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指通过网络资源和平台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生活的教育模式,它具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统一性、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生动性的特点。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着眼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高校网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自我学习和教育体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规范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模式 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和互动媒介,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相对受益者。根据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互联网正不断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然而,当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方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少;另一方面,不健康的内容很难控制。另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又使网上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人问津,这就更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难度。因此,我们当前构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营造健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ก域。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更加快捷的媒介,具有点对点的传播功能,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渗透范围方面远远超过传统媒介。课堂教育以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教育覆盖率低,导致对大学生影响有限。而今,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其传播方式的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影响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广泛全面地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沟通突破了时空和传统社会规范的限制。总之,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思想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沟通、体验人生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的观念、价值、思维、语言、行为、心理等都打上了鲜明的网络烙印。可见,互联网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和新渠道。
2.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运用报告会、宣讲团、文化活动等手段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便受到场地规模、时间安排、人员协调等多方面限制。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出现,从根本上摆脱了这些束缚。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多元文化和道德规范的相互碰撞所引发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动荡局面,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体系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发挥了其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校内网平台、短信平台、微博等,加强大学生人格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对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要给出正面的声音;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精神障碍要及时疏导和治疗。
3.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采取课堂集体教育、当面相互交流、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际的受益面却比较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乃至心理动态,并可以快速的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可以照顾到每个人,受益面成倍扩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强烈地冲击。开放的网络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开放世界,新时期,中西各方政治势力在大学生思想观念这个战场上不断兵刃相见,近年来西方政治势力想尽一切办法来迷惑和误导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将网络平台作为颠覆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上传大量煽动性政治内容,利用e-mail、QQ软件等工具散布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的言论。目前,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在网络上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意在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大学生处于青春晚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但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缺乏理性判断力,很容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所影响,导致近年来高校的极端案例时有发生。
2.网络的不科学使用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新时期,网络发展日趋成熟,各种资源极其丰富,对大学生充满诱惑。在网上, 人们可以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而尽情地宣泄, 言语粗俗, 谎话连篇, 甚至黄色下流。其随意性、隐蔽性等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真实感, 并形成放纵感和迷惑感, 不利于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将网络作为观看电影、玩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的工具,更有甚者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再次,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交往障碍、角色混乱,进而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严重者可能表现为突出的自闭倾向和心理障碍。另外,大学生由于上网时间过长, 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分析。首先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科学内涵。所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指通过网络资源和平台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生活的教育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网络来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等内容,最终达到系统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思想政治心理的目标,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方法体系。其次,我们再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统一性。在网络社会里,当大学生浏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了解信息,汲取知识的时候,充当着思想政治的受教育者角色;当大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上传到网络上,充当着思想政治的教育✍者角色。因此,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大学生群体就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表现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统一性。第二,互动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为大学生群体与教师之间以及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双向沟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双方可以平等自由的进行在线交流,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对方分享,也能及时得到对方的回应。这样,主体的不良情绪可以及时地得到排解,主体的快乐情绪也能给对方带来快乐。第三,时效性。时效性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点。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信息可以瞬间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介,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性别和年龄的界限,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第四,生动性。网络页面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同时具有亲身操作的乐趣,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大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活动,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是大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第五,开放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为封闭的活动空间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大程度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范围。网络社会真正打破了校园界限,大学生群体可以接收到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教育,共享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信息资源,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的特点。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着眼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高校网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自我学习和教育体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规范体系的构建。 2.构建高校网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
(1)加强网上思想沟通。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等特点,通过QQ群、BBS聊天室等形式形成教师与大学生的平等沟通,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网上党校。网上党校这种党校新形势紧扣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能够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满足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追求进步的需求。运用“网上党校”平台,开展网上党员匿名评议,使评议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加强了群众对党员的监督。
(3)开展网上心理咨询。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尤为必要。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超时空性、隐蔽性,因而网络心理咨询更加“安全”、便捷,便于大学生敞开心扉从而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因此,高校应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机构外,还应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络平台,大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工作。
(4)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在完善网上毕业♡生管理系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加大就业咨询、指导力度。如开办就业指导、就业前景与趋势、就业技巧与方法等栏目, 使学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辟就业专题讨论区, 互相交流就业的心得和体会, 也可以请从事毕业生工作多年的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开辟网上广告发布区, 设立公司主页链接, 进行就业信息传递; 举办网上供需洽谈会,学生可以对有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初步了解和沟通, 避免了现场招聘时的盲目性, 同时用人单位也在参加现场招聘前直接与有意向的学生进行沟通, 缩短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 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现场招聘时签订就业协议书创造机会。 4.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规范体系。高校在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相应的建立健全各种网络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言行,把所提倡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之中。
(1)严格网上法规管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上言行必须合乎法律,合乎规章制度。《宪法》《刑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都必须严格得到保障执行。
(2)强化防范管理系统。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有针对性的防范管理系统,对网络上恶意信息、腐朽信息、垃圾信息进行监管,筑牢“防火墙”,堵住“入侵者”;对境外有害网站设置封堵,限制或禁止访问;防范 “黑客”攻击等。
(3)健全网络监管制度。高校应该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加强对校内论坛的监管,防止出现涉及政治敏感的过激言论误导他人,防止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防止出现不健康的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