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设计科学、技术规范的建筑基础是民用建筑质量的保证,其质量水平对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举足轻重。应加强对地基工程的重视程度,树立起正施工规范意识,认真执行各项技术要求,这为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提供基本的保障,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各类建筑比比皆是,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担负起建筑荷载的部位,地基基础的质量水平对于建筑整体的质量情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概述
地基基础地基是担负起建筑荷载并产生应力变形的地下土层,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所担负的荷载是在基础部位的作用下进行传送的。地基的沉降值应加以控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埋深不超过5米的浅基础,在地基条件理想时,采用施工简单的天然基础;当条件不理想时,相对复杂的人工基础则比较适宜,对此应该首先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建筑物分布在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也往往各不相同。相对于天然地基的施工技术,人工地基需要增加地基处理工序,在人为干预条件下实现地基加固。地基基础作为重要的支撑和荷载⌚承载部位,应特别重视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把控,确保基础具备可靠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负荷水平符合设计♂规划要求。
二、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
1、换土垫层与分层填土对地基进行处理。为应对土质松软等不理想的土壤条件,应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方法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避免基础的稳定性能遭到破坏。在对浅层软土进行替换时,必须选择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来提高地基基础的承受能力。
2、碾压夯实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采用碾压夯实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其原理就是在施工时,利用强大的夯击力把松软的岩土夯实。此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松软岩土的强度与承载力,另一方面可达ฉ到最大限度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提高了地基基础承载力,避免了建筑物发生沉降。在施工中,有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这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3、排水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排水法是改变承载力和下降值的方法之一,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中十分常见,其原理是利用预压荷载,促进土层水受挤压流出以降低软粘性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实现土壤形态上的固结和性能上的提升。在地基基础处理中采用排水固结的方法分三步。第一步,利用沉管或水冲对预设袋装砂井内的塑料排芯板进行打孔;第二步,给塑料排芯板灌砂并预压;第三步,利用真空加压使土层里面的水分挤出,使土质迅速固结。此方法,对地基基础处理简单与方便,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化学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用化学试剂或者具有胶结性的物质与土壤混合,土壤颗粒在上述物质的作用下连接固化,使力学性能获得显著提升。常用的化学加固法有灌浆法、喷浆法与深层搅拌法。灌浆法是先注入使土壤凝固的浆液,再利用气压、液压或者电压的工作原理,使土质发生改变。灌浆法改变了土壤的防渗性和整体强度。喷浆法就是利用钻机在规定的地方进行钻孔,随着钻孔逐渐下降至规定深度,则在其顶部进行喷射器安装工作并预先确定喷射速度,随后就可以在高压脉冲泵的作用下完成土壤浆液喷射任务。在开挖基槽的过程中使用喷浆法可以避免出现水渗漏现象,同时确保相邻结构免于遭受施工损坏。深层搅拌法是指在搅拌机作用下,使得粘性土壤和固化剂之间能够混合均匀,使得土层由软变硬并使其水稳性能和受力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墙壁形状或柱体形状的形式加工,使其成为更方面性能更佳的复合地基。
三、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和防范
基础质量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科学的技术规范、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可靠的验收程序,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目标顺利实现。基础质量往往与建筑物的安全和功能密切相关,一般易出现位移和标高误差和防潮功能失效等现象。
1、轴线位移成因和防范:基础和墙的轴线不完全重合现象并使二者之间存在偏心压,这一现象普遍出现在内横墙的施工中,会导致建筑物的承载力的下降。
1.1轴线位移成因。大放脚砌筑过程中,因分寸难以把控导致偏差已然存在,在随后的直墙砌筑过程中就很难确保轴线重合。横墙端部的轴线把握应借助槽边和外横墙部位的控制桩实现,并利用排尺加以校对调整。施工次序多为先外墙后内墙。当纵墙基础的施工工序结束后,中线则位于基础的另一面,这就影响了横墙后续的施工工艺,特别是找中过程的顺利实施,很可能导致位移再次扩大。或者因人员或机械误碰槽边控制桩,使其位置随之变动,也可能引起轴线的不重合。
1.2防范措施。定位放线过程中,龙门板应该安放在外墙角部位并注意确保其免受施工损坏或施工位移。板下方应加中心桃,即先引桩至地面以下直至桩顶与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在旁边再进行砼浇筑,通线工序前需完成桩校对工作。横墙施工可以依靠中心桩进行必要的轴线校对调整,桩置于地面以下直至桩顶与土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桩间避免堆放施工材料以免影响后续校对工作。挖榴过程中需清理土层并上置砖块,为避免中心桩移动导致的轴线偏差,应在拉中线的同时再次校对各✫轴线间距。大放脚施工不严谨很容易导致偏差存在,因此应该于收分结束后再次进行校对调整,这样就会诞生另一条控制线,可以以此为依据完成基础剩余位置的砌筑。
2、基础标高偏差成因和防范:基础砌筑完成后,很可能发生基础顶部和室内地平标高不一致的情况,当二者高度差异明显时,室内地平以上部位的墙体标❦高就难以把握。
2.1误差成因。底部标高本身存在差异,导致在后续砌筑的中的标高不容易把握。大放脚相对其他部位要宽很多,通过皮数杆进行核对时不容易靠近后进行高度的细节校对调整。填芯砖的铺设过程中,铺灰面积不适宜或者层厚分布不均,使得这两道工序无法并行施工,砂浆施工明显偏快则需要间断性行进,随间断空隙的延长其施工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加,容易造成灰缝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2防范措施。对于基础层而言,其标高实际值与设计值的差值必须符合相应的偏差准许值。应该首先对这部分标高进行全面的检查,低洼部位使用适合的材料予以相应的铺垫,随后才能开始砌筑过程。皮数杆施工选材为截面2cm*2cm的方术,或者截面大小相同的钢筋,制作完成后置于基础中心处再进行后续砌筑,标高核对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水准尺对水平位置进行检查。大放脚在砌筑中容易发生横向的偏移,而双面挂线法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填芯砖铺设过程中,应该将施工面划分为各个小块进行铺灰施工,不宜过大,这有利于该工序与砌筑工序的同时进行,其高度不宜过高,以尽量不超过跟线砖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