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竞技体操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体操运动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自从成立体操俱乐部以来,温州市竞技体操水平有了一定进步,但竞争整体水平有停滞不前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市竞技体操运动整体水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课题通过收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温州市运动员、教练员、场地器材、训练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问题所在为推动温州市竞技体操运动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温州市;竞技体操;发展现状;研究
1 前 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竞技体操运动的腾飞和繁荣,赛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难新动作层出不穷,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越来越难,一切都在高强度的竞争中延续。同时,由于世界体操强国格局的变化,国际体操联合会决定1997年取消规定动作的比赛,使得大部分训练规定动作的时间让位于自选动作。现代竞技体操正处于世纪之交、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环境中。展望世界竞技体操发展的方向,了解其发展特征,对进一步完善与丰富现代竞技体操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曾经有过佳绩的温州市竞技体操实力整体水平进步不大甚至有下降的趋势。现代竞技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规则的不断更新,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温州市竞技体操的发展水平要跟得上其他发达城市, ッ需要重新审视对竞技体操基础训练的认识,努力抓好基础训练,需要对其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最终实现温州市竞技体操项目的长久不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温州市竞技体操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多角度的分析了温州市竞技体操的发展现状。旨在对温州市竞技体操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温州市体操队℃竞技体操开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分别在温州大学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以及利用计算网络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查阅了大量关于国内其他省、市竞技体操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结合浙江省竞技体操运动有关资料进行研究,为本课题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以及SPSS15.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2.4 访谈调查法
针对论文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分别与温州市体操竞技教练员、专家及管理人员共计10人次进行了访谈,获取了大量有关温州市竞技体操问题的资料,积累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并拓宽了撰写论文的思路,为研究温州市竞技体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积累了资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温州市竞技体操教练队伍状况
温州市从事竞技体操训练工作的教练共有24人,表1分训练层次、训练队分别统计了温州市男女教练人数、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
3.1.1 教练员基本情况
(2)教练员职称结构。教练员职称是总体能力及其成就的外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温州市具有高级职称的竞技体操教练占到总数的17%,具有中级职称的占到总人数的8%,没有初级职称的教练,由此可见温州市竞技体操体校教练员的职称结构所呈现的结构不太合理。
(4)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据有关资料表明,36~45岁是教练员的最佳年龄段,在这个阶段的教练员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敏捷,具有成年人的稳健,善于思考,经验丰富。2000年我国体操后备人才教练员平均年龄为36 岁,体操教练员的年龄段如果呈现在Σ36~45 岁,年龄段结构较好,具备出高水平教练员的优势,但温州市36~45 岁年龄仅2人,占8.33%,在35岁以下的教练有16人,占66.67%,由此可见温州市教练员的年龄出现了断层现象,36~45岁年龄的教练过少,所以应引起重视,加强温州市教练员的年龄梯队建设,以防出现断层现象。
(5)教练员运动经历。执教年限是指从事教练工作的年限,它主要反映教练员的资质和经验。竞技体操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体操教练员与其他项目教练员相比,开始从事教练工作的年龄要小,执教年限也相对偏长,温州市业余体校竞技体操教练员中,曾获得健将级运动员的有3人、参加过全国竞技体操比赛的有14人,说明温州市竞技体操教练员大多数出身于专业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运动经历,是一支执教训练多年且有潜力的教练员队伍。
(2)教练员训练选材指标。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宜该项目的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好选材关,对于教练员,特别是专业队的教练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选好材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具体的选材过程中,65% 的教练员把协调性放在第一位,28% 的教练员将身体形态放在第二位。教练员在选材上平均投入了35% 以上的精力,而业余体校教练员的投入较平均值更多一些;80% 人次教练员选材依据主要是经验,41% 人次根据比赛成绩,33 ϡ% 人次利用指标测试,可见运动员选材科学性依据有待于提高。以人为经验为主要选材依据,有可能会错过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导致后备人才缺乏和素质不高。
(3)教练员的创新观念。体操的生命在于创新,体操中的创新除了动作创新,难度创新,音乐创新,还包括训练方法创新和训练内容创新。这就对竞技体操教练员有了创新意识的要求。只有形成创新意识,才能使创新贯穿于训练之中,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因材施教,以此来提高竞技水平,培养出优秀的运动人才。
3.2 温州市竞技体操裁判员队伍现状
3.3 温州市竞技体操训练及场地器械情况
3.3.1 训练时间、次数与训练大纲情况
表3表明温州市能保证竞技体操的训练次数,达到了三线运动员☢训练标准。训练队有竞技体操训练大纲,这有利于体操管理中心统一我市的训练要求以及对竞技体操比赛成绩的评价标准。
3.3.2 训练手段与方法
教学与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成才。教练员必须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具有超前的创新观念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然而表3表明温州市竞技体操队基本上采用传统训练手段和方法,而极少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相关辅助训练,训练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训练方法缺乏创新。这些现象的确对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成长不利。
3.3.3 选材情况
随着竞技体操的不断发展,各国的运动成绩越来越接近,差距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科学选材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意识到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等因素可以很快地被别人仿效和学习,但是运动员与生俱有、先天所具备的运动能力是无法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效仿和学习的。统计表明我市并未有进行科学选材,主要原因是愿意来参加竞技体操训练的人太少,生源严重缺乏,有些地方还得做家长工作等,所有这些不利于人才的挑选。
3.4 场地与器械情况
场地和器械是竞技体操运动的物质保障,没有场地与器械的保障,体操项目难以开展,因此场地与器械在竞技体操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州市的训练场地主要是以心桥体操艺术俱乐部为中心,调查表明温州市竞技体操训练场地总体情况良好。
4 结论与建议
(1)温州市竞技体操参加竞技体操训练的人太少,生源严重缺乏。
(2)温州市自2007年成立体操俱乐部以来训练效益得到飞速发展,教练员配备较合理,训练的场地器材较好。
(4)温州市高等级裁判员所占的比例较小,每年浙江省体操比赛上场打分的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总共不到十名,这将直接影响体操比赛的竞赛环境。裁判员队伍高校教师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与教练员比例逐步持平,但参与竞赛积极性不高。
加大宣传,做好群众基础的建设工作;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调训练的科学性;完善与优化训练条件;加强普及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完善奖惩措施,挖掘发展潜能;与领导做好沟通和交流,多渠道增加财政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