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利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时机开展银行效益审计

时间:2024-12-26 01:48: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效益审计的开展是审计学科 发展 到 现代 审计阶段的重要特征。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 研究 国外的 经济 效益审计并对我国银行经济效益审计做了 理论 研究和实践证明。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当时所处的法制政策环境,银行本身特定的经营构架,人员素质水平等原因制约了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实施。随着银行环境的变化,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行公司结构的治理,紧锣密鼓地实施股份制改造—— 交通 银行、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 中国 银行香港上市计划也已获得政府的批准。我们能否抓住这次机会,将商业银行效益审计很好地开展起来,调整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重点,这对推动我国 金融 业务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审计没有有效开展的原因

1、审计标准目的不明确是外因。审计标准是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指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的衡量尺度,标准应当是 科学 的依据。1995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出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此之前,我国的金融管理水平较低,不用说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经营计划,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考评指标都没有,这样也造成我国尚未建立一套与商业银行管理原则相匹配,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审计制度,未形成ღ统一的金融 企业 审计实务标准,国家审计主要以发现揭露违法违纪 问题 为重点。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控制,审计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随意性。

2、银行的双重职能是困扰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的主要内因。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商业银行,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这一决定使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此之前,我国银行担任着财政、银行双重职能,这种既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又是调节经济重要职能部门的双重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不断地进行调整,追求利润的观念从上至下都在淡化并且有了开脱的理由,全行上下没有形成利益自享、风险自当、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经济效益 自然 不能跟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缺乏“经济效益”的思想基础。

二、国有银行股改带来开展 经济 效益审计的有利条件

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会给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向着更规范,更高效的方向 发展 。这样就为开展效益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1、 法律 环▼境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随着我国新修订的《审计法》、《商业银行法》、新《 会计 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财政部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目标正慢慢的向有效性审计转移。

2、 银行正在构建 科学 的公司治理架构

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大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产权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责任明确,法人的地位、权力、责任明确,并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这ษ种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有效的资本增加机制,吸收法人和个人入股,将加大来自股东的要求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压力。购买银行股权的个人和法人都强烈要求拥有股权的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必然对效益审计的需求和质量大大提高。主观上推动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

3、商业银行股改可以加速构建效益审计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 各商业银行在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着手建立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按国际准则改革自身的财务☃会计体系和信贷管理体系。较为全面、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各个指标明细、 计算 方法 、计算参数、合理范围等。这样统一的标准能增强效益审计的客观公正性,相同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也方便对不同银行进行比较 分析 。

4、 审计力量得到最大限度壮大

伴随审计工作在构建和谐 社会 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批具有 理论 知识和技能,富有丰富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充实到了审计队伍,使原来单一的财务、信贷结构扩大到国际 金融 、计算机、工程、法律等多学科的业务骨干,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准备了专门人才,有了一个良好的人员基础。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