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力四射的课堂

时间:2024-12-26 01:02:2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有效教学”这一理念20世纪已经提出,内涵非常丰富,笔者研究了其中一个小分支――活动的有效性。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热闹,课后“曲终人散”,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收获。因此,笔者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文章将从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着手,谈谈如何让活动更有效,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才能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活动有效性;活动设计;学生实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设计课堂活动成为教师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常用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实现的,于是活动成了思想品德课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活动起来热热闹闹,但结束后,似乎没有多少收获。活动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组织开展活动,活动场景是否热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在活动中学到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这个活动就是失败的,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下面我将结合《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课,谈一谈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起点。

一、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活动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ว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思品课的综合性特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教师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迎合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于是整节课呈现出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状态。回头反思,有不少活动是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未能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前,首先应建立课标理念,把握好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的解决确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时,我首先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了一个小测试,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如果有一位陌生的阿姨(叔叔)到教室门口找***同学:你是***吧?今天你爸妈单位有事情走不开,让我来接你回家。”

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毫不质疑的跟着走了,只有个别同学提出了疑惑,说明学生平时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接下来在全班进行小调查:

1.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意外伤害? 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2.你的课余时间通常是怎样度过的?

A、阅读 B、逛街 C、上网 D、看电视 E、其他

3.你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诱惑?

搜集同学们曾经在校内(校外)受到过侵害的例子,以及当时的应对方式,汇总归类,以便活动设计时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讨论、借鉴的价值。

在教学中预设的活动首先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教学中也可能会生成新问题,我们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总之,我们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活动方案,让“活动”为“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二、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感受

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但并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教育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生活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和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解读教材内容,让教材回归到生活中。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唯教材论,简单地用教材上的案例,而应通过我们教师这座桥梁,让教材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所以,解读教材时,我们的着眼点该是当下学生主体,应该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教材在这一课中举的例子是一个山村女孩,初中没毕业外出打工,结果上当受骗,设计“讨论”,学生有哪些教训。而我们当下学生生活环境不同,碰到类似的经历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我就没有按照书上的讨论题来操作活动,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社会环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就将课前调查到的一个实例“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遭遇敲诈”,设计成一个小品拍成视频,让学生参与点评,课堂效果良好。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与分享。

(二)重新整合教材

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要求我们将教材调整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顺序。例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课,教材安排是两框,但其中内容有重复和颠倒,因此我对教材进行整合,按时间分成“受侵害前”、“受侵害时”和“受侵害后”,提供的情境均来自于课前的小调查,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在应对和预防侵害时存在的不足,学生参与其中就必然会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材的开发者和整合者,我们需要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效果、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确定活动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力求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