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4-12-26 14:20: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体现为诚信意识较差,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实干精神和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及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一“决定”明确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职能作出了明确界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岗位,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既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才能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容及其作用

高等院校大学生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道德,二是职业实践能力。

(一)职业道德及其作用

具体而言,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基于职业特点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必备的精神动力。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化、专业ฃ化程度的提高,各个行业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密切,每一个社会从业者,都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整个社会的一切从业者是相互服务、相互扶助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从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道德正是促使上述职业品格形成和提高的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搞得好,能促进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改善社会从业风尚,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同时,职业道德也使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个人及社会生活充满着理想和憧憬,而职业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可以促使其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心,形成具体的职业信念和职业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从而更有利于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职业道德能够调节行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使劳动者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和谐醇正的工作氛围。

(二)职业实践能力及其意义

职业实践能力,主要指一个劳动者应当具备的在生产劳动、经济文化生活、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形成实际积极效果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社会个体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个人理想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个体的理论应用性和实践能动性。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大学生应当更加突出自身的实践特点,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因此,职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当着力培养的成才条件之一。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特别是一线岗位的主力军,社会对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从学校培养状况和生产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就业单位的忠诚度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学生对所在单位的实力、发展状况、薪资待遇、培养体系还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对单位诚信度不足的状况,如对单位所在地域、薪酬水平、晋升制度等要求过高,即使进入单位工作以后也不安心工作,认为劳动强度大,待遇较低等等,因此伺机而动,想寻找更好的单位。从对已经就业的学生的调查来看,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参加工作以后半年内,频繁跳槽,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度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缺乏敬业精神,没有社会责任感。造成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彼此不信任。

(二)缺乏创新意识和奋斗精神

从近几年的跟踪调查来看,一些学生的职场目标不明确,职业定位存在很大的误区,一味贪大求全,讲究工作的稳定性和高待遇,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往往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缺乏创新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不能勇挑重担,单位和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为所在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承担能力上和思想上的责任。

(三)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行业需要

虽然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很多学生在校进行实践环节时,由于实践学时少、实践条件差等原因的限制,实践操作能力有限;另外有些同学还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始终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应当有更好的岗位和待遇,不愿从事基层和一线工作。 "

(四)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大学生求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多学生更多地把同学或同事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始终对他人怀着戒备甚至敌对心理,不愿意与对方交往和沟通,长此以往,就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外,形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从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来看,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五)社会环境和观念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学生所体现出的职业素质的不足,除了以上提到的大学生的主客观因素之外,还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另一方面,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都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3]。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必然要采取一ฒ些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途径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其基础还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没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这样的“精神大厦”,职业素质的养成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又是高等院校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我们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方式方法。

首先,进一步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把“育德”放在首位,要重点把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个中心内容,而不应当忽视德育的重要地位,各高校应当为德育建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积极支持德育建设。

其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现在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与其它专业课相同的课堂讲授、老师讲、学生听、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厌倦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没有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诸如多媒体教学,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自己谈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老师给与积极的建议和引导,以及开展课外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简便易行而且效果很好的方法。

再次,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道德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整体任务,大学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机构,应该整体上重视德育建设,它不应当是某一部门或某几个老师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的言行以及★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各个高校首先应当重视对师德的教育和培养,从任课老师到辅导员,从行政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为学生树立一个职业道德的榜样。

(二)树立职业典范,积极影响学生

高职院校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强调职业素养的指导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仅有一技之长并不一定能为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没有保障的。只有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基础,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德才兼备的劳动模范以作报告、开讨论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劳动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实干精神和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实践的范围和对象,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与相关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友好单位,定期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培养工作技能,感受企业文化,了解社会现实,培养爱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集体的关系,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实践能力。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

高职院校,由于其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所以应当建立起其独有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应当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这种校园文化不应仅仅是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也应当是面向社会面向相关职业领域的,通过校园文化的对外宣传,树立院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千问题的决议》规定了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规范之中的基本精神。素质靠养成、能力靠训练。无论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职业素质的养成都需要营造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所以,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纳入该体系之中,还要把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逐渐形成真正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培养新模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