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间:2024-12-26 03:40: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创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中国梦”向广大青年传递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正能量”。“中国梦”的提出,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中国梦”对青年学生具有显著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中国梦”让人感觉很亲近,很美好,也容易理解、记忆、宣传和交流,而且会给人鼓舞和力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融入“中国梦”,使大学生觉得空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再抽象而遥远,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将它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是学生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复兴的共同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为基础对于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深刻发掘学生与国家之间的“关联”。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强化了学生与国家之间三方面的关联: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关联、学生的情感同社会情感之间的关联、学生的成才同国家强大之间的关联。

一、发掘学生的需求同国家发展需要之间的联系。人是社会的产物,他的需求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下产生,也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得以满足。通常人总是会将自身需求放在首位,对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认知是模糊甚至淡漠的,学生不仅要认识到自身的需求需要自己的行动去实现,但是这种满足是在国家社会提供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之上实现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联系,是建立学生与“中国梦”之间情感与认知联系的第一步。在具体的教学实Σ践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我们通过“假设我在当时的中国”这一选题,结合反映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资料,请学生去设想,如果身在抗战时期、身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身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会有怎样的命运和感想,我希望自己走向何方,我希望自己的国家走向何方?再同我的父母亲、祖辈的命运联系起来,学生ม会更加了解“中国梦”的由来,也会更理解“中国梦”是在中国人生命中不断延续和发展的梦想,它是中国人需求的体现,也是中国人需求的实现。

二、建立学生的情感同社会情感之间的共鸣。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不能感受和肯定学生的爱国情感,谈何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发现学生的言行中透露出的对国家和社会的爱与责任的时候,老师应该细心去呵护和引导。比如“钓鱼岛事件”、“汶川地震”等事件发生后,学生所产生的情绪都值得教师去关注和引导,我们会防范学生的过激行为,但是我们更害怕的是学生的麻木和无动于衷。这种麻木和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将国家与自己割裂开了,没有在意识中建立起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联,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反省的地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将国之大家与一己之身深刻关联在一起才可能产生的情感。

三、强化学生成才与国家强大之间的关联认知。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的灵感来自于央视新闻中“历史上的今天”,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期初或年初的时候,先让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做一个分析,然后做出一个学期的规划,老师则引导他们认识国家现状的国家所制定出的规划,作为新一学期或者新一年的起航仪式,而到期末和年终的时候,和学生一起来盘点这一年的国家大事和自己成长中的大事件,然后对比之间起航仪式中的规划,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成长了多少”“国家又发展进步了哪些”。当学生在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中能够融入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思索,当学生对自己的总结中可以理性分析自己的成长是如何在国家发展的土壤之上实现的,“中国梦”与我的梦才有了真实的联系。一方面,国家的繁荣强大为每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更高的起点;另一方面每个人为成才而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是为“中国梦”实现而努力,在每个人成长成才的路上也成就了国家的辉煌。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