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建立标准化茶园的社会效益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茶的需求明显地从生理性需求发展至精神享受需求,茶文化与休闲消费需求也日益凸显。建立一个生态绝佳,茶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休闲旅游优势的茶园,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对提高综合竞争力作用巨大。所以以发展生态绿色茶园为方向,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茶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产品创新、观念Σ创新和链条,从而壮大当地主导产业。
关键词:合作社;茶园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
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绿色食品,不仅仅是国外消费者的追求,同时也是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建立标准化茶园,按照绿色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且必须完全使用未受污染的有机肥料,并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茶园开发、茶树栽培等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有机茶生产操作规程执行,从而保证所生产的茶叶是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是茶叶中高品质的代表。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流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带动及辐射能力分析
1.1 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大多是逐步成为一个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向社会提供优质茶叶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因此,建立有机茶园基地、带动农民增收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迫切需要。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十分重视基地建设,更要在生产经营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创新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途径,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可以尝试探索实施由龙头企业吸纳专业合作社参股,建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长效联结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建设标准化茶园,在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监督下,可先对公司现有资产进行评估,通过合作社参股形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合作联结利益分享机制,从而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体;为了切实维护合作社利益,公司对合作社实行保底分红,稳定农民收入;合作社对企业的☮参股资金在合作社内部平均分给每一个社员;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出售农产品的收入,而且可以分享联合体的经营利润,由合作社按社员所占股份将联合体利润分配给每位社员。这种模式下,订单农业是利益联结的基础,参股经营是保障,同时在运行中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逐步实行合同可追溯管理,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服务。在茶园种植的过程中,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种植方案,确定基地规划、品种布局并开展统一供种,提供产中技术服务,在提供茶苗的同时与合作社签订优质优价收购订单,产后按订单约定웃☤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鲜叶。以基地为载体、以合作社为中介、以订单为手段、以优质优价为原则、以农企共赢为目标,与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农户双增收。
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长效联结机制的建立,接受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监督,依法签订规范协议(合同),确保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各方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最终保证茶园的顺利建设以及健康发展。
合作社建立标准化茶园后,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加、储、销一体化的体制,始终把农民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重视科技与农户的紧密联系,及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以ฐ便形成高效便捷的扩散通道。
1.3 带动就业
建设标准化茶园,可使年人均增收2000元,间接带动周边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步伐,同时安置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缓解地方就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 对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的作用
合作社一步完成建立标准户茶园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如资金限制、规模限制、人员限制,又如部分合作社属于农民企业,在茶园生产技术还是传统技术,设备也是过时的,设施相对老化,不能满足目前国家食品卫生的新要求,更不能跟上社会发展和人们食品安全需要的步伐,所以,联合周边茶叶专业合作社将部分茶园建设成为高标准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开展标准化茶园建设,切实提高优质毛茶的生产能力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突破的路径,可以扩大生产和建设能力,逐步发展企业。
3 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刘璐璐,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任职于信阳农林学院财经系。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