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危机时代”的出口新思路

时间:2025-01-13 05:24: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开始复苏,订单开始恢复,但是出口加工企业发现他们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民工荒”、国际买家变“小气”、订单变小、交货期缩短等等。为了应对新的趋势,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出口策略。其中,有企业开始尝试计划性库存式生产,虽然与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订单式生产相比,这种生产方式增加了库存风险,但事实却是企业的销售量大幅增加。

[关键词]民工荒;出口;库存式生产;订单式生产

一、背景

(一)新一轮“民工荒”

2010年初,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而大病初愈的我国沿海众多出口加工企业,开门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招工难。一时间,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问题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迅速蔓延。新一轮的“民工荒”的原因是什么?

短期来看,金融危机让沿海诸多出口加工企业外部订单锐减,企业陷入困境,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引起大量农民工返乡。之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缓解,市场情绪渐趋稳定,国外消费需求开始增加,国外销售商消化掉之前积累的库存之后,开始适度补充库存,导致外部订单再次增长,劳动力需求也随之增加。于是,就出现了招工难的困境。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正在远去。“民工荒”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首先,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在用工方面偏向于使用年轻的初级劳动力。而197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青年劳动力的数量。并且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初级劳动力的比例相对下降。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是80后、90后,其®文化素质、价值观、利益诉求、工作稳定性等,与老一代有了较大差异,而大量企业还在延续过去“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方式,因此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出来打工。未来,青年初级劳动力供给减少,而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业加速增长对青年初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供需双方的矛盾迟早会爆发。

其次,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区域正在变宽。宏观政策调整所引起的产业转移,让部分工厂向内地转移,部分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同时,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纷纷选择回家务农、经商、创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民工。

一方面“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大企业带头大幅加薪,这将使中小企业丧失人力成本优势。

(二)苛刻的采购条款

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欧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变得更加谨慎,更加挑剔,对价格更加敏感。而国际采购商希望自己的利润率保持过去的水平,这就要求中国供应商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产品价格。除了“物美价廉”♛外,国际买家还希望供应商能接受小规模订单。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加工企业由于报价较低,往往可以拿到大订单,再借助大订单产生的规模效益,获得长期低价竞争优势。如今大订单被拆分成若干小订单,出口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增加。另外,国际买家苛刻的采购条款,例如过于紧迫的交货期等,也增加了出口加工企业的压力。

在后危机时代,虽然经济开始复苏,外部订单强劲反弹,但是面对出现的新趋势,出口加工企业应寻求出口新策略。

二、寻找降低成本的空间

大部分的出口商是按订单生Σ产,导致了买家整个产品的销售周期变长,从下订单到进入零售市场,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出口加工企业接受订单后,才开始招工、采购原料,迫于时间限制,往往会增加成本。订单增多的时候,很多出口加工企业招不够工人生产,他们要么加薪以吸引工人前来,要么加班赶工,但这样既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有部分企业因缺工不得不推掉部分订单,丢掉了一些市场机会。成本的增加和机会的丧失,使出口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变小。

出口加工企业选择订单式生产主要是考虑可以较少库存成本,降低风险。订单式生产是以消费需求为中心来安排生产的,这一生产方式能够消除浪费,大幅度降低生产中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库存量,进而降低库存成本。然而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看,库存和风险依然存在,只是转移给了下游的销售商。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变“小气”了,这导致销售商的利润空间变小,于是销售商通过小订单采购和交货期缩短的方式来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以提高利润率。这样问题又回到了出口加工企业这边,小规模订单削弱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出口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

鉴于订单式生产存在的以上问题,目前已经有部分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尝试计划性库存式生产。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根据前期市场预测自主决定合适的生产规模,因为生产具有计划性,所以人力成本和原材料采购成本更可控,成本因而降低,并且发货更迅速,商品流通更快。这种生产方式不再受制于订单的大小,出口加工企业可以通过用工制度化、合同长期化等方法留住工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工人融入企业,成为企业的“长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民工荒”而造成成本增加。出口加工企业不按订单,而是自主安排生产,往往会形成一定库存,但这也意味着企业在接到订单时可以立即发货,大大缩短了商品的流通时间,这也帮国际买家降低了库存和风险。

显然,库存式生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不是直接按照订单生产,可能制造出市场不需要的物品,造成浪费;形成的库存若不能及时消耗掉会带来库存成本和资金流中断。可见,无论是订单式生产还是库存式生产都有着各自的利弊。如何选择?关键还要看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盈利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他们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例如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企业要重新权衡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如果一个出口加工企业通过库存式生产,使人力成本的降低和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的降低大于库存成本的增加,那么采用库存式生产对该企业更有利。目前,已有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尝试库存式生产,结果他们发现有更多的买家找上门来,因为发货迅速,流通更快,买家节省了成本,出口加工企业的销售量也大幅增加。

三、开展库存式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库存式生产,出口加工企业不能盲目生产,而是要生产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和需要的数量,否则会增加库存成本和风险。企业可以主动去了解国际市场,预测市场需求;也可以开展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内市场,特别是通过打造自主品牌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۵然而,目前贴牌生产在我国企业中十分普遍,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对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它也使出口加工企业过渡依赖于外部订单,一旦离开这些订单,企业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因为他们始终要被动地去适应品牌拥有企业的状况,所以很多出口加工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企业长期稳定占领市场的要件。打造出自己品牌的竞争力,企业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订单流相对稳定,有利于企业开展库存式生产。

另一方面,要改变出口加工企业和国际买家之间的单纯的买卖关系。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制造商与销售商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卖掉产品赚取利润。如果国际买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苛刻的采购条件,导致出口加工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增加,那么最终损害的将是供应链的整体利ห益。因此,买卖双方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相互依靠,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出口加工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订单,按订单生产,不去承担任何风险,而是要帮助国外买家解决问题,分担一定的风险,例如在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的趋势下,通过库存式生产,缩短产品的交货期,加速商品流通,从而降低买家的市场风险。国际买家们也不再凭自己的地位压榨出口加工企业,而是给予改善的出口加工企业以奖励,共享合作的收益。另外,国际买家们更接近市场,对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比较清楚,因此,他们应毫无保留地与出口加工企业共享信息,并明确下次是否继续合作,这样便于出口加工企业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减少库存。合作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才可以真正降低供应链上日益增加的风险。

再者,从产品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制造的商品多为生活必需品,如日用品、服装、小家电等,在欧美市场上需求量巨大,且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这种刚性需求能够支持较稳定的订单流,使采用库存式生产的风险降低。另外,出口加工企业可采用柔性化生产,先以适度规模生产出半成品,再根据具体订单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加工,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缩短了交货期。

总之,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变化,出口加工企业要及时做出调整,寻找最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乐谈:迎接“后人口红利时代”. 社会观察. 2010年4期

2.郭秀萍:国际买家“小气” 厦企急寻对策. 厦门晚报. 2010-6.

3.姜楠.超跌反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民工荒.中国皮革.2010,.

4. 中新社:订单由大变小中国企业被迫调整. 稀土信息. 2009,.

[作者简介]杨阿妮(1980—),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航运和贸易。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