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富裕程度与剩余产品的关系

时间:2025-01-13 10:05: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马克思曾说过:♡“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一些人认为,提高剩余产品的相对量就是要提高剩余价值,而这又要求必须减少劳动者的工资。然而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降低个人工资又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那么,这个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又该怎样解决?文章将对其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剩余产品;必要产品;工资;社会劳动生产率

一、问题概述

马克思曾说过:“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也就是说,要提高国家的富裕程度,必须提高剩余产品的相对量。一些人认为,提高剩余产品的相对量就是要提高剩余价值。而由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他所获得的工资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之和。因此工资与剩余价值之间呈现了此消彼长的关系,要提高剩余价值,就必须减少劳动者的工资。这样一来,剩余价值增长,则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然而看似很通顺的推理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逻辑矛盾:降低个人工资又不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以及我国不断上涨的物价、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劳动者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等现实原因,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是整个社会的呼声。那么,是马克思的理论出错了吗?又或者是我们现实的社会要求不合理?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的、可以经受现实检验的。而☂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社会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利益的呼声。而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矛盾,原因则☠在于我们对整个理论理解上以及推▼理过程中的错误,在于对“如何提高剩余产品的相对量”这一问题的把握上偏离了正确方向。事实上,要提高剩余产品的相对量,不必从提高单个产品的剩余价值入手,实际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生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产量。总而言之,就是使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断增加。如此一来,便可以在不减少工资,甚至可以保证工资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使社会剩余产品的相对量不断增长,从而在剩余产品和工资两方面都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收入,最终实现国家富裕。

二、关于工资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剩余价值是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他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之后的价值。在“问题概述”中我们说到整个推论的矛盾的关键点在于: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就要增加剩余价值,而由于两者此消彼长的关系,就要求减少劳动者工资,然而这样一来又会使国家税收减少,进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通过减少工资来增加财政收入在理论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同时,我们的社会现实要求不能通过减少劳动者的工资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我们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为了使劳动者获得全面发展,在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中必须有一部分作为分配给劳动者的必要产品,这些必要产品包括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以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存、发展需求。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必要产品价值表现形式的工资是绝不能减少的。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剩余产品的⌛相对量仍然是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了社会财富的积累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再生产的规模。要提高剩余产品的相对量,在不能减少必要产品也就是工资、甚至一定程度上要保证工资逐渐增长的基础上,只有扩大劳动者总的劳动价值才能实现。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多的产品,使产品总量上升,才能在必要产品一定、甚至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剩余产品的相对量,从而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三、如何增加剩余产品的相对量

前文说过,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要增加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本质上就是要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那么要如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质是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通过科学创新和技术研发,使生产单位商品的时间减少,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由此可见劳动者的素质与劳动技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而忽视了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事实上,由于一线员工直面产品的生产过程,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兼顾高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才能取得效果的最大化。

(三)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合高速发展的经济现状。“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在最高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之间设置了过多的中间阶层和各种繁杂的职能部门,使上层计划的下达和下层生产过程的反馈之间存在重重关卡,不仅降低了信息流通的速度,而且很可能产生错误的信息。现在我国企业大力实施“扁平化”改革,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减少中间过程,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2] [德]卡尔・马克思著.资本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3] 罗雄飞,熊俊.《资本论》简论与导读[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