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边界是个伪命题吗

时间:2024-12-26 02:11: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曾几何时,亨利・福特(Henry Ford)打造了世界汽车王国,约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则开启了全球石油时代,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则推动了PC端、移动端的互联网大爆发

如今,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又迅速掀起了网络支付(Paypal)、太空探索(Space X)和永续能源(Tesla和SolarCity)等一系列尖端产☤业革命,以远远超越任何人的独特见解和令人惊叹的执行能力受到全球的瞩目。

在日本知名IT作家竹内一正所写的《发明未来的钢铁侠――Elon Musk传》一书中,伊隆・马斯克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坚定无所不能的美国梦。“在美国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正是怀揣这种梦想与信念,当年大学毕业连找工作都被保安轰出去的毛头小破孩,却在过去短短20年时间从零开始做出了无法想象的颠覆。

Paypal、Space X、Tesla和SolarCity以及Hyperloop一连串常人想都不曾多想的高科技领域,伊隆・马斯克却用行动证明一个惊人的事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甚至已经被誉为亨利・福特、约翰・洛克菲勒和史蒂夫・乔布斯以及全球其他风云人物的综合体。

能力到底有没有边界?很显然,伊隆・马斯克做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是我们正常人办不到的事情。

能力的边界

龙应台的《野火集》里描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精神崩溃的老鼠”。在面对奶酪位置应变不过来的时候,这只老鼠往往就容易搞“拧”,开始固执起来,它根本就拒绝改变方式。

明明只是换个门径就解决了一切,它却拧滞在习惯行为中饱受挫折与失败的煎熬,最后以崩溃结束。

龙应台在阐述这个道理的时候,还顺带捎上了“非考上大学不可”的书生李国栋的故事,当然没有出人意料的结局――头悬梁、锥刺股地反复苦攻依然落榜,直至精神崩溃到郁愤自尽。

显然,无论是用作实验的老鼠还是书生李国栋,在旁人看来无非就是任务超出了自身能力这么简单的道理。老鼠的能力边界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思维定势,而书生则不仅不具备“考上大学”所必须匹配的学力,而且还缺乏重新选择的眼光与勇气。

如此说来,能力似乎还是存在一定的边界?

或许,并不尽然。恰恰在这两个(或者说三个)极端案例中,我们所看到的问题本质上并不是能力的边界,而是能力本身――对于具备较强能力的人来说,这种边界无疑将会被无限突破;而对于能力相对平平的人来说,这种边界简直就像是束手束脚的牢笼。因为没有能力的才叫“边界”,有能力的就没有这一说。

2002年某个漆黑的雨夜,也就是伊隆・马斯克意外被公司董事会罢免并解雇,赋闲在家一年多以后,和一位大学同学在旅途中突然回想起他的太空火箭梦想――“离开Paypal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从前就对太空火箭感兴趣,可是开发火箭是多么烧钱、又多么复杂的事情,即便是学物理出身,我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我们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位科技界大咖――美国宾州大学物理学和商学毕业的他,彻底告别他曾经大获成功的互联网开发领域,立即一头扎进了太空火箭领域――执行力十分惊人的。

他们首先从解剖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逐步解构传统模式,回归物理学原理,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只用过去十分之一的成本发射火箭(即部分回收重复利用),并对发动机等✔关键构造进行颠覆传统的创新。

认清能力的边界

时下,举国上下创新、创业波涛汹涌,三个小伙伴两个在创业的场景似乎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上午打卡上班、下午辞职创业的现象也成了一道风景线。但在创业这座独木桥上,相信超过99%的团队或项目都将成为炮灰。

那么,在下定决心辞职创业前,他们是否明☏白这个道理呢?他们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不足1%的一分子呢?

著名编剧宁财神说过,认命其实是在你大概相关的这个年纪,认识到自己的边界,你的能力的边界;你越早发现了那个边界,然后越早止步,然后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你可能能达到的边界。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股宁财神那悲凉的劲儿。

实际上,伊隆・马斯克在大学期间最常思考的问题是――影响人类未来的最大问题究竟是什么?他反复思考的结论是:互联网、永续能源和宇宙开发。

显然,这种思考在当时的年纪来看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梦想,但伊隆・马斯克却在大学毕业后的20年时间内将这三个梦想付诸现实。

需要强调的是,认清能力的边界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对形势、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准确判断,并作做合适的抉择;第二对自身条件、素质等内在因素的充分认知,并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第三在内外部因素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寻求对短板和缺陷的完善与突破。只要明白了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付诸现实了。

如何突破能力边界

当然,如有神助的“钢铁侠”伊隆・马斯克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结合伊隆・马斯克的创业历程来看,对于如何突破能力边界这种奇怪的问题,有那么几件事情给出了很多的启示,相信对大多数创业者有着极大的帮助。

伊隆・马斯克的专业背景是物理学和商学,同时业余爱好是鼓捣鼓捣互联网开发,他甚至连史丹佛大学研究生生涯都只读了一天就★选择了休学创业。

相对而言,无论是早期的Zip2还是X.com,这都属于伊隆・马斯克所擅长的互联网开发领域,何况还是在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狂热浪潮之下;而随后的SolarCity项目则主要是由其表弟打理,而Hyperloop项目也是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开发。

但是,对于Tesla motors、Space X这两个典型的跨界项目,从2002年立项并持续开发至今已经走过了超过10年在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伊隆・马斯克本人所承担的角色不只是CEO,同时也是这家公司的CTO,亲自负责技术研发,其他外部聘请的负责人或许只是一个挂名的技术负责人而已。

期间,他实际参与火箭的开发过程,深入决策所有技术性问题,比如外壳材料的热处理问题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选用这种材质?用什么样的焊接方法?他简直精通整个火箭开发的所有细节。

当然,他并非从一开始就什么都会,而是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挑战、持续突破的结果――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尽情享受梦想的过程中,伊隆・马斯克还要负责融资、技术、沟通、管控他不是万能的――各个领域也少不了举贤任能。

在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细分领域,他还聘请有着丰富的太空火箭开发经验的戈恩・夏特维尔(Gwynne Shotwell)担任Space X的总裁兼COO,聘请曾经在NASA负责开发PICA隔热板的丹・拉斯基(Dan Lasky)组建Space X的隔热板团队。

显然,伊隆・马斯克很ห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并清楚地知道如何脚踏实地的无限接近梦想。

相比之下,这个外星人一般的“怪物”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见解、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以及协调配合能力,并且保持足够的坚韧与执着。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并不是都具备这种潜质和能力――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创业过程中,一方面可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困难挫折面前轻易放弃而最终选择过着一眼望穿余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能力边界,筹划着远远超出自身的能力边界的目标,以至于在一些困难挫折面前一次次挣扎、一次次失败,最终成为龙应台笔下的那只“精神崩溃的老鼠”也未尝不可能的事情。

在当下这个创业犹如上山下乡潮的时代背景下,只要认清自身的能力边界,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从容自信,也更加无限接近梦想。找到了路就不怕远,不是吗?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