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织造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研究
论文关键词:非织造;内饰;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通过对非织造材料在汽车内饰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我国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了我国汽车用非织造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开发方向。
1 非织造材料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
1.1 汽车工业是纤维材料潜力巨大的 1.2 非织造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汽车用非织造材料可分为模压内饰件,吸音和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和叠层材料。汽车用非织造材料所用的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天然纤维(如亚麻、大麻、黄麻和剑麻纤维等)。
1.3 汽车用非织造材料品种 密度为100~250kg/m3且表面复合装饰面料的具有隔音性能和自支承的模压件,可用于发动机罩,汽车舱室前端、仪表板的绝缘材料以及地板、行李箱、车顶衬垫。
上述两种低密度、中密度非织造绝缘材料过去多用废纤维加酚醛树脂粉末经成网热固化制成,因环保要求,趋向于限制使用酚醛树脂,现已开发出采用废纤维中加入热塑性纤维,经混合、成网、热熔粘合而成,并可进一步模压的工艺。
2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พ改革开放20余年来,随着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的汽车工业更出现了爆发性发展,汽车生产继续大幅提速发展,汽车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呈现日益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一是国内汽车市场的国际化,℉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日趋弱化,国内汽车市场更加开放;二是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表现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当前世界上以“6+3”为主要格局的汽车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我国汽车产业,我国主要的汽车企业也都与国外汽车公司合✄资合作。
3 我国汽车用非织造开发应用现状及趋势
3.1 应用现状
我国汽车内饰件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外汽车制造厂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并随着零件国产化和中国汽车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在“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先后研究开发了汽车内饰用非织造材料,如低密度吸音、隔热、隔振衬垫材料,中、高密度非织造结构内饰件,上述研究项目已应用于生产,产品达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标准。国内的一些汽车内饰件厂也通过引进技术与生产线以及自行开发,生产各类汽车内饰件。
目前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一批重点非织造材料生产企业,可满足汽车整机厂配套所需的各类内饰用非织€造材料。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内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存在很大差距。汽车内饰非织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在环保型材料、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高性能汽车过滤材料以及电动汽车电池隔膜材料等带有前瞻性,并会影响汽车用材料工业未来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方面还是空白。
3.2 开发趋势
(1)安全性高的优秀的增强纤维。
天然纤维废料在以焚化方式处理过程中,仅发散出CO2,而在天然纤维生长过程的光合作用中又要吸收CO2,因此天然纤维是一种天然的可每年新生的一种资源;天然纤维密度小,可制成轻质结构材料;在发生碰撞事故中,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件比其模压件不会产生锐利碎片,因而更安全,同时也不像玻璃纤维会引起皮肤及呼吸道过敏反应。
(2)长的原因在于其可提供生态与性更佳以及耐冲击韧性更好的结构件。
由美国Ford公司参加的英国Qinetig2Led公司的生态型汽车用非织造材料研究项目的目标是:开发用于注塑成型内饰件的天然纤维热塑性非织造复合材料技术,以减少汽车工业对不可持续原材料的依赖。
根据欧共体的法规,至2015年汽车必须以95%的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制造。天然纤维是一种可以新生的原料,其产品更容易循环使用,且能耗较少、较低。Ford公司认为天然纤维相对于合成纤维是更好的吸收能量的材料,可以制造更强韧、受撞击不易碎裂的板材,从而安全性更佳。使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还有利于降低车辆重量,改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3.3 对策
根据生活方ツ式的变化,追求便利性、经济性、明快舒适及多样化的需求,开发具有深度模压成型性、轻量化、薄型化的非织造材料。
满足保护的需求,开发以节省能源、资源及具有循环再生使用特性的绿色内饰材料,开发单一材质的非织造内饰材料。
开发轻量化、具有更佳吸音、隔音性能,防沾污、抗菌、消臭、芳香、具有负离子性能的功能性非织造内饰材料。
开发环保型电动汽车高性能电池隔膜材料。从未来环保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高性能电池隔膜板是汽车用非织造材料最大的潜在之一。