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

时间:2024-12-26 02:45: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失独家庭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本文解析了失独父母的精神贫困问题、长期照料问题,提出探索用社会抚养费建立失独家庭专项基金的可行性,以及建立失独老人养老、医疗保障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为所有失独家庭建立完善的制度保护。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困境

一、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失独的概念界定

2012年Ⓐ5月9日,广州日报发表了一篇在后来反响巨大的报道,这篇报道题为《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 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在柳志艳看来,失独者☁是指其独生子女因疾病、车祸、犯罪、工作、自杀、灾害等原因死亡,从而永远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其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一般情况下,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所以本文中失独家庭不仅是80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却在丧失生育能力时遭遇独生子女身亡的家庭,更是将未来有可能也同此遭遇的所有核心家庭也包括在内。

(二)失独的原因分析

二、失独家庭普遍面临的困境

(一)失独家庭父母的经济面临问题

首先,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巨大,养育投资资金高。根据徐汇区的抽样调查,0―15岁孩子的抚养成本可达二十余万;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成本上升到将近40万。虽然上海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但这足以说明我国孩子抚养成本的高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父母购买子女意外险的少之又少,一旦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事故或者生病住院,父母仅能凭借自己或者亲戚朋友的力量为他们治疗,没有办法依靠商业保险这种机制解决高额的医疗费用。其次,独生子女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去世时,父母如果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是无法从肇事者获得大额赔偿的,而只能获得稍多的精神抚慰金。

(二)失独家庭救助标准偏低,救助制度不完善

(三)失独父母面临严峻的精神贫困

物质上的贫困可以通过经济补偿得以舒缓,精神上贫困对于失去孩子的父母来说简直比死亡本身更恐怖。失独父母到了老年时期面临着比一般父母更严重的孤独感,他们不仅经济上无法从子女身上得到满足,连基本的精神支撑也没有。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心理救助机制在这一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社会对于失独父母甚至还有不应该的看法和歧视。穆光宗教授曾说过,大部分中国人把孩子看的比天还大,孩子在,父母的希望就在,夫妻间的不和也可以通过孩子这个特殊的载体进行平衡 ツ;而一旦孩子不在,夫妻关系就更容易变得敏感,甚至引发家庭矛盾,最终造成家庭的瓦解。

三、对解决我国失独家庭父母养老问题น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失独家庭的合法权益

目前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民政体系负责,按照五保户的标准进行扶助。十几年过去了,独生子女伤亡的社会保障政策安排仍在没有一个更明确、更独立完整的规定,还是依附于其他的法规,扶助标准也没有很大的提高。一部分失独父母认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对国家作出了贡献,所以,学术界开始呼吁,独生子女伤亡家庭不能再被遗忘了,失独风险不能让家庭独挡,而是由政府出台更强有力的法规来保障他们的老年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伊密认为,关于目前的失独家庭困境,急需开展对失独家庭的调查,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和诉求,政府部门要出台失独帮扶政策,只有政策才具有稳定性和普惠性。

(二)建立失独家庭专项养老基金,落实资金来源

(三)建设失独老人专门养老机构,实现老有所养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从程序上讲必须要有监护人的签字,即使没有也要有所在街道或工作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表面上合理,对一般老年人来讲也是很平常普通的规定对失独老人来说却是不合理、苛刻的。政府部门应该考虑针对失独这一特殊情况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养老机构,一方面要简化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手续,将监护人所承担的风险转移到国家;另一方面,这种集中供养的方式能减少外界对老人不必要的刺激,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同时,在养老机构里,还要配套相应的医疗设施、心理辅导与治疗室,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能够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帮助机构和失独老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老年人的诸多问题。

四、结语

失独并非少数人固有的、特殊的不幸命运,而是多数家庭都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失独家庭在未来的我国将不是少数,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会日益增多。因此,政府更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从根本上逐步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养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