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吴文化因素分析

时间:2024-12-26 02:06: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提要] 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经济总量位于全国地级市之首,即使与直辖市在内的全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也位列第七。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吴文化的长期浸润。本文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出发,探讨吴文化的特质,分析苏州经济良性发展中的吴文化因素。

关键词:苏州经济;发展;吴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苏州的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吴文化的长期浸润。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再次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这体现了党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敏锐洞察和高瞻远瞩。确实,随着知识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文化开始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通过对人们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来赋予不同区域人群以不同特性,进而通过这些经济主体的不同行为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因素向经济的全面渗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取向离不开文化背景的支撑。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由于所处的是江南鱼米的富饶之地,依附的是委婉清丽的吴侬软语和秀美灵动的山川水乡,造就了吴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心态,厚德载物、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文化理念,精巧细腻、秀慧睿智的文化品位,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文化个性。吴文化的特有风采毫无疑义地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底色与背景。

一、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心态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力量源

苏州位于东南沿海,城乡内外河网密布,又通江濒海、抱山环湖,得益于 “山水形胜”滋养的吴文化,注定了其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的特质。在建城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一方面充分吸取与融摄五彩缤纷的外来文化的最佳养分,输入各种新鲜、优秀的介质,不断丰富吴文化的内容,使吴文化逐渐体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保持独特的文化个性,积极提炼与发展灵动的既有的水文化,深化、拓展文化领域,使吴文化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同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文化形态演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光辉灿烂的吴文化推动苏州经济良性发展,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著名园林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内,介绍了594位历代先贤,其中外来人士高居80%以上,充分体现了吴文化的包容性。近代以来,外敌入侵,西方殖民侵略势力长驱直入,廉价工业品的倾销导致中国数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但新的工商文明的思想也伴随而来。惯于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养料的苏州有识之士,即使在外敌入侵的不利条件下,也敏锐地抓住了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机遇,及时顺应资本时代的历史潮流,毅然转变经济生存方式来图存。他们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指导,在西方殖民与本国封建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顽强搏击,筹资办厂,发展工商,谱写了近代实业救国的辉煌篇章。改革开放之初,苏州的乡镇企业主动出击,以能者为师,不惜重金从上海及周边大城市请来“星期日工程师”,与无锡、常州等一起开创了特有的集体致富的苏南模式。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苏州有效利用其超越常规模式发展的特殊经济区域的辐射效应,创造性的学习,与新加坡合作开发了一个起点高、前瞻性强的苏州工业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城区。此后,苏州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文明的张家港精神和昆山精神。近年来,苏州更是积极地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努力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大❦”向“强”转变。

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的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使吴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继承了不同的文化因素,丰富了内涵。优秀的区域文化特质越多,就越能产生内生力量,激发人们创业,为发展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该地区的人获得、利用更多的机会,使投资者放心,行商者舒心,打工者安心。吴文化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的文化习性,造就了苏州善于学习先进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价值体系,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苏州在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厚德载物、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内驱力

苏州地处太湖流域,雨水丰沛,河流纵横,人与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和关系。孔圣人对水做过这样的评价:水奔腾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水的这种自然特性烙刻在吴文化的水乡文化中,并深深地影响到生活在水乡中的人们,逐渐成为习得的行为规则。当年“让王”太伯奔吴,“入乡随俗,断发文身”,使当地民众“义之”,“归之者千余家”,始建吴国。此后,吴国以尚德精神,稳步发展,日益强大。《隋书・地理志下》在谈及吴郡风俗时指出:“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故风俗澄清。”这种“尚德和谐”“刚柔并济”的特质始终贯穿于吴文化的发展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及价值观施加熏陶性的影响。 千百年以来,吴文化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即使是商人,也信守“信义经商”,讲究操行气节,甚至“重名犹过于重利”,这种浸透到骨子里的特有的气质、品德,促进了经商过程中融洽、和谐、诚信、平等交易氛围的形成,为当今苏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人性品质。以德立国的传统,使苏州人一以贯之以“厚德”载市场经济,把经济冲动与道德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高尚成功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配套的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成为提升苏州软实力的有利资源和促进苏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苏州人贵和、谦让的传统使他们不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进行无原则的争论,但水文化天然的亲和力的精髓是温柔而不失刚劲。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温和灵秀的苏州人所表现出的铮铮铁骨、浩浩正气丝毫不逊色于魁伟壮实的北方大汉。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四大刺客中就有两位――专诸、要离出自吴国,“壮士断臂”的成语即来源于“要离刺杀庆忌”的故事,专诸、要离成就了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帮助西楚霸王项羽一举推翻残暴的秦王朝的江东八千子弟也是来自吴中,当楚汉相争,项羽落败时,八千子弟无一脱逃,宁死不过江东,生做人杰,死为鬼雄;明末反抗权倾朝野的宦官魏忠贤统治的斗争,也是苏州人民最为英勇,不畏强暴,与阉党殊死搏击,其中更有五位好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以自身的行为诠释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至于像范仲淹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更是历代辈出,数不胜数。其实,吴地文化既有柔的外观,更有刚的内质。苏州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往往表现出刚烈坚贞的民族气节。

今天,苏州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迷心逐物”、“重利轻义”的挑战和考验,但苏州人能够从吴文化的优秀基因中,迅速找回和强化道德的约束以及慎终追远的定力,增强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

三、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文化理念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基石座

古往今来,吴地这个自然的文化圈就有一种对高层次文化和艺术追求的全民意识,在不自觉中规囿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程式,使生存其中的人们逐渐形成具有特定价值观念的文化心理结构。境内的名门望族无不以知书达理、耕读传家为立身之本,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借助于经济文化的实力,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创办免费私堂。即使是普通百姓也以家有“读书声、织布声、小孩哭声”为家庭兴旺的表象依据。自言偃开创习儒传统之后,吴地的读书风气就开始盛行,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到汉代吴地郡学林立,诵读之声不绝于途。宋朝间,府学、县学、社学、义塾遍布各地,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非常鼎盛。明代时,苏州的社学接近千所,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至清朝,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成为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其实,因为吴地文化心理的成熟豁达、文化氛围的浓重热烈、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所以苏州在历史上是出名的“状元之乡”,如今又成了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苏州籍两院院士总数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可以说,吴文化中崇学重教、兴学育才的理念和举措是苏州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科教文化事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几千年来,吴文化以特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鼓舞和感召着苏州人,并以此推动着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苏州继续发扬崇文重教传统,营造了“爱才、尊才、容才”的社会环境,完善了“识才、引才、留才”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人才与科技创新的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可以说,吴文化崇文重教的风尚,为苏州在当今社会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进而演绎辉煌奠定了牢固的人才基石。

山温水软的苏州,自唐宋朝起,就人烟密集、交通便利、市井繁华,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商品经济也发展较早,因而逐渐形成了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文化理念。当时从范仲淹到王安石,均把经学放在经世致用的社会实践上,强调立志做人是做学问的第一要事,提倡实学,重视社会。尤其是范仲淹,积极倡导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主张知行互发、躬行践履,强调求实求知、实事实功,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近代以来,吴文化更是更新发展成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工商文化,引领了近现代苏州的工商实务:华春山开设了生产出“中国针灸第一针”的琢针店,雷大升的雷允上诵芬堂研制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六神丸”,张小全昌记剪刀店的产品被作为顶尖国货展出,振亚织物公司进一步以“振兴东亚实业,发扬中华国光”为宗旨……这些先驱开创了苏州近现代民族工商业者实业救国的伟业。改革开放以来,风起云涌、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得苏州经济出现“小虎齐跃”、县域强劲、整体提升的独特现象。其后,苏州人民充分发扬实干精神,抓住发展契机,依靠实用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这种价值取向丰满了吴文化的当代形态,推动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了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精巧细腻、秀慧睿智的文化品位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吴文化发祥于江、河、湖、海之间,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均依赖于水的浸润与滋养,具有清新的水的气息、风格与灵性,崇尚精巧秀慧、典雅自然。苏州作为ค吴文化的中心,在文化品位上更是凸显了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的精神属性。

从精神成果方面来看,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艺术精美绝伦,其剧本、声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方面的成就,为众多戏曲及其他戏曲门类提供了可供借鉴和承继的范本;苏州评弹则以生动精巧的说表、优雅精美的弹唱、细腻传神的舞台呈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而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以追求缜密工致、文静雅秀的笔情墨趣以及恬静平和、柔韵清逸的幽淡意境著称于世;享誉大江南北、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构图精巧匀正、优美细密,风格精湛清雅、挺健细秀……从物质成果方面来看,独具匠心的苏州园林,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变幻多端、灵动精工的景致,或见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或见观之不尽,回味无穷的点缀,其艺术造诣之精,令世人惊叹;精细雅洁的苏绣艺术,构思奇巧精妙,色彩清雅素洁,针法活泼精细,达到了“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的艺术化境;至于美轮美奂的红木雕刻、华美精巧的檀香扇、圆转自如的灯彩……其技艺也是世无其匹。 追求秀逸奇妙、精巧雅致的审美情趣的苏州人,在风尚、习性上都讲究艺术化、典雅化,并且把对吴文化的认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时代背景中,从历史的、比较的、现代的视野对吴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把握;从人的精神培育和社会文脉的视野、对吴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了多侧面的认识;从产业发展的视野对吴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设想,从而充分发挥吴文化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作用。

这种文化品格形成了富有魅力的无形资产,增强了区域美誉度和影响力,这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浪中,苏州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打破束缚自身发展的机制,主动捕捉转瞬即逝的机遇,灵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锤炼,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活力。

五、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文化个性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吴文化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张扬着一种创新、开拓、不墨守成规的个性精神,充满着发展的活力,创造了引人瞩目的三次辉煌:泰伯奔吴建立吴国,在传播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吴国文化,吴地文化开始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唐宋以后,吴地书院遍布,倡导经世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地区,文化的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吴地晋升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和全国财赋的主要供给地区,成为农业文明发展的高峰地区,当之无愧的进入了♂吴文化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工商文化的形成标志着吴文化开始进入第三次辉煌阶段,吴地人民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开始接触世界工业文明的历史机遇,在全国率先跨入了工业文明的门槛。改革开放以来数次漂亮的华丽转身,使得当代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为吴文化的第三次辉煌增添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吴文化的三次辉煌,都是在本地文明与外来文明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吴文化中的这种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两千余年来在苏州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水文化的永不止息、不断突破、摆脱狭隘的视域和地域羁绊的本质属性深深熏染了苏州人民,他们在形势有利时,顺势而为,超越自我,飞泻直前;在不利情况下,另辟蹊径,敢为人先,顽强奋进。

改革开放以来,以吴文化为底蕴的苏州人较快地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后发展为“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城市精神,丰富了吴文化的内涵,并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超前性的试验,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的转变,积极招商引资,助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苏州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区域经济来源于昨天文化的弘扬。在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代,文化的要素俨然是保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载体。苏州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靠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更主要的是离不开创新的发展思路、先进的管理理念、高尚的精神境界、深厚的人文底蕴、立足全球的广阔胸襟和视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吴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