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浅探
[摘 要]语文教学生活化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能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学习的内容;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拓宽学习的空间;践行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实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善于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可见,让教学生活化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能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知识,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那在教学中如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呢?
一、关注生活,丰富学习内容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时时处处都是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有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片断。
出示课文: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姥姥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课文是怎么写姥姥的心灵手巧的。
生:人们称赞姥姥,说“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句话是怎么写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生:是用人们的啧啧称赞来写的。
师:说得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读)
师:姥姥剪纸技艺真是高超。文中说姥姥什么都会剪,可人们啧啧称赞姥姥时只说了猫、虎、母鸡、公鸡等四种动物。现在你能结合你在日常生活中看过的剪纸,学着书上的这句话来夸夸姥姥剪的其他东西吗?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只 ,剪只 。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乐呵呵。
生2: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苹果红彤彤,剪个香蕉黄澄澄。
师:乡亲们的啧啧称赞,表现了他们对姥姥怎么样的情感?
生:敬佩、自豪、赞美之情。
师:是呀,姥姥的剪纸剪出的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剪出的是乡亲们的啧啧称赞,剪出的是作者的自豪与骄傲。听着乡亲们的啧啧称赞,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巧妙地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结合生活自己理解、感受文本,深刻地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走进生活,拓宽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指出:“传统的教育在组织方面,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他把这种学校比喻为“一个鸟笼”。他要求粉碎“笼”式的束缚,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拆除,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中去;主张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具体到我们语文教学中,我的理解便是:我们要走进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将语文教学移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所,使其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火烧云》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利用课后去观察火烧云,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描述自己看到的火烧云的情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用画笔画出了橘黄、微红、深红的火烧云,有的用相机拍摄了火烧云映衬下迷人的景物,还有的学生补写了课文的空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孩子的作品。
过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条大狗。狗头向西,狗尾向东。大狗怀里抱着一条可爱的小狗,眼里充满了慈爱。小狗睡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像个小天使。慢慢地,这美丽动人的景象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位“女神”,跟雕像一模一样,也那么高,那么美。可是ผ,一转眼就消失了,大概是忙着去给人们送快乐吧。
……
广袤神奇的大自然特别令学生心驰神往。“放飞”孩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去攀登峰峦雄伟的高山,欣赏烟波浩渺的太湖,游览四季葱郁的竹海,去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去感受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浪漫、冬的纯洁。当学生把大自然这本书读上一页,心灵就会有一次愉悦,感情就会有一次升华,这必将诱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三ด、服务生活,实现学习目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因此,要实现语文学习目的,必须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我引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人类将怎样保护自己的母亲――地球。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学生的答案都比较单一。于是,我让学生放学后,沿着回家的路,边走边看,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发现,并试着想办法解决。在交流课上,有的学生说:路上的行人随口吐痰、乱扔垃圾,他主动上去制止;有的说:ฏ路边的草坪上,几个大人正带着孩子肆意践踏,他不仅制止了,还和爸爸做了个“禁止践踏草坪”的牌子插在那儿;有的说:大龙湖漂浮着恶心的污物,天空中掺杂着刺鼻的气味,所以他通过电子信箱给环保局写了封环保倡议书……其实,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一张请假条、一篇演讲稿、一封慰问信、一句生日祝福乃至一张点菜单,都是语文。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的需要,安排一些贴近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春节期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义务为社区居民写写对联;平日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带上自制的小礼物到附近的敬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
虽然我们的活动不一定会很精彩,但至少让学生走出了象牙塔,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活学活用语文,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必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收益。
一位名人说过:“生活是语文的本源,语文因生活而辉煌,生活因语文而精彩。”只要我们尝试着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和学生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服务生活,就会引来语文学习的活水。
让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相衔接,与生活同在,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尽情地与春花秋月吟哦性情;可以恣意地与夏日冬雪砥砺意志;可以纵情地与文人骚客切磋诗文。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灵活、开放,焕发出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