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3+4”分段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南京卫生学校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高水平示范校,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开展“3+4”分段培养项目试点:组织保障,确保了项目的有序推进;体系构建,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带动,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认真反思,促进了项目完善。该校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3+4”分段培养模式;探索
江苏省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率先开展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卫生学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与南京晓庄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合作,经联合申报、省教育厅批准,于2014年正式招生,实施“中职本科3+4”衔接、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分段培养试点项目。
一、组织保障,目标引领,确保项目有序推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3+4”中职与本科衔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从组织和人员上保障了“3+4”试点的ツ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3+4”试点人才培养方案由南京晓庄学院牵头,双方学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而成。方案的制定基于市场调研、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等,按此方案培养人才将满足企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两阶段的目标具体表述为:中职阶段培养具有扎实文化知识和医用电子仪器技术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操作技能的医用电子设备应用型技能人才。本科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能够在电子及信息科学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教育和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执行该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电子与信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与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体系,科学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一)构建课程体系,强化教学内容建设
依据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两个阶段的各自特点,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主,两校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了全新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既能够各自凸现两阶段特色,又能够有效推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该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涵盖了中职与本科两个阶段要求,两校共同采用课程标准,分别分段实施。
中职阶段的各门课程主要是夯实学生基础,即中职阶段主要从事专业职业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本科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的提高、专业理论的加⌚深和专业能力的拓展。
(二)选配优质师资,强化教学引领作用
学校选配工作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高素质教师担任“3+4”试点班ฐ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南京市“3+4”专题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和专题研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保“3+4”试点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三)注重过程考核,强化学习主体地位
学校关注“3+4”试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命题由合作高中、高校参与,实行教考分离。根据考核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确保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始终具有学习紧迫感和压力感,促进学生完成中职学习,并能顺利通过统一的转段ด考核,进入高校进行本科教育。
(四)渗透专业教育,突出合作项目特色
“3+4”中职与本科一体化培养项目不同于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升入大学的培养方式,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因此,在强化对学生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教学管理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医用电子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设备,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以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凸显成效,带动整体,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一)增强专业吸引力,激活职业教育正能量
试点项目的推行,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关注职业教育,吸引了更多的优质生源进入职业院校。通过试点项目,在目前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五年一贯制办学基础上,学校探索出一条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开拓了学生多元发展渠道。这不仅改变了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一味追捧高考的应试教育倾向。
(二)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促进专业学风提升
试点项目的生源,来自于南京市,学生中考成绩均在615分以上,这批学生都是优秀者,具有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的学习动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阶段性考核与转段考核给予试点项目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形成较好的班风学风。他们在校园里为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有效促进了整个专业学生学习面貌的改变。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学校专业发展
职业学校办学更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因此,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及提高教师职业能力,这就难免造成“重技能轻科研”的氛围。试点项目的开展,让职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本科院校教师,推动了职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试点项目的建设更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了专业质量,促进了专业发展。
(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更多的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进行理论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特长;而且普通高中缺乏培养学生未来专业规划能力的客观条件,如仿真的职业环境与专业学习实训场地设施等。初中毕业生通过选择“3+4”模式,既规避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又满足了学历提升的要求,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3+4”模式有效地实现了课程衔接、校企对接,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为那些动手能力强,但文化课基础略薄的孩子创造了升本、读研、攻博的机会,打通了职校生继续深造的通道。
(五)技能学历并重,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定位在各级医疗器械企业、公司医疗设备营销、售后岗位及医院设备管理岗位等,而目前各医院设备管理岗位门槛较高,至少要本科以上学历。“3+4”模式培养的学生拥有应用型本科学历,专业技能过硬,这样的毕业生和选择读高中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比较,就业竞争力更强,就业前景更广阔。
四、正视问题,认真反思,促进项目完善
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作为一个试点项目,我们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总结反思。
(一)专业课程要有效对接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就业为基础,而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是在生源专业零基础上设置的,这就难免存在专业课程的重复问题。如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CAD技术等课程。如何做到“3+4”专业课程整体设计,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状况,需要两校紧密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工作,认真梳理开设课程情况,兼顾中职和本科阶段各自深度和广度,形成有效对接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虽然学校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但毕竟不同于高中,教师的优势更多在专业课程教学。文化课教学,尽管南京市有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但对于教师来说,还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因此,需要持续加强教师“3+4”专项教育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三)提升学校内部管理
由于与目前在校其他学生学制不同,教学模式不同,需要针对试点项目建立起一套专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并配套专项管理制度。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强化对这一试点项目的科学管理。
(四)拓展校院合作路径
由于合作双方的出发点不同,中职学校似乎更加热心试点项目,而普通高校似乎更谨慎一点,如何与高校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也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之一。高校应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双方进行更紧密、更深层次、更有效合作,在课程衔接、考核评价、教材开发等各方面取得更多的成绩,不断完善工作和提升试点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