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需求

时间:2024-09-20 07:03:5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更偏向于本地定居、本地就业的就地城镇化模式,而非异地城镇化模式;农民对城镇化的需求尽管强烈,但是对于城镇户口的需求却并不突出,以变更户籍为内容的城镇化模式或将面临困难;农民对于城镇公共服务特别是劳动就业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的需求更为强烈;针对在村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等不同身份特征群体,其对城镇化的需求呈现出差异性,这对国家的城镇化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需求;在村农民需求;进城农民工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06-0065-09

一、在村农民的城镇化需求

在村农民是指仍然留在农村的农民,也是尚未城镇化的农村居民。对于这一农民群体而言,城镇化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收益预期。

(一)集中定居需求

(二)户籍变更需求

进一步从区域差异上分析,各ว地区农民对转为非农户口大多持否定态度,不愿意转的比重均较高,东、中、西部地区比重分别为49.73%ห、55.46%和64.77%。也就是说,随着区域的从东向西转移,在村农民保留农村户籍的态度愈加坚决。(见表3)总体上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在村农民对转为非农户口的意愿强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状况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民转为非农户口的意愿最弱。

(三)产业与就业需求

如果说定居问题关系到农民能否“住进来”,那么产业与就业则关系到农民能否“留得住”。调查显示,当问及“您预期最理想的就业地点是哪里”时,有32.25%的农民最希望留在农村就业,20.35%的农民希望在农村成建制社区就业,希望去县(县级市)就业的农民比重为18.48%,选择其他就业地点的农民比重相对较低(见表4)。总体来看,农村和农村成建制社区是农民最理想的就业地点,也表明农民更偏向于本地就业的就地城镇化模式。

在本地产业发展上,当问及“如果进行城镇化建设,您最希望发展什么产业”时,有38.32%的农民希望发展加工制造业,32.57%的农民希望发展现代农业,选择其他产业的农民比重普遍较低(见表5)。不难看出,城镇化建设中,就近转化为产业工人是农民的最大期盼。在村农民希望在农村及新型社区就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集约型现代农业,以此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实现其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就地转化。

(四)公共服务需求

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当前农村的公共服务状况,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这方面,农民的需求非常集中。当问及“您目前最不满意的公共服务是什么”时,有36.40%的农民选择公共教育服务,有24.54%的农民选择环境卫生服务,另有17.5%的农民选择社会养老保险,选择其他公共服务的农民比重普遍较低(见表6)。换而言之,农村教育、环境卫生和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最为农民所诟病,也是未来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内容。

从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紧迫性来看,农民的诉求也较为集中。当问及“您目前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什么”时,有30.21%的农民选择了劳动就业服务,远远高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有16.98%的农民选择医疗卫生服务,另有13.83%的农民选择了生产服务,选择其他公共服务类型的农民比重普遍较低(见表7)。总体来看,当前在村农民对劳动就业服务的需求最为迫切。

二、进城农民工的城镇化需求 农民工以工资性收入作为个人和家庭的ร主要经济来源,他们长期生活在城镇,但却没有完全融入城镇。从城镇化的过程来看,他们比在村农民的城镇化水平更高,但又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对于这样一类“半城镇化”的农民群体而言,他们的城镇化需求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生活定居需求

当然,尽管农民工对于定居城镇的需求强烈,但他们也深知定居城镇存在许多困难和阻碍。当问及“您认为定居城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有54.08%的农民工认为是房价太高,占到总样本数的一半以上;有17.19%的农民认为是生活成本太高,虽然远远低于房价的因素,但也接近总样本的两成(见表9)。总体而言,经济能力的限制是导致农民工定居城镇困难的主因。

(二)户籍变更需求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是吸引农民工变更户口类型的重要动因。在926位希望获得非农户口的农民工当中,70.09%的农民工表示希望通过转户口享受城镇科、教、文、卫、体等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66.74%的农民工表示希望享受到城市社会保险、救济、福利和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待遇;44.28%的农民工希望能够通过转户口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另有33.05%的农民工希望通过转户口获得身份上的认同(见表12)。也就是说,农民工之所以转户口,主要是希望通过转户口获得更优质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而非身份上的认同。

(三)社会保障需求

(四)子女教育需求

对于广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子女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他们迫切关心的问题。由于受到一系列体制因素的制约,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3.07%的农民工表示因为没时间照顾子女而未让子女跟随自己在务工地上学;上学费用高是子女未在父母จ务工地上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选择此项的农民工占比为27.69%。如果说以上属于农民工的自身因素的话,那么其他的一些体制性因素则致使农民工子女只能留在农村上学。调查表明,有15.07%的农民工表示受户口限制其子女不能在务工地上学,另有4.4%的农民工表示学校不接受其子女人学(见表14)。

(五)公共服务需求

(一)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应当采取何种模式,一直以来是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尽管向大中城市迁居的异地城镇化模式仍是农民的重要选择,但以本地农村为中心的就地城镇化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期待。首先,从定居层次上看,在村农民对于农村成建制社区和县(市)的热情较高,并且呈现出距离原居住地越近,农民的需求越加强烈的偏向(见表1)。其次,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在城镇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太低,且子女在城镇接受♪教育的难度太大,因此仍有41.48%的农民工希望定居在农村或是农村成建制社区。再者,从农民的就业走向和产业发展来看,在村农民期望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等有利于农民本地就业的行业产业(见表5),从在村农民的预期就业地点来看,农民选择在本地农村和成建制社区就业的比重最高,远远高于其他就业地点(见表4)。总体上看,无论是在村农民还是进城农民工,都对就地城镇化给予了较高的期望,以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为特征的就地城镇化模式或更符合农民的需求,也更具有内生的动力。

(二)城镇化与非农化的偏差

(三)教育与就业:公共服务诉求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顺利完成的重要标志,也是目前城镇化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调查表明,农民整体上享有的公共服务资源极为有限,其中尤以公共教育服务和劳动就业服务最受农民关注。在公共教育方面,农民面临着城乡两个层面的共同困境:对于在村农民,公共教育服务被认为是最不满意的一项服务类型(见表6);而对于进城农民工,他们的子女教育也面临着可选学校少、费用高、约束条件多等限制(见表15)。在劳动就业服务方面,在村农民将劳动就业服务视为最需要的一项服务(见表7)。就此来看,就业和收入,仍然是当前农民最紧迫的内在需求,也是未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