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4-12-26 11:47: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 研究型教师 培训模式

论文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必须科研为先,学校必须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只有培养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现行教师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确立依据、实施环节、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现行教师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尤显重要。因为他们的知识、观念和能力结构能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的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国家规定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必须全员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大举措,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然而,在全员教师培训中,由于培训中的经验主义、传统理念、传统教法,培训陷人僵化的模式。培训学校或机构的培训者,不论培训什么层次的教师,也不论学习什么内容,统统以教师的自上而下的授受为主,学员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受训状态。学员的主体作用就是听讲、记笔记、勾勾划划教材内容。外驱动内驱不动,教师和学生不能联动,严重地制约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型教师是新时期师资培养、培训必然的理念追求

1.知识经济时代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培训工作应该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只有高规格的培养目标和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才能培养出高水准的教师。

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教师培训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必须通过培训,增强教师适应新课程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任何新课程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特别是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对今日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要适应研究性学习,就需要研究型教师。因此,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在培训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

4.学员自身成长的要求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是来自中小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新东西,补充新鲜的血液,更渴望通过培训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理论观念上的困惑。研究型教师塔衫“模式,它是通过理论—实践—研究—再理沦—再实践,获得普遍性真理并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规律,体现了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一体化。“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以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学员能自觉地把学习内容迁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自己可持续发展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施环节

第一步,提出研究课题。这是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首要环节,研究型培训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一定的实效,关键是提出课题的质量。提出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提出课题,不能仅仅依靠指导教师意见,更主要的是参考广大学员的意见。研究课题的提出既要考虑到共性的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学校、不同学员的个性特点。主张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使学员研究出的成果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以提高学员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研究课题的提出:一是结合培训的目的和任务;二是指导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状况的调查;三是学员提出的各种间题;四是学员不同情况和特点;五是对每一课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分析。最后,通过筛选,确定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第二步,课题的研讨论证。这是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主体环节,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不同的课题研究有着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可采用理论讲座、专题研讨会、查阅资料、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交互进行。

理论讲座。即集中培训,主要由培训院校来实施。主要培训内容是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每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的统一要求和安排来确定。集中培训的目的是让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为学员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专题研讨会。结合培训的目标和任务,针对中小学教学中某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目的是提高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如“后进生转化方法探讨”、“中小学减负问题的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解决学生上网问题的研究”等。这种专题研讨可让指导教师先陈述问题,并介绍有关此类问题的综合信息,然后让学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对话,大家相互切磋,相互启发,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

搜集资料。根据不同课题研究的需要,组织学员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信息和典型范例信息。中小学教师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搜集资料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越的信息资源优势,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向学员开放网络教室,使学员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时也可以组织学员到当地示范学校参观考察,“拜师学艺”,获取感性材料。

教育调查。影啊教育问题解决的因索非常复杂。开展教育调查,就是通过实证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把握影响某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在调查过程中,形成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教育调查的问题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可以是班级层面的,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教育对象。

第三步,撰写科研论文。指导学员根据研究课题的任务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如果是多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要按每个人承担的研究任务分工撰写,然后采取集体交流、集体论证、个别修改的方式进行。在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之前,要对学员进行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要求和格式进行指导,以提高沦文的质量。

第四步,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效益。我们运用心理学中“能力迁移”规律,要求学员运用初步掌握的教育科研方法,进一步回ฟ顾总结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育师”的目的。

四、研究型教师培训的主要特点

1.主体参与性

这是研究型教师培训的最基本的特点。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培训,培训学员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流程呈单项性、封闭性特征。以教为基础,教多少就学多少,怎样教就怎样学,不教就不学。教学成为教师对学员的单边的“训育”活动。而研究型教师培训则主张培训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已去学习、讨论,自己去发现、研究,和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培训计划,制汀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实戏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基本点。研究型教师塔训这一模式就是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贴近中小学实际,贴近教师自身。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学、研、做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连续的、终身的专业发展。

3.示范性

示范性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显著性特点,在研究型教师培训中,培训院校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引领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员优选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搜寻相关资料,提供参考案例,让他们既知道“做什么”,又明确“怎样做”。同时,指导教师还应经常组织优秀学员现身说法,用他们自己的经历、经验或教训,与其他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或者设置一些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让部分学员示范性地活动,由其他学员作为观众和评委给予分析评价,以期得到进一步提高或升华。

4.针对性

研究型教师培训主张指导教师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首先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调查和课堂调查,了解情况和问题,收集学校和教师的意见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所有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同时在培训工作中,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项目、标准和进度,不搞整体划一,不搞“一刀切”,并倡导学员进行个案研究,帮助其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由于针对性强学员的积极性高,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强烈,培训的效果比传统培训要好得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