出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16]的兴盛情况。由此可见,瓦舍已然成为东京一些市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与隋唐时期相比,北宋时的城市取消了夜禁制度,坊、市制度的打破和营业时间上的灵活,使东京这座国际型大城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东京夜市之普遍与繁荣是前代无可比拟的,它为商品交换开创了新路子,增加了时间,扩大了交易量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城市夜间的面貌。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