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时间:2024-11-10 09:47: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引言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更是集体和个人梦想的延展。电影是造梦工具,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深深扎根于大众的娱乐生活中,以独特的魅力演绎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发展表现为一种相互扣连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一关系和它与中国梦展开过程的关系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中国电影的发展,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从《青春之歌》《城南旧事》,到20 世纪90 年代的贺岁大片,以及近几年小成本作品等,无不刻上时代的印迹。

中国梦一词,自2012 年以来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从新闻媒体解读,机关学校全民大讨论,到中国梦想秀等电视节目,一直延伸到2014 年关于马和梦想的热词,大家以梦为马,期望在马年宏图大志,实现梦想♂。这里不得不提2013年一部紧跟时代号角、强接地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它引起观众共鸣,是让人兴奋的个人梦到民族梦实现的艺术展现。电影翻译为American Dream in China,故事的三位主人公白手起家,通过奋斗获得成功,这似乎是美国梦所宣扬的成功面前人人机会均等,只要努力都有机会成功。但仔细回味,从情节推进到剧中人物梦想的蜕变,从梦的主体内容到梦想的实现形式,无不反映了适合国情、反映时代特色的中国梦的实践,是地地道道中国梦的诠释。

二影片中中国梦的诠释

20 世纪80 年代,三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历经挫折,最终实现了个人的金钱梦、尊严梦,也有追寻友情、爱情的和谐集体梦。片中新梦想企业的发展、中国地位的强大是中国梦的演变,国家梦中包含个人小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个人在追寻梦想的途中也铸就了国家、民族的梦想成真。上海浦东早期建设者赵启正曾说过,一个国家的梦必须由全体民众的梦组成,脱离了多数人的梦,国家的梦就成了空中楼阁,必然是不能实现的梦。

影片中追寻的个人梦。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影片中三位主人公最初的个人需求和梦想是不同层次的。土鳖成东青的家庭背景只允许他有一个基本梦想,就是解决温饱问题。高考失利、借钱上学、想留学却不得签证、女朋友出国弃他而去,看起来最惨最没盼头的他却撞出一条实现梦想的坦途。愤青王阳,有着那个年代的众多时尚标志:长发、流利英文、美国女朋友,去美国或许不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是踏实过日子,为女友他放弃了签证,美国女友偏又回了美国。太想要的得不到,得不到的却想要,安生过日子对王阳来说不易。孟晓俊的梦是最称得上高大上的,不为金钱名利,只是家族传统,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一心要留学美国,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这么优秀的一个中国青年到美国也实现不了他的梦,如同多年前电视剧《人在纽约》里的王起明,从国内高收入、高地位的提琴手身份转变为美国商人,一步步远离了阳春白雪的日子。孟晓俊同样也摆脱不了busboy、到实验室喂小白鼠下里巴人的命运。最终三人摆脱了命运的捉弄,通过努力找回个人尊严,成就了个人梦。

戏里戏外个人梦。这部影片是陈可辛导演的主观臆想,成就了他多年来想拍一部划时代小人物戏的个人夙愿。影片三位主演也表示,塑造片中人物的同时也找到了他们自己。由此看来,电影不仅是导演的个人梦,也是演员、剧组群体一起讲述的一个梦。不仅如此,影片更是一代人的真实写照,不同身份、年纪的观众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回忆、产生共鸣,成就了戏里戏外个人梦。徐小平在观影后说过,《中国合伙人》讲的是60 后、70 后的故事,但点燃的应该是80 后、90后的梦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下海创业者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梦想成真的故事。

影片中成就的集体梦。三位有着天壤之别梦想、性格迥异的年青人,或保守或中庸或激进,但他们都有一段悲催的过去,身上都有失败的影子,都有需要奋斗为梦想而努力的理由。三人在追寻各自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近,而成立新梦想学校,♒让三人在小集体中找到了准确位置,三足鼎立,但互不相争,互补互利。影片从一开始描写的三个人的奋斗轨迹并无交集,在三人与渐行渐远的美国梦挥手告别后,迎来了个人梦想向集体梦想升华、美国梦向中国梦蜕变的过程,这不仅是集体梦,更是兄弟情谊梦的故事。三兄弟小集体的组合、分离、团聚、分化到重聚,一步步从个体到集体,尤其是影片后部分与美国公司谈判的戏,三人以企业集体形象出现,更表现出无比伟大的兄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当年那个自私傲慢的孟晓俊和委曲求全的成东青已不在,而王阳依旧是王阳,保持着中国几千年处世之道中庸态度的好朋友,依然在三人之间充当着调和剂。伴随着最后谈判的胜利、新梦想的上市,兄弟情、民族尊严一步步得以圆满。

中国电影人的集体梦。陈可辛在影片上市后,曾说道,甜蜜蜜被人说了16 年,这部电影得说17 年。抱着要讲好故事的朴实心态,导演成功塑造了三个热血青年的人物形象,为电影的圆满成功打好了基础。导演预测到影片的成功,是因为他知道故事没有脱离中国实际,它是对小人物细腻情感的揣摩,是对奋斗艰辛的精准刻画,上跟时代,下接地气,再加上演员们养眼的表演,这样一部好戏当然会在竞争中制胜。虽然梦想、成功的字眼让人更多联想到美国梦,但中国的电影更应该刻上中国制造的印记,《中国合伙人》生逢盛世,既联系中国现实,又具备国际视野,实现了中国电影人的集体梦想。

三影片对实现中国梦途径的诠释

梦想是什么,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三人从最初追随出国潮,在各自人生起跑线上拼搏,到最后思考梦想是什么,在不断彷徨和坚持的道路上,梦想越来越清晰。成东青从生计到成就事业、王阳从浪漫诗人到踏实过日子、孟晓俊从远大理想到脚踏实地,这正是他们梦想一步步实现的轨迹。

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理想,和谐更是中国倡导的♥社会主旋律。创业初期,成东青和王阳同甘共苦,风吹雨淋贴小广告,两人不分彼此共挣第一桶金。从美国载誉而归的孟晓俊是幸运的,成东青和王阳为创业积攒了一定资金、人情世故和学生源,当孟晓俊¢有演讲恐惧症时,两位老友依然没有放弃他。公司逐渐做大做强,教室从废弃厂房到敞亮的教学楼,ϟ从最初的三人组到团队作业,培训学校从帮助学生出国到上市,以及最后的国际谈判及合作,一步步脚印,都是精诚合作的结果。而现实生活中新东方的三人组,即使最终各自单飞,仍然有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一面。

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中国自古就尊崇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清高傲气的孟晓俊、浪漫不羁的王阳和老实自卑的成东青,看似不相干的三人成了表面蹩脚、内里和谐的三人组。新梦想初期,三人担任不同角色的教师,成东青总是现身说法,扮演土老鳖讲述自己的失败,别的我说不好,说到失败我连草稿都不用打,以激励学生的勇闯精神;王阳以电影将学生引入英语趣味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孟晓俊以留学背景,用一对一的形式帮助学生做面签练习,点燃学生成功的希望。创新、和谐的三人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了培训学校的发展。尤其到创办公司和发展上市阶段,三人各施所长,成东青大器晚成,虽保守却沉着稳重,性格好;孟晓俊自信满满,虽激进却不乏胆识创新,能力强;王阳不温不火,虽中庸却会取长补短,情商高。三人组合有勇有谋,正是新梦想成功的前提。

永不言败,实干兴邦。《中国合伙人》引起观众共鸣的不是最后的梦想成真,不是最后胜利的喜悦,而恰恰是成功必经的挫折,奋斗路上的艰辛过程。面对签证失败、女友离弃、尊严受挫,他们永不言败,不断努力。影片中有一段台词,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最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求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三个年青人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缺少的不是梦想,而是实现梦想的力量,只有坚持梦想,脚踏实地,才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可能。

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正如《礼记大学》所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合伙人》中有多处创新取胜的表现。成东青为了还债在校外代课,为了生计四处贴小广告找学生,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多么刺眼、破格的事情。创业初期,为了省钱到某快餐店给学生上课、没有培训教室租废弃厂房,这都是无奈之中的创新之举。而培训课堂上,三人的语言训练方法更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无趣,以成功案例、电影原声和一对一的课堂向那些充满出国热情的学子展现了学习外语的无限魅力。创业走向正轨后,培训学校打破小作坊格局、公司化运作、成功上市,都是创新之举,也是70、80 年代创业人的真实写照。

众志成城,聚沙成塔。小小梦想,最终堆积成大梦想,影片中三位年青人和影片最后放映的现实中的成功企业家们,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将集体梦和个人梦统一起来,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成就个人事业梦想的同时,谱写了集体梦想之歌。影片最后,三人远赴美国谈判,并以合作形式解决国际版权冲突,这是三人的成绩,更是中国日渐强大、在大国中立下一席之地的体现,结局为片中的个人梦和中国梦画上了圆满句号。

四结语

《中国合伙人》是成功的商业电影。它符合时代呼唤和国家倡导的社会精神,是20 世纪70、80 年代创业者的故事,更为年青人实现中国梦树立了榜样。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理想,坚持信念,终将实现我们的个人梦和中国梦。今天的中国正在世界舞台上谱写一首梦想成真的乐曲,中国梦的故事正在普通人一天天的生活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上演,而电影作品正在不断汇聚正能量,对于宣扬时代精神,艺术展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