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论文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全面爆发,对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至今为止,危机已经造成全球众多知名的机构破产,并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过对次贷危机原因的深度分析,提出对中国商业风险的几点启示。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引言
爆发于2007年9月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增速全面放缓,国际金融体系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正席卷着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也同时考验着各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面对尚未停歇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承受着各种风险的冲击,同时我们也从这次危机中学到不少关于风险管理的启示。本文在深度剖析次贷危机不断升级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应该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不断升级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之,次贷危机是由债券和衍生品市场引发的,但其基础却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即“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次贷危机从单一的信贷市场波动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现代风险管理的角度作深层次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其破坏力一再升级的关键原因是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忽视。可以说,信用风险的大爆发,动摇了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
首先,信用的基础被严重削弱。信用社会的基础要求当事人要有足够的动力来履约,当代经济是基于契约和信用基础上的,这对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尤其如此。美国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是基于大量契约能够有效履行这一前提,美国的企业和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处在契约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上。这个网络需要有完备的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破产制度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外部条件。
其次,信贷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普遍生活方式,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对于美国民众,通过银行改善居住条件成了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是“美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房地产业成为近十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房地产信贷快速增长让整个美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抵押贷款市场。
第三,信贷过快膨胀和信贷条件不断降低。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的过快增长和信贷标准降低形成强烈的对比。导致了信用风险膨胀并最终爆发。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房贷巨头发放了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既有优级贷款、次优级贷款,也有大量的次级贷款,他们还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次级贷款提供大量担保,他们还享受着联邦及州政府的减免、融资支持等优惠以及隐性的政府担保,这些向市场参与者传达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很小的错误信号,让背后掩盖的风险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而且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后续应是建立在最初的贷款基础资产之上,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都与源头债权受偿程度关联,当基础资产和交易对手出现问题后,大量无法受偿的产生了集中的信用风险,并沿着金融资产和交易过程的链条将风险逐级传导下去,所造成的危害必然是深入和广泛的。
第四,监管力度和监管手段问题。从监管者的角度,由于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监管者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监管者的核心价值观;而普遍上市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金融行业更加普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与风险管控水平下降,连一向严谨的权威评级机构也盲目乐观、无视风险,作出不客观的评级结论,加剧危机深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低收入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对房价的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能力弱小的现实视而不见,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最终被迫接受破产的悲惨命运。
最后,监管机构没有平衡好事前严格监管和事后援救的关系也是值得警醒的问题之一。金融业很特殊,保护储蓄存款人和各类债权人至关重要,处置不当甚至可能会出现风险,因此,即使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政府干预行为都屡见不鲜。
三、中国商业从次贷危机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商业银行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信用风险关口。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是信贷业务,影响最大的还是信用风险。所以,一定要强调信贷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控制,强调审慎、稳健的,业务管理上要加强、行业和区域研究,准确掌握客户信息,选择好市场和客户,把握第一还款来源,确保偿付能力,在调整周期更应严格准入标准,并做好贷款担保和抵押的动态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预警监控能力,保持信贷业务持续稳定发展。我们注意到,由于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将支撑中国机构有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完善其内部风险管理,或会让房地产贷款风险实现软着陆,从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构成缓冲因素。
第二,在经营中强化风险管理。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管理风险是银行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在考核目标的导向上,西方商业银行都是按实际产品、按部门核算,前台部门实行事业部制,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总行对事业部占用的经济资源进行全面核算,并按照“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考核其经营业务,将当期的风险从收益中扣除。中小商业银行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各行经营效益考核由目前按账面利润考核,改为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来考核。
鉴于目前对各支行各部门采用风险资本项目计算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考核各行利润时,可以在收益中扣除预期损失后作为最终利润来考核。RAROC纳入银行的资产经营和管理必将在测算公司客户的贷款价格、综合收益的情况,确定对客户、行业以及银行客户经理的业绩排名,从而为制定产品价格、授信投入与产出配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有效配置经济资本,同时也可以促使业务管理手段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三,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相关内容,努力达到新的监管标准要求。新协议对风险的内部测算规定了最低标准,只有都达到了最低标准的银行才具备内部评级法的资格。
内部评级法作为一种科学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已经成为世界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要为内部评级法的实施积极创造条件,需抓紧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做好数据采集和保护♀工作。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重要基础就是银行数据库的支持,内部评级法对数据质量、完整性和观察期有明确要求。二是尽早建立并完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目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已有自己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为此中小银行也应尽快建立自己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三是积极推进债项评级工作。债项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内部评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基于贷款违约损失率所进行的评级。四是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中小型商业银行,要结合本地金融的现实,对新资本协议的影响作出整体判断。五是快速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推进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实现的基础。根据分析工具所采用的模型和数据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支持,如评级规则引擎和数据集市等。
第四,处理好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关系。次贷危机中破产和受损金融机构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把握好创新的“度”。在风险不清的情况下盲目跟进,进入不熟悉和缺乏足够风险控制措施的业务领域。
美国的金融机构在此次危机中可以说是集体迷失了,但机构反应不同也导致了最终的命运迥异,有的大型投行存活了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及早撤离,受了伤但毕竟没有倒下去。境内银行上市以后,对业务和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一定要建立在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上,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按照严格监管标准,确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承受水平,据此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并集中主要资源发展熟悉并具有优势的业务。谨慎进人不熟悉的领域,少接触看不清的业务。推进创新和发展新业务时,打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信息资源和人员基础。
第五,要认清金融改革和国际化的总趋势,做好风险监控和管理。次贷危机发展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逃避外部监管、放松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的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利润增加、股价上升,带来资本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和良好形象,但风险控制放松带来的后果迟早会暴露。
中国的金融企业在危机中遭受了一定损失,但程度和影响都比较小,并不是因为境内银行的理念更先进、风险控制手段更完备,也不是从业者比那些华尔街精英们更精明,主要还是中国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比例较小,经营活动关联程度比较低的原因。
四、小结
次贷危机是对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的一次沉重打击,但它不会改变现代风险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更不会阻碍现代风险管理的继续发展。次贷危机让人们回到对风险管理发展正确认识和审慎应用的轨道,从而更加稳健地增加经济体系整体的风险承担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
中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趋势,相信这次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今后融入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企业如何少出问题将是一个重大的。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局面和国内经济调整因素,一定要认真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提升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在各项业务中合规、审慎运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