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评价指标和规划方法

时间:2024-12-26 13:40: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主配网的协调关键之处就是110kV变电站,其作为二者之间的纽带在进行选址和划分供电范围之时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评价指标和规划方法,以提高电网的整体协调性。以下通过对变电站属性进行分析,并且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及改进了电站选址方法,优化规划结果。

关键词:主配协调 规划评价指标 规划方法

0 引言

对于电站而言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是保障运行安全和经济以及可靠的保障。目前的各种研究还倾向于进行分别性的研究,比如单独研究主网结构、配电网规划等问题,但在针对主配网之间的协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研究也较为缺乏。目前在主配网的协调规划之上存在的问题,卐主要是网架结构和电压的不同等级之间的容量不相配,最终引起供电能力不足、供电不平衡等问题,而110kV选址问题正好是症结所在。

1 变电站的属性分析

1.1 运行率

作为设备的常用参数,运行率T的定义是:

T=■×100%ย

在以上公式当中Smax表示的是实际最大负荷,SN表示的是额定的容量。运行率主要反映的是设备运行情ค况的裕度,具体说来就是针对同一设备,如果运行率越高,相应的表示设备接近满载的程度也越高,运行裕度就越小。

变电站所带的配电变压器总数就是关联维数,可以用r表示:

r=■x■

上述式子当中xj表示的是变电站在第j条出线之上带配的变数,m则表示变电站出线的数量。针对110kV的变电站,r的取值通常在150-400。

关联维数的标幺值就是关联度,其中关联度✿可以用d表示:

di=■

在上述式子当中di表示的是变电站i的关联度,而ri则表示的是关联维数,rb表示的是基准值,基准值的取值依据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选择取值之时应当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最终的取值应该要略大于该变电站关联维数的最大值。✍

关联度和关联维数表征了变电站对外部网络的拓扑结构关系,在协调主配问题之上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中关联度和故障影响范围关系密切,关联度越高当发生故障之时相应的受到影响的范围就越广,为了使得主配的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以及增加配电网受电能力的协调性,就必须增加变电站,或者进行供电范围的修改。

1.3 负重系数

负荷权重系数可以用k表示:

k=λT+(-1λ)d

上述式子当中λ表示权重因子。

负重系数可以同时体现变电站的负荷大小和供电范围。其中针对λ的取值要根据区域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优化方式进行考虑。比如城市的商业中心,或者负荷密度较大的工业区,针对这种情况λ就取0.80,反之对于密度较小且负荷分散的地方,可以适当的增加关联度的影响,λ可以取值0.75或者更小。

负重系数当中所包含的运行率是对自身负载情况的描述,而关联度则是表示和外部联系的程度,所以使用这两者对变电站的属性进行表征是合适且全面的。

2 规划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协调因子

片区内各变电站之间的负重系数的标准差就是协调因子,在此可以用Cr表示,它是一个全局性的参数,运用数学可以进行如下表述:

Cr=■

在以上式子当中N表示的是变电站总数,ki表示的是i变电站的负重系数。

协调因子主要体现的是主配网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衔接性。从变电站的角度来看,如果协调因子越小相应的各变电站的出力分配就越平衡,各站之间运行的差异情况也就相对更小。减少了由于出力分配不均而导致的部分变电站超负荷运转,从而提高设备寿命和减少故障情况。从片区总体角度来看,协调因子越小,那么整个电网的总体效率就越高,运行协调均衡,提高供电参数水平。

2.2 协调评价模型

该模型主要从110kV变电站的选址模型出发,考虑了诸多影响变电站的因素,比如网损费用、最小建设成本等作为目标函数,又充分考虑了协调因子的影响。建立的数学模型为:

minZ=■fS■■+uS■+α■■■l■+β■■W■■l■+γC■s.t.■W■≤S■S■cosφl■≤R■

3 基于改进加权Steiner最小树的主配网协调规划

第三,确认选址范围。根据110kV及其半径与之相等的平均供电半径为三千米的单位圆作为选址范围。圆中所包含的变电站和负荷在不断变化,将当中平均负重系数最大的圆作为选址优化范围。第四,变电站的选址。通过将加权Steiner最小树进行了改进,最终确认的目标函数是:

minG=■

以上式子当中n0是现存的变电站的数量,a(xi,yi)表示现存的变电站的坐标位置,b(x0,y0)是将要新建的变电站的坐标位置。

第五,变电站容量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式子进行:

■+1-λ■≤k■

以上式子当中P■表示目前的负荷,△p表示预测将会增加的负荷,■S■是现有变电站的总容量,S0是新增加的变电站的容量,■是现存的变电站关联度的平均值。

第六,供电范围的划分。首先将新建的变电站作为中心画生长圆,在不断的将供电范围进行扩大的同时,更新相应的负重系数,保障达到平均值。然后,找出负重系数差异性最大的变电站,将这相邻的变电站进行调整,使得两者之间的负重系数趋近相同。在评价模型当中带入计算所得的协调因子,得出目标函数。最后将最终得出的结果和前一次的结果相互对比,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值同设定的阙值相比是小于关系,则迭代结束,反之重新计算并且调整。如图1所示,就是供电范围的划分图。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主配网的协调规划还不够重视,研究也相对较少。网架结构和电压的不同等级之间的容量不相配,最终导致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在之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进一步注意主配网的协调规划。

参考文献:

[2]刘壮志.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4]李振文.计及分布式发电与环网柜的配电网规划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