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及前景

时间:2024-12-26 03:00:4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各界所热议,因为有了社会的关注让党和国家的解决问题更加迫切和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乎社会最基层的发展状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环节。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作出指示,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扶持,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两个“一百年”即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分析并且制定出适合农村经发展的新道路,从而让农村经济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科学措施;农民增收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的概要

农村经济是存在于农村之中的经济体,它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但是在农村经济中农业经济是占绝对地位的,农村中存在的第二以及第三产业作为其补充内容。在农村这一大主体中,农民是占主体地位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且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表现在农村中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的改善。

(二)农村经济的研究意义

1、农村经济的研究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中国,农民一直以来就是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承担和无偿的支付大部分的劳务、实物以及费用等一系列负担。现在看来,农民的负担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种政治问题。党的执行要点就是贯彻落实一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政策,农民收入有没有增加,生活水平有没有改善。实践表明,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来办,坚持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密切联系群众,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同时制定出适宜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使其充分发挥自己当地的特色和长处,变废为宝等措施,让农民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所带来的社会满足感。

2、农村经济的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选择。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这就要迫使政府在此方面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农村作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力以及财力。能够把人力、无力、财力很好的集中起来并且很协调的运用的也只有政府部门才能做到。它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够初显成效的项目,而是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有规律的投入。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制定者,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实在。这样的政策才会让农村经济得到更有效率的发展,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

(三)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设想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改革就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党和国家领导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自上到下形势一片大好。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环境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8年我国农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34元,但是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发展中,面貌焕燃一新,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农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2253元,增长了惊人的16倍之多。到了2014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逼近万元大关,达到了9892元,并且保持着每年将近10%的增长率的高速发展状态。而且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让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具有了信心,再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入佳境,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虽然说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农民的收入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可喜的一方面,但是存在的问题很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陷入了瓶颈。事实证明近几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呈连年增长放缓的趋势。农民的收入在长期达不到一个新的高度,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给市场的粮食供给问题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这已经不是简单地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2、我国农村经济的未来设想。在党和国家的积极正确领导下,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将会出于一片大好的、繁荣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农业也将处于高度的现代化水平,逐渐抛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象并且趋于一体化;从事农业的人数会大大缩减,但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将会更多的投入到农业发展当中,现代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达到新的高度。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体现,在未来的农村发展也必须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发展城镇化,让深化在人们脑海中的农村概念渐渐淡化并且推出历史的舞台。农村跟城镇没有了划分的标准和指标,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同城镇一样的福利待遇,一样的社会地位,一样的服务保障。让每一个区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经济发展产业,并且各个区域之间都会存在相互协调发展的因素。

二、农村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村经济主体呈多方向发展态势

农村的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ธ农民自己手中,生产的主动性则交给了农民自己,其中一部分农民控制力一定的生产经营的权利,那么农民就会以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在农村市场经济中活跃,自然而然也就拥有了财产权和相对应的经营权;其次,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拥有着集体经济中的生产资料和商品的生产权,集体则对产品的一切动向拥有着决定权,政府对其控制的范围也相应的遭到了不小的削弱;最后,随着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成果为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发展潜力得到公认后,很多有实力的私人企业看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农村经济加大了经济投资,争夺在农村中的一块不小的“蛋糕”,对生产权和经营权的抢占也势在必得。

(二)农村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趋向多变和统一

农村的经济体制在经过了无数改革的洗礼之后,逐步形成了崭新的局面,那就是从以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时代的变迁,其中能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不得不归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资料的完善。由原来的简单的经济形式慢慢演变成为多种经济形式的并存的经济体制,而且单一的经济体也朝着一体化、多功能的复合多变的经济结构迈进,同时也向着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规划的蓝图发展,即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的新景象,让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多视角。 (三)农村经济关系逐步转向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养分,并且应用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早在以前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不在适合现代的市场经济的指令性特点慢慢的减弱并逐渐的消失,市场化现象在农村内部的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越来越强,自由化程度愈演愈烈。

三、农村经济与“三农”的关系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关系

1、推进农村经济与农业的经济结构变化。以农民的增收作为核心目标,调整优化农产品的质量、规模、生产线以及区域设置,提高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使用价值得到最大化展现并且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其市场份额,让农业在农村经济中有质的飞越。

2、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业发展也要有新的突破,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原来的注重数量上的增长向追求质量上的改进转变;由销售原材料为主向生产、加工、零售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链转变。总之,我们所坚持的要点就是增减农民的收入,注重形式上的创新。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民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农民辛勤劳动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他们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相应的衣橱;相反,农民收入增加了,相应的会投入更多的资本到农村经济当中,让农村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所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三)农村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在近几年常常被提及并且到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各个阶层人士也对建设新农村有着积极前卫的想法和构思。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最大问题也是农村的发展问题。小康社会的实现必须以农村小康水平的建成为标准,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

四、农村经济难以发展的原因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问题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方面没有很好地保障,与城镇的基础设施有着天壤之别,这就让农村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设置说给农民的基本生活造成不小的难题。

1、农村道路交通的落后。交通是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完善道路也是基础设施最基础的环节,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一点都不假,道路交通相当于人体器官中的血管,血管的阻塞都会让人体产生病变更何况说血管的破裂和损坏。所以说,道路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就是因为交通问题,造成了与世隔绝的状态,打开农村经济的大门,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交通达不达标,它的达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要求,更是它的道路质量的要求,例如很多农村道路基本上还是土路,天气就成为了交通顺不顺畅的重要因素,因为下雨天将会让土路泥泞不堪,车辆难以行驶。即便不下雨,道路基本都有车辙行驶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严重影响了行驶速度,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2、网络、水电有待完善。现代生活中网络、水电都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很少有人用不到它们。通电网络基本覆盖了农村地区,除了极度偏僻的地区。

通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农村,自来水基本都是通过自家的老井经过加工改造才能用上自来水,它的使用离不开点,因为通过水泵将老井的水自动吸上来,经过设置的管道通道厨房还有厕所,如果遇到断电的话吃水就成为了问题。其次农村的自来水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用水还好,一旦遇到了干旱季节,地下水位下降,用水将会非常困难。最后就是老井改造自来水的经济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家庭认为这一笔开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些家庭拿不出这笔费用。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5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18.5%。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人,农村手机上网用户仅为8826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0.7%。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总结起来原因有如下,农村地区家庭住户比较分散而且偏僻,难以集中起来管理,造成搭建网络线路的耗时耗材,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投资;其次就是农村中居住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运用高科技的水平有限;最后就是农村地区虽然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花费在网络上的开支还是存在一些异常的认同,而且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入网也是问题重重,导致了网络覆盖率极其低下的原因。

这些原因都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使得根本信息来源途径不多的农村更加的闭塞,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他对于维护社会的基本稳定以及村级组织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我国农村经济来说,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落后的集体经济的存在,而且这些落后的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和快速的发展都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三)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农村在投资的问题上存在两个限制问题,其一就是资金的有限。这就使得投资在项目选择上筛掉了一大部分;其二就是投资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在农村中生活的农民由于习惯了农村的这种生活节奏,对于目标缺乏严格的制定,还有就是生存竞争压力小,他们不愿意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抵御风险时所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相当匮乏。

五、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政府部门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主要领导者和实行者,必须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放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对重点的项目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后期的维护是重中之重。每一项工程的投入做到勘察有理有据,符合科学的调查方法,做到原理和数据的精准无误,拒绝“豆腐渣”工程的存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来,例如加强建设“路路通”和“村村通”工程,打造村镇、城乡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并加强对道路的维护和安全方面的长久检查。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当地农村发展的劣势产业是什么,优势产业是什么,搞清楚这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变的一目了然;其次就是当地市场的需求在哪里,是什么,即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度

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化的经营,在这其中,对于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成为了关键之举。规模化的生产经营让农业更具经济效益,单位生产成本大大得到了压缩,通过对农产品的二次加工,使其在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更加丰厚,竞争力更强。

在目前,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经济对适度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初显成效,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和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根据农村经济市场的特点和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发展空间。以效益为重要追求目标的现代农村经济产业模式改变了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产业转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加强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说到基层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就成为了有待提高的方面,通过加强基层管理者的定期培训、外出调研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努力,真正让管理者有自己的管理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加强管理者自身的修养和学习能力,把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同规范的理论相统一,定期进行管理方面的体会及心得方面的交流会议。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带领农民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

2、重视农业专业人才的发现和培育。专业人才的发现与培育在现代社会无论哪一行哪一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上面也不例外,尤其是加强对中青年专业人才的培育,他们的想法创新,思维逻辑更加敏感,对市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更加敏锐。让长期生活、学习在农村中的中青年才干,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派送到经济较好的地区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更多新理念、新想法的创新性人才的引入,其中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需要ซ做的工作比较多,其中包括,颁布一些对毕业生的倾向的利好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农村来发展,为他们提供较好的条件。

(四)农业的科技化

1、科教兴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科研必和推广的支持,重视科学兴农,把科技融入到农业之中,然后就是鼓励和支持广大社会资金进入到科研推广工作,尤其是农产品的投入。

2、加强农业科技体制转型。体制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乃至许多问题的根本,农业科技体制转型也是迫在眉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信息体制相协调、统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忠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N]文汇报.2004-09-30

[2] 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3

[3] 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 金祥荣、赵伟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5] 廖卫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9-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