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摘 要:农家书屋作为党中央确定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通过在各行政村建立由农民自已管理的,提供农民实用的书籍、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等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设施,有利于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问题;建议
一、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具备条件的书屋,政府将鼓励支持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管理模式与资源构建。农 ﭢ家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各地也探索了农家书屋的发展模式,有些依靠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助构建,有些由村委会集资管理;“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模式的农家书屋则承担起了图书“租售”等经营任务以自求发展。早期农家书屋的资源构建主要依靠捐赠单位捐赠,目前采用的是“重点书目推荐控制+自由选择控制+图书类目控制”的三层书目控制机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关于印发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的规定,农家书屋从重点推荐书目中选购的比例不得低于70%,本省出版物比例不得超过30%。图书类目的控制则按照类目设定比例,如政经类4%,科技类40%、生活文化类35%等。
二、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政府花大力气、大资金建立起来的农家书屋,并没有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有力帮手,很多农家书屋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农家书屋只为完成任务应付检查。目前,农家书屋的房舍多利用各行政村已有房屋,多数建在村委会、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中,☤部分省市建在供销社、副食店等农民的消费场所,也有省市设在中小学校、农民技校等各类学校,还有些省市设在家族祠堂和农户家。一些地方对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腾出房间,摆上赠送的图书,应付上级考核检查就行,农家书屋建成后便处于尘封状态。
二是管理混乱开放不能定时足时。农家书屋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国家层面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目前只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多处于摸索期,只有甘肃等省制定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管理制度。有些村把农家书屋委托给老年活动中心或文化中心管理,由热心的老人负责,没有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开放时间随意性很大,借阅书籍被撕毁、破坏、有借无还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投放书籍不适用缺乏吸引力。刚建立的农家书屋图书由上级主管部门选配,☼图书数量较大但所选图书不一定适合本村村民种植、养殖等实际需要, ت村民阅读兴趣不大,农家书屋效果不能有效体现。有的农家书屋里很难找到适合农民阅读的实用书籍,却摆着《元曲三百首》、《英汉词典》、《资治通鉴》等大部头书籍,农民看不懂,也不想看,有的书屋买来的新书少,送来的旧书多,还有书店将卖不出去的书送来,与时下农民对知识的需ฉ求大相径庭,引不起农民的阅读兴趣。
四是农民接受程度与宣传待提高。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程度和图书质量、图书管理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农家书屋开放时间过短或者不固定影响了农民看书积极性。农家书屋接受程度和舆论宣传也有很大关系。目前书屋的宣传还不到位,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有农家书屋,更不知道农家书屋可以免费借阅。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阅读率仅为38.2%,“农民和农民工”的阅读率仅为28.8%”。农民较低的阅读率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程度,蒋东晟等调查反映出很多农民对于农家书屋“无所谓”、“不去”的态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要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农家书屋资源配备管理体系。在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管是“农民接受程度”还是“资源采购和更新”都强调对农民需求分析的意义,只有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图书和管理制度才能够吸引农民接受农家书屋。目前国家为规范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采购,采用“推荐书目”的形式对要采购的图书进行限定,但各地经济发展和“三农”情况差别较大,很难保证“推荐书目”完全适合当地情况,我省应该根据各县市区的特点进行二次配书。按照“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根据当地‘三农’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选配图书和音像制品,如庆元主产香菇和木耳,松阳主产茶叶,青田杨梅,莲都区产柑橘和白莲等,在选配农业科技类图书和音像制品时予以关注并做区别派送。
二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从农家书屋的性质来看,其与图书馆性质和管理非常相似,图书馆在资源采购、资源组织、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农家书屋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因此,增补图书馆相关机构作为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制定相关的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等,可以有效解决上面所反映的农家书屋开放时间随意、管理混乱等问题,对于农家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要探索政府投资主导下的多来源灵活经费投入机制。农家书屋要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公益性不变,政府投资必须承担主导作用。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政府投资可采用各级政府分解负担的机制,甘肃省采取的“省局配书,村镇配屋,县配桌椅,市配书橱”的硬件设施配置模式很有参考意义。当然,农家书屋经费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获取,如建立各层次的“农家书屋专项基金”、各级捐赠和集资,这些经费可用于农家书屋设备改善、资源更新等工作,但是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不能发生改变。
四要建立轮流值班或专职管理员为主的人员配置机制。实践证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角度来看,管理员的义务服务不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行政村的村委会可以根据村内自然户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家每户轮流值班,要求所有村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必须尽管理义务,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比机制调动每家每户的积极性。条件好的村委会可以支付一定报酬、聘请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志愿人员、符合规定的下乡干部等也可以充实到管理员队伍中,辅助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书屋的管理。
五要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针对书屋的管理制度。可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管理(规范馆舍、设备、图书报刊的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等责任)、服务管理(规范图书借阅时间、数量、开放时间、管理员责任、读者权利义务等)、资金管理(规范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经营性收入资金)和资源共享和更新淘汰管理(规范图书交换时间和内容,建立更新淘汰规则);二是针对农家书屋项目的管理制度。由国家或者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图书或者资金的捐赠管理制度、书屋考评审查制度、管理员培训考核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