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时间:2024-12-26 01:48: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逆反心理。教师要学会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 教学方法 情感 和谐

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考试成绩差,在语文课中找不到自信、快乐,自然会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逆反心理。学生虽然逆反心理严重,但也有规律可循。我们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把握青少年可塑性与好奇心强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½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巧妙地将学生引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一、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有些学生语文基础差,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以致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视语文为敌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多加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胆质疑,积极参与,则更应鼓励。很多学生想参与课堂但顾虑重重,既怕教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对于学生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也应给予充分鼓励,激起他们探索问题的冲动和欲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努力帮助,热情服务,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陶行知先生讲:“创造始于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不要先急于给出结论ง,而应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自主去猜测,去分析,去发现,去探索,去“异想天开”。让通过学生自由讨论问题、评价问题来Ⓐ展示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又要注意引导问题的深入探究,把握时机,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条件。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语文之所以会产生厌倦情绪,除了自身的内因之外,还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关。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虽无定♋法,仍需要讲究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师要注意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且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使课堂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吕叔湘先生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我们在采用任何形式的教学方法时,都不可忘了这个“活”字。因为学生好奇心很强,这种好奇心表现在对新事物高度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上。因此,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三、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我们在评价语文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上有什么不妥或表达上有什么明显失误,但是却说不出有多么好,总觉得缺少点儿东西。缺少什么呢?仔细品味,发现缺少的是激情――教师的激情。对于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ส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语言缺乏情感,课堂用语没有色彩,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话,学生听了就会乏味,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如何使语言富有情感呢?

首先,语言表达宜抑扬顿挫。“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

其次,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弛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留意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高峰。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强,课堂就如源头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师生共同沐浴在这样的课堂之中,不知疲倦,共同进步。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好感。传统的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新课改要求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真正地投入其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源头。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甚至一个点头,摸一下孩子的头,都是一种对学生的友爱和肯定。在这种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心里没有任何压力,感情得到释放,从而实现自由成长。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