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研究
摘 要 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化色彩越来越浓。作为一种消极的政治现象,已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它以修改教科书和平宪法、美化侵略历史、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为内容。战后美国改造日本不彻底、日本国内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诱因。日本政治右倾化不仅给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带来巨大挑战,两国民间感情也日益恶化,互信缺乏。
关键词 日本政治 右倾化 中日关系
作者简介:杨静,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整体保守化与政治右倾化
二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保守化与右倾化。作为一种现象,现在已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大众传媒、社会舆论、国民意识渐趋保守。所谓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国内否认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排外、纵容右翼势力抬头和强化日美安保体制,要做军事大国的表现,它是新保守主义理论在日本付诸实践时的具体表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再次兴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成为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政治集团的理论。正如保守主义的创始人、英国著名政论家伯克指出的: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由该国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等因素决定的。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与强化也是基于日本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的国内外背景。日本有着浓厚的保守传统,且这种传统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之中。保守主义贯穿于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的整个近代史和现代史进程,早已积淀为日本保守势力与保守政党的执政理念,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其政策主张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色彩。
20世纪80年代初中曾根执政后,日本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日本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以迅速强化,至使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等新保守活动明显增多。中曾根内阁时期以“战后政治总决算”为核心 ,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常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自主外交为手段,使日本成为在经济、政治 、文化军事等方面自强、自主、自卫、自立的“国际国家”路线,这一切构成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政治纲领,使80年代以来日本内外政策都打上了新保守主义的深刻烙印。 正是在日本政治与社会整体保守化的背景下,新保守主义分子和右翼势力把否定侵略历史作为实施政治大国战略的前提,不仅不对侵略战争的历史作深刻反省,反而多次掀起篡改历史教科书、修改和平宪法事件,政界要员不断参拜军国主义象征的靖国神社,极大的影响了世界和平以及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政治右倾化原因
(一)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改造的不彻底
战后美国对日实施单独占领,并按照自已的利益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改造。如解散,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势力; 废除压制人民的法律和制度,恢复民主自由权利;制定新宪法等。改革是明治维新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继续和最终完成,有较彻底的反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反法西斯军国主义性质。但是进入1947年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东西方冷战开始。在日本国内,由于战后初期美国大力推行的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其结果部分走向美国希望的反面。日共等进步力量不断发展,各种工农群众运动此起彼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可能发生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从而削弱占领当局本身的地位,危及美国自身的利益。1947年在中国解放战争仅爆发一年后,人民解放军从防御转为反攻,这使得美国需要重新思考在亚洲的战略布局,蒋介石政权可能已无法成为美国控制中国从而控制亚洲的工具,日本的战略地位则凸显出来。于是美国将对日本削弱、限制的政策改为扶持、帮助。在政治上,盟军总部释放了大批战犯,陆续解除了右翼和政客的整肃,并ง默认他们重返政界,限制各种工农群众运动,甚至直接出面镇压工人罢工,禁止在日本成立共产党组织;经济上美国派遣经济顾问团赴日本帮助其制定经济复兴计划,这表明日本已成为美国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国际格局的转变为日本政治右倾化提供契机
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日本提供了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会,刺激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导致了政治上的激进和右倾化现象。冷战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迅速泛起,其中主要的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一股政治思潮。 日本右翼势力掀起的大规模篡改历史、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企图修宪的活动,这是后冷战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的一种情绪化反映。
冷战的结束导致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这一变化给日本以巨大冲击。使保守与革新对立的日本战后“1955年体制”的政党架构失去了其存在的国际依据。自民党作为长期的保守政党与在野的社会党,双方斗争激烈。细川护熙于1993年执政后宣布:伴随冷战的结束,日本建立在冷战结构上的两极政治已画上了句号。 社会党对其政策作了大幅度调整,1994年6月,随着村山政权的成立,冷战时期敌对的自民党与社会党一并执政,标志着保守革新对立的政党结♂构最终瓦解,战后日本的新保守主义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冷战后日本在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影响新保守主义抬头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外部因素之一。随着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发展,亚太地区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地缘政治意义上看,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恶化。中国、韩国和东盟都迅速地赶上,而日本经济发展放缓,内外形势的变化使日本社会产生心理失衡,这也是日本政治保守化、右倾化的原因之一。
(三)新民族主义兴起
民族主义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性质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已认为的民族、国家利益。追求自身正当的利益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一个民族国家,为了自已的正当利益,反对外来侵略,就是合法的、正当的、爱国主义的、民族自卫主义的。如果超越了这个界线,为自已民族私利而去侵犯他国、他民族的,就是非法、不正当的,就是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利已主义,是应当予以谴责的。 日本新民族主义有其两面性。有颂扬本民族优越性的东西,同时也有蔑视排斥其他民族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右翼势力以新民族主义为理论™导向,对周边国家采取不友好敌视态度,是应当谴责的。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民族自信心得到恢☑复,民族优越感增强,民族主义思潮重新抬头,于是新民族主义兴起。此时日本对外政治诉求就是谋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目标。代表性事件就是1989年石原慎太朗等人着的《日本可以说“不”》等书籍出版,整个社会开始出现狂妄的大国情结。但是进行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经济再度与美国拉开差距,紧接着日本政坛进行全面动荡时期。面对这种情况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反而进一步发展。 这一股政治思潮与极右思潮联系在一起,同样美化日本侵略历史,主张修改和平宪法。近年来,日本新民族主义势力逐渐进行日本政治决策层,对日本政治影响越来越大。
三、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影响
近年日本政治右倾化现象背后离不开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分析。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是资本主义世界不可多得的优等生。但到了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在国际上影响下降。而中国经济经过30年高带增长,实力明显上升。尤其是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日本,这是实力对比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心理的不平衡。“当今的日本,既焦燥又无奈,既自负又嫉妒,既不满又较劲,这些社会心理交织在一起,对中国在经济更加重视和在安全上更加戒备的心态显得相当纠结。在这样的社会心理氛围中,ก从历史、文化角度强调日本优越的论调重新抬头,一些人的历史观也出现倒退。”
其次,民间互信降低,两国人民感情日益恶化。中日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相互缺乏充分的战略互信。调查显示,中日虽然地理上相近,但两国民间的直接交流较少,双方都是通过各自的媒体来获得对方的信息。76%的中国人和65.3%的日本人都表示,他们是通过各自国家的媒体来了解对方国家的。在回答“今后是否想去对方国家”这个问题时,有43.5%的日本人表示不想去中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日关系恶劣。在中国方面也有60.2%的人不想去日本,中日关系不好同样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中日关系的现状已经对两国国民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目前,改善中日两国国民感情是当务之急。民间感情恶化从长远看使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建立显得十分渺茫,可以通过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多边外交活动作为改善两国民间关系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民间在各个层次的交流活动。只要中日政府不断加强战略互信,日本对待事关两国重大利益的问题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两国民间感情的走向才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