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整体来看推进速度较慢,进展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何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那么,现今的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下的教育目标:不注重知识储存,而重在给学生提供ฝ具有开发创造力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去除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推广添加了很多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多思少和学少思多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大多喜欢那些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喜欢惹是生非、顽皮淘气的低分高能的学生,课堂上笔记不停,一直在做笔记,学习永不停止,没有思考的时间,但这种学习方式下,有多少觉得的东西是自己的呢?恐怕大多数是属于老师的二手货。新式的教学应该是学少思多,虽然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东西不多,但自己头脑中思考得来的不少,这些知识并不是老师教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而是我自己劳动所得。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愿寻求知识源头,提高自我素质,成为具有发展潜力、创造能力、人格完善、极具个性的学生。
2.减负
反对题海战术☠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共识,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将这一违反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要尽快采取措施,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角度看减负的负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外部的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二是学多思少造成的负,叫负重;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培养学生的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培养创造力的前유提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思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不能让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学生自身承受的极限,成为超负荷,许多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学生自杀现象或者杀害母亲的现象,就是超负荷运转的结果。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实行减负措施以后,很多学生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家长很无奈,老师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改革的一个切入口,在减负之后,还要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时间。如科学制作,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并用的创造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策略
开展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应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思维个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开展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高中生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分析和表达、归纳的前提。培养学生观察力,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物理变化中经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转瞬即逝,因此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青霉素等重大科学发现,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创造民主课堂,通过共同学习促进学习进步,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教师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甚至有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2.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人都有,只是表现程度不一样,一般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自己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总之,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关于高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研究,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