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

时间:2025-01-13 05:39: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龄前期儿童指3-6周岁的儿童。学龄前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随年龄增长,内抑制迅速发展,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一阶段感觉迅速发展,3-4岁一般可辨认5-6种颜色;思维活动以思维为主;在言语中开始使用我这个代名词,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常常在活动或游戏时自言自语,这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言语,对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起推动作用;情绪不稳定,以易变性和冲动性为特征;社会降需要发展很快,他们有同情心,也有了初步的友谊感、道德感和理智感。

二、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保健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训练儿童的各种运动技能,如在游戏中对儿童提出更高的协调使用手脚的要求,训练身体的平衡功能,训练儿童的反应速度。

2、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温暖和谐而又民主的家庭气氛,对儿童具有特殊的感染,对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性格,对形成终生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反,家庭不和睦,争吵不休,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

3、口头言语的进一步训练

学龄前期是培养儿童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发展连贯性言语、完善句子结构的重要阶段。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应该经常给他们讲故事,并要求复述。鼓励孩子多听、多说、多看、多想、多问,以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4、儿童的社会化训练

学龄前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为了适应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应该让儿童与同伴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ญ别人着想、讲礼貌等。儿童上幼儿园是他们社会化的开端,在幼儿园中应学着处理与小朋友、教师的关系。

5、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

对儿童的过失和错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打骂、不压服;②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正确웃地认识过失,改正错误;③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

6,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龄前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如:①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服、刷牙等;②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以体现自我的价值;③学会独立处理此简单的人际关系,在客人面前应顺其自然的让孩子自己回答问题,如果孩子出现此失误,也应以适当方式加以指点,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回答客人对孩子提出的问题。

三、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龄期儿童是指6-12周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其社会地位、交往范围、生活环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促使儿童的心理产生质的飞跃。学龄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是:各种感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能自觉集中注意力,注意的稳定性渐渐延长,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的转移逐渐灵活协调,逐渐学会较好的分配注意;记忆能力从机械记忆逐渐向理解记忆发展,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度;想象力丰富,富有幻想;儿童言语发展迅速,书面言语在这一时期进行着大量的正规训练,这此训练不仅促使口头言语的继续发展,而且促进了儿童思维的发展;情感的表现仍比较外露、易激动,但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学龄期儿童的心理保健

1,培养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龄期应培养儿童迅速地默读及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初步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他们学会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想象等。

2,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此期主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①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儿童做到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缺课,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整理学习环境;②培养集体意识。让儿童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光荣就是自己的光荣,要为集体争光;③学会有始有终。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养成有始无终的坏习惯;④学会替别人着想,不打扰别人;⑤培养儿童对家庭的责任心,帮助孩子学做此简单的家务劳动。

3、及时纠正学龄期儿童常见的不良行为。

①逃学。儿童在学校如学习成绩不好,受老师批评,同伴排斥,便会引起学习积极性下降,交往障碍,甚至产生厌学、逃学。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了解其原因,针对原因子以纠正。②说谎。儿童的兴趣极为广泛,自制力又较差,他们常常会因玩游戏而忘了时间、忘了学习,同时又担心家长及教师的批评,所以采用说谎来补救自己的错误。若发现儿童有说谎行为,不能过分严厉地责备也不能置之不理,应以说理的方式教导他,并让他自觉改正错误。③偷窃。有此是因为对物质的羡慕或贪小便宜,有此则是精力得不到正当发泄而寻找刺激。对个别行窃的儿童要说服教育,切忌当众令其出卫,引起同学的嘲笑,伤害自尊心。对集体行窃的儿童,要注意引导他们的精力正当发挥,注意榜样教育,如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注意防止同伴间不良行为的影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