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指出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控制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逐渐增多,不再是以前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而是更关注施工的节能性和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为了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于施工的质量要不断的提高。在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的施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建筑中,给排水施工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居住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建筑施工中给排水工程的介绍:
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供水系统,一部分是排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生活的供水管和消防的供水管;排水系统包括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在建筑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中,质量的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可以影响给排水系统的质量的主要施工材料就是管道的材料,管道的材料是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给排水系统的管道施工时,大多的管道都是预埋在地下的,一旦管道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给排水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给排水设备和装置的运行安全是有非常大影响的,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施工的安全也是一项保障。
1 当前建筑给排水施工的主要问题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给排水工程的施工量较小,主要是预留、预埋,施工单位对此普遍不够重视,甚至连基本的给排水专业人员也不配备。由此出现大量的预留洞位置不准,预留套管位置不准,甚至漏留洞口、漏埋套管,给工程留下了质量缺陷和事故隐患,造成管道及设备安装时在楼板、剪力墙上凿洞,使建筑主体结构千疮百孔,不仅浪费了大量ธ的人力、物力,还降低了卫生间楼板等结构的承载能力;有些施工单位因预留错误,在不能凿打梁柱时勉强使用原来的预留洞,勉强安装,影响了建筑外观,留下漏水隐患。
2 建筑给排水施工控制重点
给排水工程师须针对管道安装的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协调、检查,有的放矢,严格要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建设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给排水管道施工安装的控制重点是不同的,其控制要点概括如下。
2.1 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2.1.1 做好图纸审查
(1)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和当地技术、经济政策及有关规定;
(2)设计图纸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
(3)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特殊技术措施时,技术上有无困难,能否保证施工安全。
2.1.3 严格控制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质量给排水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很多,为确保施工的质量,降低成本,宜对设备、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采购。相关采购部门应根据给排水施工图设计的型号规格、具体施工要求进行分批采购。每批材料和设备进场时施工单位材料员、质检员必须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要求包装完好,表面无划痕及破损,整根管的外观应光滑,无色泽不均现象,检查管道的壁厚和圆度。
2.2 施工阶段ล的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
2.2.1 预留洞的施工
在排水系统的排出管及给水系统引入管穿越建筑物基础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处,给排水施工技术人员应跟踪检查是否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预留了孔洞和设置了合格的套管(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需采用柔性防水套管;一般防水要求的采用刚性防水套管;无防水要求的设预留孔即可),并要求管道安装完成后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150mm。在首层室内地⌘面回填及捣制混凝土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安装完成埋地的给排水管道,注意伸出地面管道的垂直度及对照图纸有无遗漏,安装位置是否符合现场要求。
2.2.2给水管道的施工生活饮用水管道主要有镀锌钢管、给水铸铁管和PPR管。所用管子管径、材质及管道接口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管道安装。其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定位正确,横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引入横管坡向泄水装置,安装好的管道要横平、竖直,纵横方向弯曲及立管垂直度等偏差要符合有关规定。
2)支架安装。支(吊、托)架的形式、加工质量及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孔眼采用电钻或冲床加工,支架和管座设在牢固的结构物上。
2.2.3 排水管道的施工
生活污水管道主要有排水铸铁管、缸瓦管、陶土管和排水塑料管。目前,室内排水多使用排水塑料管(PVC管),其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2.3 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措施,以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心,相关施工人员应在施工中加要求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质量,做好常见质量问题的预控工作,给市民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2] 邓近贵.给排水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预防和控制分析 [J]. 河南科技,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