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和蔼谦卑的启功老

时间:2024-12-26 14:55: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于与启功先生交往的事,可谈的太多,有关他的德行、书法、绘画,他的幽默等,之前写过他的文章也极多,从专家、学者到学生、百姓,而我作为与启功先生相识半个多世纪,跨越民国、新中国两个时代的人,只采撷与启老交往的二三事,以此寄托对启老的无尽思念。

我存有启功老致我的两通书札,时间在1♋976年至1978年之间。因年事高,具体时间一时想不准。内容不妨录之:

谐和同志:

首先恳切要求尊谦万勿再称,咱们倾盖如故交,必须脱略世俗客气也!承惠漫画,极受鄙戚友热烈欢迎,至今已被展(辗)转借阅,竟无一存,足徵妙绘之魅力,尤在其大快人心也!拙画一幅竟忘钤印,十分荒疏。王凤岐先生册页谨书就奉上,请转交。赵朴老与弟只曾见面两次,不为太熟,如冒然转求,恐被忽略,因念仍以由尊处直接寄去为妥。闻其住广济寺中,即使移居,广济寺自能转达,不致有误,此间友人所述实况也。贱疾仍时发,校稿尚未(?),乏善可陈。沪上诸友,晤时统祈代候!敬礼!

弟功上言

十八日

另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谐和同志:

真抱歉!久奉到手教,迟迟未复。实拟将命书之件写完后一并寄上,无奈久未写完,遂耽搁至今。先要说,尊谦敬璧!咱都是同志,万勿以尊称见施!漫画极佳,入手后尚未看完即遭掠夺,愈传愈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志也借去尊画,据闻他们也要出漫画集,将来可能见到采用了几幅。“四人帮”在上海之罪恶极大,故上海人民对他们的愤怒也极大,漫画之深刻,自必打中其要害,观者无不高兴,最近始归来,以什袭保存,亦革命文献也。

拙书实太潦草,且多不自满意!千万勿客气,哪幅需重写,务请示下,必然加工补写呈去也。拙书已另裹寄上,近有遗失之件,字画与月历类者最多。如未收到,请示下。贱疾仍有时发作,但不太厉害,仍断断续续地上班,每天可校五六卷书,写字任务反比校书任务为多,我公工作想定更忙!此百花齐放之喜事也!专致敬礼!

弟启功敬上

廿八日

18日信中有启老语:倾盖如故交,其实我熟识启老已近四十年,从未中断联系,以启老看来算初识故交倒也极是。

我是通过钢琴老师这层关系才有幸拜识启先生的。1947年我返回北京进入京华美术学校,学钢琴师从老志诚先生,那时先生给学生在家上课是常事。老志诚家住西城小乘巷胡同,启功先生住大乘巷胡同,咫尺距离。上完钢琴课,我随先生经常会往不远的启功家坐坐。他住南房两间,北房住着亲戚,兼顾照料二老的起居。

夏天呢,我们就在启老家中的院里纳凉、聊天;冬天呢,就屋里围坐火炉旁,听启老杂谈旧事。

我爱听启老聊天,每次犹如上了堂大课,受益匪浅。也有许多听不懂的,可是越不懂越想听,有瘾呐!印象中启老家的火炉上总是坐着一个水壶,壶里咕噜咕噜不断冒着热气,给寒冷、干燥的冬天带来一股股温暖和湿气。

20世o50年代中期,我在北京中央歌剧舞剧院工作了,家住在西四的羊肉胡同。我家、老志诚家、启功老家三点一线,十几分钟均可达,因此联系一直未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的书桌靠近窗户,窗格上糊着高丽纸,窗下有台日历常年不撕,很奇怪,后来知道月份牌儿永远是那一天――夫人章宝琛辞世的日子。

启老给我最深印象是和蔼谦卑,他长我十七岁,我一直将他视为可尊可敬的前辈,而启老在两信中均嘱不要世俗客气,以同志相称为好。启老送我和夫人的条幅也是以同志称谓。启老是雍正第九代孙,但他始终拒绝使用皇族姓氏ย。他生于辛亥革命第二年,应该算彻头彻尾的新人了。

28日信札中谈漫画一事背景是这样:“四人帮”倒台,兴起一股漫画风,我上海朋友画家也都画起了漫画,我曾将漫画寄给北京启功与李苦禅两先生,大家争相传看。

我工作在北京,母亲在上海居住,长期的京沪双城跑,后来夫人家也是上海的,上海我跑得更勤了。

“文革”后期我与两地的书画艺术家交往逐渐多起来,无形中成了南地、北地书画界、收藏界的纽带,18日信中所提之事就是代上海的一位藏家求启老题跋,并转♒求赵朴初老题跋之事。求助藏品鉴定、题跋、书跋,我尽量帮忙联系所求之人,玉成此事。谢稚柳请启功题跋这件事就是我促成的,朋友相帮天经地义。帮朋友求字我是来者不拒,大的条幅、楹联,小的斗方“多快好省”“精简节约”,启老写什么我收什么,分送朋友同好。去时带点花生米、小菜、啤酒℃,就此便饭一顿。

“文革”结束,抄走的陈半丁的旧藏发还,此时半丁先生已故去,家中生活困难,准备将字画出让部分给圈内人。陈老的儿子找到了我帮忙,我拿着几幅画请启老鉴定真伪。画作尚未打开,画轴上的题签也未看一眼,启老就说:这是陈半丁家藏,瞧,“石溪……”

接着的几幅画,他也说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此时的我恍然大悟:启老住的大乘巷与陈老住的南魏胡同相距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可见启老是陈府的常客,也可见启老与陈家的关系。

启老知道我收藏各类纸张,特送我了一些故宫用纸,有黄色绫暗花、五角龙云纹,是装裱时裁过的边角料,不知是否当年圣旨用纸,我转送了一些给朱屺瞻先生,朱屺老画了十幅小品,做成册页,用故宫用纸做了册页的扉页,这册页已成了我的收藏。

“文革”后期,我调到上海工作。大概80年代初吧。有一次我又北上代别人求字,启老问我:“谐和,你是不是不太喜欢我的字,净看你代别人求字,你自己倒没有。”我说:“我是先人后己,我没向您求字,但是您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勾、一点对我都是宝。”说着我从包里拿出一张张揉皱了的纸说:“您扔到废纸篓里的,我都捡起来收藏了。”启老边笑边说:“你这样收我的字,我一定好好给你写个千字文。”可惜当时我正准备移居香港,办理各种手续,没有时间再去ภ北京。

90年代启老到过香港,相见时不好意思再提,只留下了启老、谢老与我的一张照片。

其实启老也曾送过我条幅,有些还被人夺爱了,易主了,拿走的人就将落款处我的名字遮盖住,我还留有这样的照片作纪念。

见信如面,抚摸着启老留下的文字,那笑呵呵的面庞,幽默诙谐的话语,就会在我脑海出现……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