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一新生适应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大学新生进入校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适应,这对他们的发展是极为不不利的,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是高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文章主要列举学习、人际交往、心理三个方面的适应不良,结合这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一新生;适应问题:应对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提出:适应,是智力本质的体现,这种体现是由于外部环境改变之后,个体结合实际情况发明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进而使得个体与环境产生微妙的平衡状态。本文界定大学生适应主要是指大学生调节自己的内部心态和外在行为,使得本身与学校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外部环境达到有机平衡,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心理的过程。
经历了“黑色六月”的洗礼和残酷的高考大竞争,大一新生终于可以踏进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了。然而当他们接触到大学校园,却发现大学的生活与梦想当中的生活截然不同,面临着全新复杂的环境,这一群体透露出了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生适应问♥题
(一)学习上的不适应导致学业颓废
艰苦的高中生活使得大一新生体力透支、心力交瘁,进入大学,他们终于远离了高中没日没夜的学习牢笼,在学习上,他们终于可以在大学的课堂上得到些许缓和。因此,部分新生对大学自主式的管理学习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不适应,造成了学习目的和行为不明确,严重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业的发展。
(二)心理落差大,负面情绪过多
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新生存在着一种重新定位的过程。有的新生在高中时期就是班级里佼佼者,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老师心中的优等生,父母心里的骄傲,这种普遍的社会认同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自豪。但是在大学的这个环境里,集聚的都是来自各地优秀的人才,面对周围如此多优秀的同学,以前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难以体现,自己已不再是备受大家称赞的骄傲,自信心受到严厉的打击,情绪抑郁低落。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同学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填报志愿的失误,与自己的理想大学失之交臂,带着各种错综复杂的情绪来到了并不理想的学校,对学校的所有事物都抱着消极负面的情绪,没有意识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大学生活。
(三)交往困惑,心理脆弱
绝大部分新生在基础教育是处于一个环境封闭和人际关系单一的状态,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让他们习惯了这种僵化的模式,当他们以独立个体的角色进入大学之后,这种长达十多年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风俗、习惯、语言、家庭环境、性格的同学,巨大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人际相处更复杂,也更不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往困惑。面对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应能力弱的新生的心理就会变得非常脆弱,不愿意结交新朋友,让自己适应新环境,对人际交往心存顾忌、畏缩不前,特沉溺于思念父母和以前的朋友的情感中。
二、新生适应不良应对策略
(一)开展专业教育和介绍
刚进入校园的新生,对自己本专业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学习上缺乏动力。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或是讲座,亦或是结合就业开设介绍专业发展的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和就业的积极关系,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让新生明白努力的方向,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大学生活的规划和适应。
(二)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新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常识及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让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也可借助团体心理辅导,对新生进行多次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引导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排解负面情绪,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三)加强班集体建设
新生大多数是来自各个地区,每个地区的由于巨大的差异和同学的熟悉度不够,同学之间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打造一个像家般温暖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那么大家就可以摒除心中的芥蒂,卸下心理防御,积极地交朋友,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为新学期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强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
众多的心理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与适应能力成正性的相关,换句话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越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就越好。新生一旦感受到自己所在环境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这种内部心理认知会调节自己态度和行为,进而促使个体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外部环境维持平衡。所以,帮助新生建立对大学生活的主观幸福感和培养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是高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每个新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成功克服这些挑战,°是肯定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基本动力,才有信心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幸福的生活,更是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