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问题探讨
摘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原因,全球人口在几十年间呈快速增长状态,与之而来的便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在年老时身体心理都比较脆弱,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照顾。而较之于城市,农村老人由于物质匮乏,其养老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城市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迁,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核心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等都给目前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老龄化
一、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模式
首先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指当父母或长辈年老时,以家庭为单位,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包括照顾的养老模式,这种照顾不光是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目前仍是当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模式。其次是自我养老。自我养老,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养自己。一方面是指在物质层面,老人年轻时自己存下钱,老了后用这些钱来提供自己所需或者在年老的时候继续劳动来挣钱养活自己。另一方面是指在精神层次,老人不对子女产生依赖,而是通过参加老年活动等形式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老人都不依靠子女,都是依靠自己。最后是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正好与家庭养老相反,不是依靠家庭,而是依靠国家、社会、集体等来为其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模式。一般而言,社会养老是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正规养老制度,主要形式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敬老院是该种养老方式的典型。
二、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困境分析
(一)家庭养老逐步弱化
首先是家庭结构和规模发生巨大变化,子女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其次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使得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顾、精神慰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最后,传统孝道观念受到冲击,“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观念盛行也冲击了家庭养老这种模式。
(二)自我养老不确定性增加
首先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人均分的土地政策导致的土地低生产效率以及城市化导致的失地农民增加带来的土地收入减少的问题。其次是自我储蓄存在的风险。一方面是农村居民能不能在年轻时有所储蓄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储蓄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最后是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水平低、保障水平过低、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带来的自我养老不确定性的增加。
(三)机构养老普及度不高
首先是福利性养老机构保障面过窄的问题。福利性养老机构在农村主要是指公办性质的养老院,其收纳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但符合“五保”要求的老人在农村的老年人口中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农村老人就被排出在这之外了。其次是私营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的问题。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养老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性质不明确、政策落实困难、鼓励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缺乏执行细则、地方政府在转达文件时没有将指导性政策具体化为可操作性的措施,优惠政策落实难度大等。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的建议
(一)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回归养老本质
1、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家庭养老物质基础。为™什么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较城市老人更加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穷”。怎样才能不穷?答案当然是挣钱,增加收入。怎样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自然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各地应当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发掘自身的特色,如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旅游业,开发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为家庭养老提供夯实的物质基础。
2、创造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村的青壮年现都选择到城市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不是子承父业留在农村依靠土地为生。城市虽然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但也意味着更高的生活成本,这就降低了储蓄能力,也导致西部农村大量“空巢家庭”的产生。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得不到子女的日常生活照顾,会使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各地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兴办实业,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使农村人口尽量就近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减少生活成本的同时也方便了对家中老年人的生活照顾,从而保障家庭养老拥有足够的劳动力资源。
3、大力弘扬“孝道文化”,稳固家庭养老模式的伦理文化基础。家庭养老不仅对养老提出了物质要求,也包括对老人的精神照顾。在某种意义上,精神上ม的照顾甚至超过了物质上的帮助。因此,孝道文化的传播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党和政府应当给予孝文化一定的重视,并将其体现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起到“主线”作用;其次,大众传媒作为如今引导舆论最有力的方式,在报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加对能够体现孝文化事件的报导,弘扬正能量;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提高自身的修养,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赐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在物质、精神方面都让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二)提升个人养老能力,培育自我养老意识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土地收入。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几乎唯一的生命补给线。为了延续这条线,就得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村能从土地获得一定的收入来自我养老。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三是必须实施严格的土地征用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加大补偿力度,为被征地的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保障。
2、增强储蓄意识,奠定自我养老物质基础。古人云“靠人不如靠己”,亲身儿女也不一定可靠,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物质条件还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老年人要“未雨绸缪”,在自己年富力强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时攒下一笔钱,专门用于解决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
3、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首先,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鼓励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也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参加商业保险,实现养老的多重保障。其次,对于参保的农民,尤其是对于参保的“纯农户”,国家应当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减轻他们的参保负担;同时,应当加大对养老金的财政补贴,增加其在财政支出中比重,提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并根据物价上涨水平,即使调整发放水平,承担起国家在社会化养老中应尽的责任。
(三)促进机构养老快速发展
1、强化政府责任、扩大集中养老规模。从公共权力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自己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后获得国家或者政府的照顾。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将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以及维持养老院运作的正常开销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的增长着力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应当对那些基础设施差、供养人员少、管理混乱的敬老院进行合并,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2、多模式建立、经营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的建设,政府既可 ☻以全权包办,也可以和社会各方合资兴办或者引入民资外资独资兴办,同时也要发挥民意慈善作用;至于敬老院的经营管理,既可以由政府独自经营,也可以由业主自主经营或者采用公办民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