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收益质量降低、盈余管理以及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内部控制缺陷代表着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风险。以往的这些研究结论是否意味着内部控制缺陷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呢?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从截面视角探讨上市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会影响审计收费,并将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具体分类,研究不同类别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差异;同时,本文还从跨期视角研究公司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后对审计收费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献梳理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结论。一些学者研究后认为内部控制和审计没有关联[2-5];另一些研究结果却不同,Daigle等通过分析1996—1999年审计工作底稿的数据发现,信息技术审计师的评估控制风险会影响审计时间和费用[6]。Raghunandan和Rama、Hogan和Wilkins研究显示内部控制风险增加会从两个方面引起审计收费提高:一是审计师判断公司存在较高内部控制风险时,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会相应增加审计投入,因此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二是公司存在较高内部控制风险往往说明整体风险水平较高,审计师会加收一部分风险溢价,以防审计业务的诉讼风险增加[7-8]。Bedard等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计划投入的审计时间和预计收费相关[9]。Hoitash等检验认为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比自愿披露的重大缺陷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更大[1]。在我国,曹建新、陈志宇认为,在审计质量较低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有助于降低审计收费,而在审计质量较高时二者关联度明显减弱,这说明审计质量越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10]。张旺峰等构建了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了有关检验,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性[11]。关于内部控制质量与信息披露的研究,方红星指出在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制度框架下,积极倡导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自愿披露内控信息还可以缓解代理冲突并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12]。杨有红、汪薇认为管理层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不足[1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14]。林斌、饶静分析指出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的价值,越可能充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5]。国内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即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其内控质量较低;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正面的内控信息。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是管理层自主决策的结果,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倾向于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那么仅以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进而研究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似乎理据不足,因此本文先验证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然后从动态跨期视角考虑修正内部控制缺陷是否会导致审计收费下降。同时,本文从截面视角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扩展检验了不同类别的缺陷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差异。
研究背景和假设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评价其内部控制并披露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在有关部门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批露内部控制信息之前,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披露相应的信息。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公司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运行,没有或不能适当运用内部控制系统的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相关风险进而发生更多的费用。审计师需要执行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在内的综合审计。根据审计风险模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分为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反比。依据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控制风险上升会导致检查风险下降。审计师必须通过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投入来获得足够的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评估财务报表审计控制风险的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如果审计师将分配的资源成本过多转嫁给客户,审计收费就会随着客户的内部控制风险增加而上升。为了有效地分配资源,审计师根据风险高低调整投入多少,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领域,审计收费则根据测试出的内部控制缺陷相应调整。因此,当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审计师会增加实质性测试或收取风险溢价,从而引起审计收费的增加。通过进一步地跨期分析后发现,如果公司在当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之后,下一年度积极识别缺陷,实施内部控制连续性监控、改进修正缺陷,那么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可能会降低,审计资源投入减少,审计程序和范围也会适当缩减,进而降低审计收费。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a: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审计收费增加;H1b:公司修正内部控制缺陷之后,审计收费下降。
审计测试不能发现所有可能的错报,审计师对于高风险的审计业务可通过提高收费来控制风险、弥补可能产生的诉讼保险成本并建立足够的财务储备。因此,对审计收费增加的预期与内部控制风险相关[2,5,9]。本文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围绕特定账户的具体问题分辨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类型,一般缺陷比特定缺陷虚化,很难确定存在哪方面的具体问题,特定缺陷相对一般缺陷与内部控制风险更相关。审计风险模型显示,内部控制风险增加会导致检查风险降低。特定缺陷严重会引起更多的审计测试或更高的风险溢价,存在特定缺陷时的审计定价很可能会超过存在一般缺陷时的审计定价。但是,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意义的研究结论却不同。Earley等审计师发现很难区分内部控制缺陷类别[16]。Raghunandan和Rama没有发现审计定价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类别之间的差异[7]。另一些研究表明了这种区分是有意义的,他们发现,强制披露的一般缺陷与减少的应计质量相关,而强制披露的特定账户缺陷却不与之相关[17-21]。Ettredge等发现审计师辞职与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更相关[22]。Hogan和Wilkins认为一般和特定账户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在相关性上存在差异[8]。我国学者之前还没有专门研究缺陷分类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差别,本文拟研究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比较一般缺陷与特定缺陷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H2: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存在差异。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CCER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同时,本文还对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剔除了金融保险类公司、数据缺失和1%的极值公司。最终获得2009年和2010年沪、深两市A股1097家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本文设置的被解释变量是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解释变量用于假设检验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几种方式。ICMW是一个指示变量,如果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取值为1,否则为0。REVISE是一个指标变量,如果2010年比2009年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种类减少,表示修复缺陷取值为1,否则为0。本文按前人分类方法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GENERAL表示一般缺陷的数量;SPECIFIC表示特定缺陷的数量。
研究结果及分析
描述性统计
本文依据前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手工整理,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20种,其中一般缺陷12种,特定缺陷8种。总体样本为1097家,其中2010年有267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830家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研究显示267家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中共有609个缺陷,平均每个公司2.28个。表2统计了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数量,并按照数额和公司分布比率进行排列。如表2所示,2010年267家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共585个,披露内部控制不充分或不存在内部控制功能的共有184个,披露内部审计不充分缺陷有91个,风险防范缺陷有79个,管理者、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缺陷所占比例为11.17%,会计人力资源缺陷有8.7%,无效的服从有6.57%,此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分离和内控设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服从程度、不充分的披露所占比例均为5%以下。特定缺陷共24个,其中信息技术所占比例最大为3.12%,会计对账程序不严密等等六类缺陷均没有公司披露。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为506个,内部控制不充分或不存在内部控制功能和内部审计不充分仍然占最大比重,总缺陷数量比2010年少103个,说明在内部控制规范施行之前,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不足。如表3所示,审计收费lnAFEE平均值为13.39683,最大值为18.11958,最小值为11.69525。1097家上市公司中有267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占总体样本的24.33%,在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比特定缺陷多,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披露0.53327种一般缺陷以及0.021878种特定缺陷,其余830家公司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在总体样本中,平均7.56%的公司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平均7.1%的公司聘请的是“四大”事务所审计。
单变量分析
本文检验了各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数据显示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在10%水平上呈正相关,初步说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修正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说明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审计收费,但是由于不确定修正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重大以及公司可能会在期末对该缺陷进行修正,而审计师已经进行前期审计工作,从而导致二者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特定缺陷与审计收费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一般缺陷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特定缺陷涉及公司特定账户或某一具体方面,影响力大,如果存在特定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会增加投入进行测试。一般缺陷相对特定缺陷而言比较虚化,涵盖范围广,没有特定内容,是否存在一般缺陷,审计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控制测试,公司特定缺陷比一般般缺陷对审计收费影响更大。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流动比率、四大事务所审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
回归分析
表5列示假设H1a和H1b模型回归结果,调整后的R2结果显示,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1回归结果与假设一致,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会引起审计收费增加。审计收费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ROA、公司规模、是否被“四大”审计、资产负债率等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上市时间、营业收入增长等不显著相关。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修正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修正内部控制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费用,但效果并不显著。本文从跨期视角提出公司识别和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存在预期效益,这将导致审计师调整评估风险和减少审计费用,但是数据显示修正内部控制缺陷之后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在于修正内控缺陷之后,缺陷的种类及个数减少了,但修正的是否为重大缺陷这一疑问干扰了回归结果。此外,如果修正缺陷的发生接近期末,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在本年度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存在,也会造成特定账户错报风险,但该公司仍然可以披露一个无内控缺陷的报告。审计师为确保其修正控制缺陷的有效性可能不会明显❅降低审计收费。表6列示H2模型回归结果,数据显示特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一般缺陷系数并不显著相关。内部控制特定缺陷涉及公司特定账户或某一具体方面,影响力大。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多地围绕特定账户的具体问题,如果上市公司存在特定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会面临较高的审计风险。为此,审计师会增加审计投入和审计时间,充分执行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在审计过程中势必会根据审计风险来决定审计收费,因此会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一般缺陷相对特定缺陷而言比较虚化,涵盖范围广,没有体现特定内容。无论公司存在或者不存在一般缺陷,审计师都要进行必需的控制测试,因此一般缺陷不会对审计收费产生较大的影响。
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以我国2009年和2010年109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截面和跨期两个视角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特定缺陷与一般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存在差异,特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相对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影响更大,导致审计收费更高。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对降低审计费用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显著。我国公司刚刚开始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管理层可以选择是否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这种选择体现了管理层动机从而达到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不同反应的目的。实际上从长远看,上市公司充分详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逐步改善内部控制制度,表明管理层重视内部控制管理、积极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动态完善控制程序。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之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指标、缺陷分类、影响程度等方面千差万别。本文基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手工搜集统计内部控制缺陷种类个数,可能带有一些主观性。本文尚未研究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强制披露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差异,以及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前后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这些问题留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本文作者:盖地、盛常艳单位:天津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