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一、中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和大部分中国其他高职院校一样,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本着理论够用原则,重点讲解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ϡ,注重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衔接;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老师启发学生灵活变通,通过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提高应用其他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该课程的这种教学设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
目前,我校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一样,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上做到了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理论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部分内容的讲解采用接受学习模式,部分内容的学习采用探究学习模式,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进行有机融合。整个教学设计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其中的某些环节由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或讲解来完成,另外还有一些环节则由学生通过主动讨论或动手实践等自我探究活动来实现。比如说在讲解会计电算化各个模块的操作流程时,教师首先对整个流程的重难点进简单讲解,同时对于操作要点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操作要点并参考财务软件中的帮助功能,独立完成对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学习。
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组织和设计上,做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小课堂教学上,实施起来却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在各高职学校大部分教学机房是50-60个机位的机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一个老师在整个班级一起上课,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操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大部分情况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学,造成学生只顾记操作步骤,没时间思考下一步怎么做,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等,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情况决定了应该使用何种方法。尽管教学方法比较多样,但因本课程是一门既会操作又懂维护的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以上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仍显不足,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会计电算化的跨学科复合型决定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要有融会贯通的计算机知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精通掌握这两门学科的老师少之又少。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多由从事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所以无法把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和决策中的作用讲深、讲透,尤其是涉及软件开发的知识点也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他们可以很清楚讲解怎么运用,但是会计方面的知识欠缺,致使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具有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方面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和国内大部分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复合型的该课程教师稀缺,所以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大课堂教学,是指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的一种教学形式。从纵向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为:课前尝试探索学习、课中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实践应用学习。从横向看,将具体一节课中的课前、课后两环节延伸到课外,使课堂更加丰富和饱满,更具探索实践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大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是由课前的尝试探索学习、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的实践应用学习三个环节构成的。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一般仅停留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大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探究方法、锻炼思维、形成能力、获得经验、体悟思想,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具体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师生教和学的双主体作用,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活动,配合相应的实践、体验活动,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高校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提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从内涵上是指立足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入手,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自觉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目标。从具体教和学的方式上,课堂教学由传统单一的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堂讲堂、学堂实践、体验大课堂的模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课内课外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生原来的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转入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从学生独自学习转变成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提出和讨论学习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形式。从评价方式方面,由原来的期末考试单一评价方式改为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受过程结合起来,使评价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化,标准更加富有弹性,通过评价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期待,唤起让学生愿意学并且能够学的愿望和积极行为。大课堂环境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就在于学生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转变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将来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我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常由150个同学一起上课,一个主讲老师和两个辅导老师同时上课,既有老师的讲解演示又有学生的参与,在满足知识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探寻知识的能力,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来指导其言行举止。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立足点在课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则是必要条件,目标是增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该类课程的体验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形成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本技能。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学生必要的参与则难以产生发自内心的体验;离开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则难以培养好该课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大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把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教结合起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学和教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我校在2013年末完成了MCPC(现代实战中心实训室)的建设,可同时容纳超过200个学生上机操作学习。MCPC建成后,会计电算化专业就积极建议在MCPC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的探索,以提高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并获得了相关领导的支持,在2014年3月份开始,顺利地在MCPC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大课堂教学。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课程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师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环境下,经过不断探索,我们主要从课前的尝试探索学习、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的实践应用学习三个环节来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
1.进行课前尝试探索学习时,要求教师先给学生确定好方向和目标,即根据知识的认知结构、重难点,形成一节课的要点。要点是知识的生成点和突破点。通过要点,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进行尝试性、探索性的自主学习。
如系统管理,本课的操作技能点主要有建账套、增加操作员、设置操作员权限、启动子模块等,重难点是建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根据这个单元课程的认知结构和重难点,我们把本单元的要点定为建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和操作,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预习后,在掌握了这单元的建账套和操作员权限要点后,同时就带动了学生增加操作员、启动子模块等的学习,达到全面了解该单元的目的。
当然要点也不一定要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发现并确定。通过要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去探索,才不会使探索没有了方向和目标。
2.课中交流互动学习即交流课前尝试探索学习中探索得出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活动经验。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应包括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如说明与阐述、讨论与辩论、现场操作与演示等。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协作者、指导者,情感的共同发展者。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时,一般是三个班的学生同时上课,一个主讲老师,两个辅讲老师,主讲老师负责课程的讲解和操作演示,辅讲老师负责学生的疑难答疑。这种做法可以做到讲授、演示、实训操作指导同一时间进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接上例:学生在课前尝试探索学习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时,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就可先请学生交流尝试探索的过程及想法,接着交流汇报是如何做好建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操作的。最后再总结反馈这些问题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3.课后实践应用学习,我们学校通常是布置相关的课后操作练习题目,让学生能灵活掌握和应用课前、课中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做好课后操作练习,加深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技能。
四、进一步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采取大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做到课堂上老师讲解、老师操作演示、学生操作、老师辅导答疑四者同时进行,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为了弥补师资水平不足的缺点。我校既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和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又有融会贯通的计算机知识的老师只有两个,每学年都需要5-6个老师同时教会计电算化课程,通过大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一起协作,发挥各自的优点;课后也很容易集合在一起商量教学的各种新想法和解决新问题,这样就弥补了师资水平不足的缺点。
在2014年12月份学生考证考试成绩上,会计电算化课程单科一次通过率在85%以上,也有力地说明了该课程大课堂教学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还有需进一步优化的地方。首先,主讲台只有一个,机房很大,有约150学生同时上课,离主讲台近的学生往往听主讲老师的讲解更清晰,学习效果更好,反之则学习效果相对较差。这就有一个问题,如何安排学生的座次,保证对所有参与课堂的学生都比较公平,目前我们为了有较好的教学秩序,采取的是班级固定座次,这个问题反映比较多,需采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由于多个老师在一起以主讲和辅讲的身份上课,这样每个班级的成绩总体上就差不多,就很难对老师们的教学效果进行评比,不管出力大小,最后大家的教学上的待遇没有不同,这不利于激发部分优秀老师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也还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