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
"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 教学内容 终身体育
论文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在改革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也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高校现行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内容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高校体育课教学如何围绕终身体育,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把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与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融为一体。
中国高等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在改革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也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注意到有些院校的体育课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如,从过去学生毫无自主,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到现在学生想学什么就选学什么。前者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也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后者则可能造成学生盲目地选择内容,并不考虑自己身体的需要。而且这⌚两种做法都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有这么一位老人,本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家拖地不慎扭伤腰部。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运动损伤知识,即刻就做了按摩,并做了悬垂运动,结果致使脊髓严重受伤,造成下肢瘫痪。由此我们不免深思,高校的体育目标不应该是阶段性的,应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课做如下改革较为合理。
一、合理设置体育课的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偏重于体能的学习和训练,体育基础知识的讲授每学期只有一次课,这从过去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各部分内容比例便不难发现。
近几年,部分院校对体育课进行了改革,学生入校后可以在体育课所开设的项目中任意选择一项进行学习。这种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因为这种方式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所开项目也基本上以技术技能的教学为主。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理论内容比例是很小的,而且理论课的内容也主要是基本的技术、战术和比赛规则。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即使是有些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只是在校期间的短期效果,对学生终身锻炼的作用不大。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包涵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力学、运动心理、体育管理学等多门学科。高校的体育课程应围绕体育学科体系来设置,使学生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并能借此指导自己现在及将来选择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笔者认为体育课内容既要有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兴趣爱好。只有将体育健康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高校体育教学中获得更大的终身利益。
二、灵活的开课形式
为了适✯应上述体育课内容的设置变化,可以将体育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并分别采取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形式开课。第一部分为必修内容,以理论知识及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为主,诸如一些主要运动项目对身体的作用;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简单的运动损伤后的处理及治疗;主要健身手段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加强科学锻炼身体的意识。第二部分为限选内容,学生可以在学校开出的若干个体育项目中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又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开设内容既要有传统的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项目,又要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健美、形体、舞蹈等项目。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一到两项能够终身练习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而且必须取得体育必修及限选两部分学习的学分。
目前,高校体育应试教育模式的主要根源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滞后造成的。要真正落实开放式体育教学,关键是转变观念。因此,学校体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为考试而考试,为达标而达标”的局面,首先,要从学校体育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充分认识到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重智轻体真正转变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要转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使高校体育为培养学生“三基任务”,为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服务;其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放式体育教学才能收到实效,要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观;最后,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的体育课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体育成绩的考核是否全面、客观、公正,是否真正反映一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实际水平,往受到同学们的关注。可见,考核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学生体 ☹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每天坚持不懈锻炼的结果。如果只是通过每周一次体育课来获得体育锻炼,其锻炼价值是微乎其微的。学生应通过体育课学到的知识、技能来指导日常课外以及今后的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难美类与技能类项目中的评分特点也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大学生的考核模式,“三级评定考核方法”,即个人、小组和教师三者共同参与评定工作。体育课的考核工作应该建立以体质健康为中心,体现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体育知识面,终身体育意识的综合性成绩考核制度,每次课不拘泥于有多大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主要看教师是否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效果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质是否增强了。将每次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与长期体育教学效果,即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四、教材与师资建设
到目前为止,中国ღ各出版社发行的高校体育教材数不胜数,但几乎所有的版本都是以体育各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为主,而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所占的比例不到10%,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应尽快编写出涵盖体育有关学科、能够指导学生终身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的综合性强的体育教材。我们的体育教师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体育教学大纲及体育教材的限制,忽略了体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因此,学校应创造条件让他们继续学习和深造,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努力钻研,丰富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既然把教师职业看做是专业性职业(专业),而其专业化程度尚不高,那么其专业的发展就应具℉备专业性职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就是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业工作,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对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应与终身体育融为一体,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启伟,等.竞技体育创新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1.
[3]张宏成.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9-11.
[4]周义义,何满龙,刘建华.建立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