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为急迫,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其中较为薄弱的方面。文章剖析了高职院校教法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原因,进而提出深化教法改革的对策,并对教法改革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作了辩证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方法改革 对策 辩证思考
尽管人们对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已有所认识,但这方面的改革至今仍步履维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方法改革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是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如何富有成效地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以就教于有道。
一、高职院校教法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原因的剖析
其一,陈旧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按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手段,教师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目的便达到。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与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智能、发展学生人格的手段的现代教学观念大相径庭。与这种陈旧的教学观相对应,教学方法是重讲授,重灌输。新中国成立前梅贻琦先生曾这样描述当时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今日之教育,恐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十不得二三。”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积习陈陈相因,根深蒂固。应该说,这种陈旧的教学观作为内化了的价值观、心理惯性、思维定式至今仍主导着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思想。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大惰性和障碍,首先来自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难度最大的就是由传统教学观向现代教学观的转变。
其二,不重视了解、研究新教法。由于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它所产生的惰性很容易使人们抱残守缺,扛惯了“三八枪”,端起新式武器倒变得不适应起来,还是按老套套施教便当。一方面,按传统教法施教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又不重视了解、研究、探索新的教法,其结果是自我封闭,恶性循环,教学方法改革势必难以推进。
其三,缺少采用新教法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不同的素质和能力与之相适应。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灌输性、封闭性、单向性的特征,组织教学相对简单,因此,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低。教师只要有较为丰富的学识,能给学生授业解惑,便可胜任教学。而现代教学方法则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多向性、互动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环节较多,组织教学较为复杂,特别是高职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精要地讲授专业知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启发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还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职业岗位工作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能力。这必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教学方法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实质就在于,教法改革是教师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扬弃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求教师从观念上、心理上、思维方式上、素质和能力上都要先行完成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
二、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其一,增强教法改革的紧迫感。任何改革都需要动力,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来推动,这就需要提高高职教师对教法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使之认识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的严重弊端,认识深化教法改革是高职教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打破其心理平衡和心理惰性,使其产生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之中,将外在的压力转化为改革的内在动力,富有成效地将教法改革推向纵深。
其二,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变得根深蒂固而难以改变。教学理念尽管只是作为观念形态积淀于教师的大脑之中,但它反映了教师对基本教学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指导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取正确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陈旧的教学理念则会阻碍教学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因此,教法改革必须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通过转变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为教法改革扫清障碍,而代之以现代的知识观、人才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从而确保教法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推进。
其三,从实际出发深化教法改革。教法改革必须从高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其心理、人格发展的规律,据此寻找其“最近发展区”,选择与其发展成熟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其心理图式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之架设通往新知、形成技能的桥梁。而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则应增强自知之明,通过教学反思,了解自身素质、能力、人格和思维方式的长短优劣,使教法的选择和改革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切合自身实际,避免教法改革上的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有功用,使教法改革更富成效。
其四,加强对新教法的研究探索。我们身处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为教学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许多新教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性、开放性、互动性强的优势,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密度和效度,向现代教育技术要效率、要质量。加强对新教法的研究探索还必须注意高职教育的特点,切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高职教育尽管从属于高等教育,但它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教育并不一样。高职教育以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占据突出的地位,这决定了高职教学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模拟性、操演性和实效性。高职教师只有清醒地明确高职教育特殊的目标定位,才能据此高屋建瓴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研究和探索实践、实习、实训教学的方法,以更好地实现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
其五,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中,教师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又是教学的评估者和激励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教学方法的驾驭和运用,关系到其能否胜任教学方法的改革。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教师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作前提条件,如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此种教学方法的要求,盲目地照搬照套,其结果或使此种教法在运用中走样变形,或东施效颦,使此种教法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之相适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的导向,引导高职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脱产研修、攻读学位、职证考试、企业挂职锻炼等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
三、对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操作起来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不准备论述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某些具体做法,只就改革中需要解决好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一番辩证地思考,希望能引起同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其一,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搞全盘否定。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就总体而言的,这并不排除传统教学方法的某些方面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如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重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传统教学理论有关学与思的关系、知与行关系的见解,至今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对传统教学方法中这些千百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我们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简单化地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加以继承,根据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要加以改造,再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如果只讲创新,不讲继承,这是简单化和绝对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如果只讲继承,不讲创新,这是墨守成规,教学就会因缺乏活力而成为一潭死水。只有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继承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养料,通过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才会根深叶茂,教学方法才会丰富多样。
其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不搞放任自流。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ข这样一种偏向,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忽视、放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具有比较渊博的学识,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其所教专业、学科的行家里手,在教学中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状态怎样,有赖于教师给予怎样的导向和激励。教师通过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将学生的学习导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一旦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被激发调动起来,并指向既定的教学目标,便将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正确处理好教法创新与讲求实效之间的关系,不搞花架子。现代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需要创新精神。不创新,就不能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不创新,改革就无法向纵深推进,教学就活不起来。但强调创新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防止热衷于赶时髦,只图表面热闹,不问实际效果的偏向。教学方法的创新往往受制于教学对象特点,受制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经营要讲经济效益,投入要小,产出要大;不讲效益,粗放经营,企业就要破产关门。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样需要树立效益观念,切忌一味追求花样翻新,轰动效应,而要使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在与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法创新才能收到实效,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四,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之间的关系,不搞一步到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过程유、教学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别是高职教学方法具有特殊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特别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但能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决于许多教学因素和条件:它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素质和能力,熟悉和了解职业岗位实际的操作技能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训练项目,创设任务情境,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项目任务进行实训操作。又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必以一定的多媒体、网络硬件设施为条件,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否则,就无法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而因为教学方法改革受制于各种因素和条件,这就使教法改革难以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忌急功近利,这就需要对教改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理性的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考虑教法改革所受的制约和所需要的条件,从本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宏观谋划,确定教改整体推进的总目标,把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分目标,分步实施,逐步到位,扎实稳妥地将教法改革推向纵深。
其五,正确处理理性研究与探索实践之间的关系,不搞纸上谈兵。在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对教学方法缺少研究,缺乏理性的认识,跟着感觉走,改到哪算哪,至于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样改,认识模糊,陷入盲目;另一种偏向则是玩弄概念游戏,时髦的口号挂在嘴上,实质的改革却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这两种偏向都不利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任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以遵循一定的教学规ฒ律为前提,而教学理论则是对丰富的教学实践进行抽✍象研究、理性概括的结果,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通过教学的反思、理性的研究,把握了教学的规律,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建立在遵循教学规律、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但是“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对教学方法进行理性的研究并不能代替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不同于抽象的教学理论,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无论多么好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如果束之高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付诸教学实践加以检验和完善,就无法改变现状,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教学方法体系。只有把对教学方法的理性研究与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既充满科学理性,又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富有成效地推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