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应对路径

时间:2024-11-10 14:07: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通过实证调查,对高校大学生日益严重的考试作弊现象进行了理性透析,分析当前作弊行为的群体两极化、作弊工具科技化、作弊时空“场外化”、作弊意识法制化的趋势;从理性主义的主义的视角分析原因,并寻求制度解决路径,通过规范考试行为、渐进式处罚、建立平等监督体制等方式应对考试作弊现象,维护教学公正。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作弊特点;成因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主要激励,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参考。公正的考试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道德习惯,有利于学校教风、学风的建设,有利于社会选拔优秀的人才机制的建立。然而,受高校扩招、学生素质下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大学校园考试作弊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公正公平的考核环境,在广大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2003年,教育部曾办公厅发布《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然而,高校作弊风气依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一、严峻的作弊现状及大学生作弊新特点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作弊现象及心理状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大一到大三各年级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对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以便寻求减少作弊现象、转变学风考风的应对路径。 同时,通过调查,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如下特点。

1.作弊学生两极化

在大多数人的常识中,考试作弊웃的学生往往是差生,为了避免挂科补考、重修、留级而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应对考试。然而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作弊的学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很多学生认为优秀生作弊的几率更大。分析原因,一是受当前学校奖学金、评优机制对学生学分的硬性要求与社会上功利风气的影响,许多优秀生为了评优、获奖而作弊;二是许多优秀生迫于面子、哥们义气或者利益诱惑而协助学习较差的学生作弊,“互帮互助”,这点在以主观题为主的文科考试中尚不明显,但在以客观题为主的理工科考试中,则大量存在,在某些专业、班级中甚至形成传统,如果不参与,则容易遭到排斥。。在调查中,不少学生对此也表示十分反感,但是在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压力下,仍然“身不由己”地加入。

2.作弊工具科技化 3.作弊时空“场外化”

有些学生害怕考场上作弊被抓,挖空心思地把精力由“考场内”转向“考场外”,考场外作弊表现为考前和考后作弊,考前作弊主要表现为考生在考前通过向命题教师套题,提前得知考题信息;考后作弊,主要表现为考后送礼求情,或动用社会关系给教师施压,希望判卷时“放水”,甚至更改成绩。考试作弊时空上的延展,造成考试作弊行为泛化,危害日趋严重。相对于“场内化”,这种向外部延伸的作弊行为更加不易发现、惩处。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实行学生评教与教师能力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并依据学生成绩考查老师教学成果,老师出题太难、不划范围、监考太严、给分太低等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导致这种“场外化”作弊方式愈演愈烈。

4.作弊意识法制化

近几年屡屡发生学生因在校考试作弊受处罚,学校拒绝为其颁布毕业证书、劝退或者开除的事件。从2003年暨南大学武某诉学校因其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案胜诉开始,王某起诉武汉理工大学案、姚某起诉浙江师范大学案、5名考试违纪学生起诉沈阳师范大学案均以胜诉告终。这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处罚的依据是《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处分细则》等,这些规章规定均不是法律法规,所以其开除学籍、劝退等决定无法律依据,在对学生进行处分时就缺乏法律支持和保障,在处理考试违纪学生时增加了难度,同时一定程度上给其他考生带来了非良性的影响。在调查中,许多学生表示,学校应该出台合乎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既能起到惩罚作用,又能警示其他同学。相反,如果仅仅因为考试作弊而做出类似于开除学籍之类的规定,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学校,维护自身权利。这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处罚的依据是《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处分细则》等,这些规章规定均不是法律法规,所以相应的惩罚措施、决定无法律依据,加大了学校处罚作弊考生的难度。

二、对作弊现象诱因的理性透析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蔓延和扩展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解读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还需关注教师和高校,甚至应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考虑,针对当前大学校园严峻的®考风问题,通过调查访谈,总结诱因如下。

1.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阶段,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在经济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冲击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和成功速成意识,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违法难究等,这使得守信者得不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努力工作者默默无闻,投机取巧者风头正劲。受此影响,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淡化,急功近利,甚至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不抄是一种“愚蠢”、“刻板”的表现,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金融危机加剧了就业压力,一些用人单位片面重视分数、证书、学历,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使得分数、学历、文凭、证书成为社会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许多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不惜借助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此外,由于监考不严或者倚仗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作弊技巧,以及处罚不规范,被发现的概率以及损失远小于作弊带来的利益,使得许多学生铤而走险。 "∞

2.大学扩招造成学生质量下降。 3.学校重视不足,应对经验较少

许多学校对考试作弊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因此容易造成监考不严,而监考不严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考试作弊不良风气的形成;此外,由于发现作弊行为的案例较少,或者不少老师抓到而不上报,造成学校对作弊问题的信息不对称,又会造成对问题的不重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由于监考老师平常大多将精力集中在学术研究上,对当前学生的作弊手段、作弊工具日新月异♫的情况不甚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轻视。再次,扩招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许多考场只有一名监考老师,考场中学生拥挤程度严重,许多学生甚至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座次去考试,而是私自调换座位,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老师监考的难度。

4.监考老师的价值选择

科尔曼认为,个别行动者的独立行动会给其他行动者造成某种外部影响(肯定的或否定的),改变其他行动者面临的激发其行动的报酬结构。根据布尔迪诺的场域理论,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在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是考生的直接监管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考试作弊行为能否实现与监考教师的作为与否有直接关系,二者同时作为考试作弊的局中人而存在。当前高校对考生作弊的处罚十分严格,轻则该门功课判零分,院系通报批评;重则上报教务处,给予相应处分直至开除学籍。调查中发现,许多科目的监考老师本身即是课程的主讲老师或本专业老师,这些老师在面对自己学生作弊问题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对待该种行为不能姑息,另一方面又本着“治病救人”、“下不为例”的态度,选择瞒而不报,只是相应地给该学生扣一定的成绩分。许多学生反ณ映,如果不被发现,则可以答到90多的高分,而被发现后,专业老师往往也会给60的及格分。尤其是面对一些“好学生”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时,这种现象更是明显。然而,老师的这番苦心却常常被学生误解为专业老师不会为难自己,从而更加大胆无忌。

三、应对路径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考试作弊并非表面现象,而是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经过利益权衡后的选择,是交换环境和交换规范受损的结果。因此,对大学生作弊现象的路径研究不能脱离社会大背景和学校的宏观环境,应该多方入手,多管齐下。

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有效地减少与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要依靠学生自身。因此,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在不断加强文化课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自我修养的同时,将诚信立身作为处世准则。诚信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衡量道德的标准。国家倡导诚信,社会需要诚信,大学生要严于律己,拒绝作弊,自觉恪守诚信,用点滴行为构建和谐校园。笔者所在学院通过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举行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召开考前全院诚信动员大会、就学校关于考试作弊的相关校纪校规组织学生逐一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诚信宣誓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做到遵纪守法、坦荡做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同时将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以及对个人、家庭的危害性清晰地告知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考试作弊对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以及严重后果。

2.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也是减少作弊的一条有效途径。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当手段异化为目的,当分数决定命运的时候,平时疏于学业的少数学生,为了分数就愿意铤而走险。因此,在教学环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现能力等,培养与社会接轨的高等人才。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学校、教师应适当减少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变目标控制为过程控制,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能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减少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另外,文科类考试内容可酌情减少记忆性的题目,适当增加主观性题目,这不仅能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也能避免考试作弊。理工科考核更加重视学生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实验课程与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逐步推行教考分离,激励老师依据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以及学科特点组织课堂,精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努力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可增加口试、课程小论文、实践操作、课题、现场答辩等考试形式,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刺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大学生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素质。

3.提高处罚科学性 总之,考试作弊不仅影响到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而且影响到校园风气,个人价值,同时增加了社会选用优秀人才的成本。高校只有充分认识到作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罚制度和防范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诱惑的影响,才能最大限度遏制不良风气。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